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四回拜海云比丘

  第四回 拜海比丘

  参海门国海云比丘 观海现佛摩顶说经

  忆念受持聚笔难写 普眼法门入治地住

  这时,善财童子专心致志,思惟善知识所教导的道理,没有其他的杂念,也没有其他妄想。

  善财童子一步一步渐向南行,抵达海门国,来到海云比丘的道场,向海云比丘顶礼、右绕、合掌,一心恭敬的说:“你是世间上有大智慧的圣者,我在以前已经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我想证入一切无上大智慧之海,但我还不了解菩萨应怎样才能舍离世俗的“烦恼家”,而生到“佛家”,证得佛果?又怎样才能度脱生死的苦海,而证入佛的智慧之海?又怎样才能离开凡夫地,而证入如来地?又怎样才能断除生死的六尘流,而证入圣人的法性流呢?……”

  海云比丘首先问善财童子:“你已经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吗?”善财回答说:“圣者,是的,我在很久以前便发了无上正等正觉①的心。”

  海云比丘赞叹说:“善男子,若一切众生不种善根,则不能发无上正等正觉心。”接着告诫说:“发菩提心的人,要发大悲心来普救一切众生;要发大慈心来护佑一切世间;要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除灭一切苦难;要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一切恶法;要发哀悯心守护那些怖畏恐惧的人们,要发无障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要发广大心,使一切法界都遍满;要发无边心,度量等虚空界,无处不到;……要发智慧心,普遍证入一切智慧大海的法门。”

  接着海云比丘介绍他自己说:“善男子,我住在这海门国已经有十二年了。我常以大海作为我修道的一种境界。我常思惟大海的广大无量,我常思惟大海的甚深难测,我常思惟大海渐次深广,我常思惟大海无量众宝奇妙庄严,我常思惟大海水色不同、不可思议,我常思惟大海无量众生在其中居住,我又思惟大海能容受种种大身的众生,我常思惟大海能受大云所下的雨,我常思惟大海不增不减。”

  海云比丘说,我正在这样思惟的时候,就在海的下边,有一支大宝莲华忽然涌现,把大海全部弥覆盖住了。那时,我看见这朵莲华上,有一位佛结双跏趺坐,这里的一切,都是不可思议。这时,佛伸出右手,来摩我的顶,而为我宣说‘诸佛菩萨行光明普眼法门’(简称普眼法门),为我开示一切佛的境界,显示启发一切菩萨所修的诸行门。我在这佛的道场里,住了一千二百年,专修这种普眼法门,受持读诵,忆念观察。”

  海云比丘却谦虚地说:“善男子,我只知道这个普眼法门,但在所有的一切诸佛剎土中,大转正法轮,教化众生,我自己怎么能知道?怎么能宣说这一切诸大菩萨所修的行门,以及他们广大无边的功德呢?从我这地方向南走去,有六千多由旬,楞伽道旁有一乡村,名叫海岸,在那里有一位比丘,名叫善住。善财童子,你可以到他那儿去请问他:菩萨是怎样修行清凈的菩萨行?”

  这时,善财童子,向海云比丘头面礼足、右绕三匝,然后辞退,向南行去,寻找他的第三位善知识。

  [注一]无上正等正觉:是音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译.旧译为“无上正遍觉”、“无上正遍知”等。被认为能觉知佛教一切真理,并能如实了知一切事物,从而达到无所不知的一种智慧。

  《大智度论》卷八十五:唯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名“大菩提”。大乘菩萨行的全部内容,就在成就此种觉悟。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20)梳发女 同佛母愿精进第一

《百业经》:(20)梳发女 同佛母愿精进第一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瞻病的功德

瞻病的功德

  瞻病的功德  王舍城内的一位比丘生病了,病得很厉害,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他平时人缘不好,门前几乎可以罗雀。他很伤心,只好寄希望于佛陀。他感到很绝望,口中喃喃自语:“世尊啊!你什么时候能看看我呢?...

镜清雨滴声

镜清雨滴声

  公 案  越州镜清寺顺德禅师问僧:“门外是什么声?”  僧云:“雨滴声。”  清云:“众生颠倒,迷己逐物。”  僧云:“和尚作么生?”  清云:“洎不迷己。”  僧云:“洎不迷己,意旨如何?”...

佛教故事: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佛教故事: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有一次,佛陀和阿难入城乞食时,看见一群孩童在路旁嬉戏。他们聚集沙土造成房屋和仓库,并以土做米,储藏在他们制作的仓库里。  这时候,有一个小孩,遥见佛来,生起布施心,捧着沙土做的米供养给佛陀...

居士传新编:2、牟融,中国最早居士著牟子理惑论

居士传新编:2、牟融,中国最早居士著牟子理惑论

  隆宣法师 总监  释永真 彭殿清 撰集  2、牟融:中国最早居士 著牟子理惑论  东汉牟融(公元166~?年),自号牟子,中国最早的佛教居士。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生于苍梧郡广信县(...

观世音菩萨与神仙的故事:观音与韦驮

观世音菩萨与神仙的故事:观音与韦驮

  韦驮原是福建泉州府洛阳江畔的一个后生。他善良勤快,聪明能干,是当地有名气的能工巧匠。  韦驮住在洛阳江边,看到两岸百姓因没有桥,靠摆渡过岸的困难。有时风急浪大,船翻命丧。韦驮下决心要在江面修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