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清雨滴声

  公 案

  越州镜清寺顺德禅师问僧:“门外是什么声?”

  僧云:“雨滴声。”

  清云:“众生颠倒,迷己逐物。”

  僧云:“和尚作么生?”

  清云:“洎不迷己。”

  僧云:“洎不迷己,意旨如何?”

  清云:“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

  ——摘自《碧岩录》

  此则公案的要旨,正如圆悟所评唱,“衲僧家于这里透得去,于声色堆里不妨自由,若透不得,便被声色所拘”。

  禅僧亦云:“帘头雨滴声,历历太分明。若是未归客,徒劳侧耳听。”《颂古》卷32白杨顺颂:镜清明明知道是“雨滴声”,却问学僧是什么声音,如同探竿影草,旨在考验僧人的悟境。僧人随着舌根转,说是雨滴声,可谓“贪他蓑笠者,失却旧茅亭”同上长灵卓颂,殊不知,“轩檐水玉,原系己身”。

  若是真正无心,臻于放弃一切妄想的省悟境界,所听到的屋檐下的雨滴声就是自己,在这种境界里没有自己与其他的对立。此时,会有好像变成雨滴的感觉,不知道是自己滴落下来,还是雨水滴落下来,这就是雨水与自己成为一体的世界,也就是“虚堂雨滴声”所表现的世界。

  由于僧人站在物我分离的立场上回答雨滴声,所以镜清予以批评。学僧反问镜清如何体会,镜清说:“等到能不迷失自己的时候就会明白。”

  学僧仍然没有领会,镜清便入泥入水,对他说:“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突破身心的牢笼,从迷惑的世界超脱出来还容易,要使道体透脱出来就困难了。所谓使道体透脱,即是使道体从其安住的悟境再脱离出来,重新回归于声色纷纭的现象界。“如果停留在‘绝不迷惑’的小乘罗汉境界里,是绝对不可能解脱的。必须‘和光同尘’,使自己觉悟的光明柔和下来,与众生迷妄颠倒的迷惑世界打成一片,还要以最好的方法表现出自身的了悟境界,去教导人们。”

  虚堂雨滴声,作者难酬对。

  若谓曾入流,依前还不会。

  曾不会,南山北山转滂霈。

  ——《碧岩录》雪窦颂此公案

  “虚堂雨滴声”之所以使得禅机高妙的行家也难以酬对,是因为如果你唤它作雨滴声,则是迷己逐物;如果不唤作雨滴声,它不是物,你又如何转物?“若谓曾入流,依前还不会。”《楞严经》云:“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观音菩萨的音声入定法门,听一切声音,听到“入流”进入法性之流,“亡所”所听的声音听不见了,“所入既寂”,声音寂灭了,清净到极点,然后,对动相一切声音、静相没有声音,历历感知,却一念不生。

  雪窦说,纵使到了这个境界,也仍然没有进入禅悟之门。结句以“南山北山转滂霈”,形容越来越大的雨滴声,以及听雨者能所俱泯、即心即境的直觉体验,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镜清道怤禅师悟道因缘

  越州镜清寺道怤(fu)顺德禅师,雪峰义存禅师之法嗣,俗姓陈,永嘉人。道怤禅师幼时即厌荤腥,村里的人曾强迫把枯鱼塞进他嘴里,他当随便哇哇呕吐不休。后求出家,并于本州开元寺受具足戒。旋即游方参学,不久来到福建,礼谒雪峰义存禅师,发明心地。

  初礼雪峰,雪峰禅师便问道怤禅师:“甚处人?”

  道怤禅师道:“温州人。”

  雪峰禅师道:“恁么则与一宿觉是乡人也。”

  道怤禅师反问道:“只如一宿觉是甚么处人?”

  雪峰禅师道:“好吃一顿棒,且放过。”

  道怤禅师一听,便礼拜而退。

  后来,道怤禅师又问雪峰:“只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

  雪峰禅师道:“兼不立文字语句。”

  道怤禅师又问:“只如不立文字语句,师如何传?”

  雪峰禅师默然良久,于是道怤禅师便起身礼谢。

  雪峰禅师道:“更问我一转岂不好?”

  道怤禅师道:“就和尚请一转问头。”

  雪峰禅师道:“只恁么,为别有商量?”

  道怤禅师道:“和尚恁么即得。”

  雪峰禅师道:“于汝作么生?”

  道怤禅师道:“孤负(辜负)杀人!”

  一日,雪峰禅师谓众曰:“堂堂密密地。”

  [“堂堂密密”一语,禅林中多用它来表示,真如实相或自性,朗然呈现于一切处,一切无不是它的现行。类似的说法还有“遍界不曾藏”。]

  道怤禅师遂走出大众,问道:“是甚么堂堂密密?”

  雪峰禅师便站起来立来,喝道:“道甚么!”

  道怤禅师于是退步而立。

  雪峰禅师遂垂语道:“此事得恁么尊贵,得恁么绵密。”

  道怤禅师道:“道怤自到来数年,不闻和尚恁么示诲。”

  雪峰禅师道:“我向前虽无,如今已有,莫有所妨么?”

  道怤禅师道:“不敢!此是和尚不已而已。”

  雪峰禅师道:“致使我如此。”

  经过雪峰禅师多次点拨,道怤禅师由此信入,更无疑滞。后便留在雪峰禅师身边,随众作务、请益。时人谓之小怤布衲。

  一日,普请次,雪峰禅师举沩山语录云:“沩山道,‘见色便见心’。当道还有过也无?”

  道怤禅师道:“古人为甚么事?”

  雪峰禅师道:“虽然如此,要共汝商量。”

  道怤禅师道:“恁么则不如道怤锄地去。”

  后来,道怤禅师又入室再参雪峰,雪峰禅师问:“甚处来?”

  道怤禅师道:“岭外来。”

  雪峰禅师头号:“甚么处逢见达磨?”

  道怤禅师反问道:“更在甚么处(达磨现在什么处)?”

  雪峰禅师道:“未信汝在。”

  道怤禅师道:“和尚莫恁么粘泥好!”

  经过这几番勘验,雪峰禅师知道怤禅师已彻,遂予印可。

  雪峰禅师圆寂后,道怤禅师曾一度遍历诸方,饱参禅德。初住越州镜清,唱雪峰之旨,学者奔凑。后又应钱王之命,居龙册寺,后晋天福初年(942)示灭。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摧伏梵志

下一篇:女人的梦想

相关文章

未婚男女婚前性行为,会损坏婚姻中的福报,产生感

未婚男女婚前性行为,会损坏婚姻中的福报,产生感

人活在这个世间,造了恶业,必然会在法界中留下一些恶的种子,从而产生三种债:命债,钱债,感情债。因为产生了债务,所以就有还债的时候,就跟使用信用卡一样,使用了就会欠...

放生免患:23.活蝇免刑酒工王五《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免患:23.活蝇免刑酒工王五《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三章放生免患】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第三章放生免患  【原文】  23.活...

德森法师:观音灵感近事三则

德森法师:观音灵感近事三则

观音灵感近事三则(一九二九年撰)江西兴国县东乡,有李斯莲者,家道小康,向为地方清正士。先年有同族一流氓,为当地匪首,惯行劫掠。李主张处死,嗣後心生怖畏,惧怨仇报復...

能利法师: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

能利法师: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五) 本来《禅苑清规》、《敕修百丈清规》对丛林的管理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与方法,兹作一简要说明。寺院,古来称为丛林,。”《百...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

三祖禅寺举行观世音菩萨出家日讲经祈福法会

三祖禅寺举行观世音菩萨出家日讲经祈福法会

三祖禅寺宽容大和尚为大众讲经开示虔心聆听开示善信居士诵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10月17日(农历九月十九),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安徽天柱山三祖禅寺举行观音菩萨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