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清雨滴声

  公 案

  越州镜清寺顺德禅师问僧:“门外是什么声?”

  僧云:“雨滴声。”

  清云:“众生颠倒,迷己逐物。”

  僧云:“和尚作么生?”

  清云:“洎不迷己。”

  僧云:“洎不迷己,意旨如何?”

  清云:“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

  ——摘自《碧岩录》

  此则公案的要旨,正如圆悟所评唱,“衲僧家于这里透得去,于声色堆里不妨自由,若透不得,便被声色所拘”。

  禅僧亦云:“帘头雨滴声,历历太分明。若是未归客,徒劳侧耳听。”《颂古》卷32白杨顺颂:镜清明明知道是“雨滴声”,却问学僧是什么声音,如同探竿影草,旨在考验僧人的悟境。僧人随着舌根转,说是雨滴声,可谓“贪他蓑笠者,失却旧茅亭”同上长灵卓颂,殊不知,“轩檐水玉,原系己身”。

  若是真正无心,臻于放弃一切妄想的省悟境界,所听到的屋檐下的雨滴声就是自己,在这种境界里没有自己与其他的对立。此时,会有好像变成雨滴的感觉,不知道是自己滴落下来,还是雨水滴落下来,这就是雨水与自己成为一体的世界,也就是“虚堂雨滴声”所表现的世界。

  由于僧人站在物我分离的立场上回答雨滴声,所以镜清予以批评。学僧反问镜清如何体会,镜清说:“等到能不迷失自己的时候就会明白。”

  学僧仍然没有领会,镜清便入泥入水,对他说:“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突破身心的牢笼,从迷惑的世界超脱出来还容易,要使道体透脱出来就困难了。所谓使道体透脱,即是使道体从其安住的悟境再脱离出来,重新回归于声色纷纭的现象界。“如果停留在‘绝不迷惑’的小乘罗汉境界里,是绝对不可能解脱的。必须‘和光同尘’,使自己觉悟的光明柔和下来,与众生迷妄颠倒的迷惑世界打成一片,还要以最好的方法表现出自身的了悟境界,去教导人们。”

  虚堂雨滴声,作者难酬对。

  若谓曾入流,依前还不会。

  曾不会,南山北山转滂霈。

  ——《碧岩录》雪窦颂此公案

  “虚堂雨滴声”之所以使得禅机高妙的行家也难以酬对,是因为如果你唤它作雨滴声,则是迷己逐物;如果不唤作雨滴声,它不是物,你又如何转物?“若谓曾入流,依前还不会。”《楞严经》云:“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观音菩萨的音声入定法门,听一切声音,听到“入流”进入法性之流,“亡所”所听的声音听不见了,“所入既寂”,声音寂灭了,清净到极点,然后,对动相一切声音、静相没有声音,历历感知,却一念不生。

  雪窦说,纵使到了这个境界,也仍然没有进入禅悟之门。结句以“南山北山转滂霈”,形容越来越大的雨滴声,以及听雨者能所俱泯、即心即境的直觉体验,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镜清道怤禅师悟道因缘

  越州镜清寺道怤(fu)顺德禅师,雪峰义存禅师之法嗣,俗姓陈,永嘉人。道怤禅师幼时即厌荤腥,村里的人曾强迫把枯鱼塞进他嘴里,他当随便哇哇呕吐不休。后求出家,并于本州开元寺受具足戒。旋即游方参学,不久来到福建,礼谒雪峰义存禅师,发明心地。

  初礼雪峰,雪峰禅师便问道怤禅师:“甚处人?”

  道怤禅师道:“温州人。”

  雪峰禅师道:“恁么则与一宿觉是乡人也。”

  道怤禅师反问道:“只如一宿觉是甚么处人?”

  雪峰禅师道:“好吃一顿棒,且放过。”

  道怤禅师一听,便礼拜而退。

  后来,道怤禅师又问雪峰:“只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

  雪峰禅师道:“兼不立文字语句。”

  道怤禅师又问:“只如不立文字语句,师如何传?”

  雪峰禅师默然良久,于是道怤禅师便起身礼谢。

  雪峰禅师道:“更问我一转岂不好?”

  道怤禅师道:“就和尚请一转问头。”

  雪峰禅师道:“只恁么,为别有商量?”

  道怤禅师道:“和尚恁么即得。”

  雪峰禅师道:“于汝作么生?”

  道怤禅师道:“孤负(辜负)杀人!”

  一日,雪峰禅师谓众曰:“堂堂密密地。”

  [“堂堂密密”一语,禅林中多用它来表示,真如实相或自性,朗然呈现于一切处,一切无不是它的现行。类似的说法还有“遍界不曾藏”。]

  道怤禅师遂走出大众,问道:“是甚么堂堂密密?”

  雪峰禅师便站起来立来,喝道:“道甚么!”

  道怤禅师于是退步而立。

  雪峰禅师遂垂语道:“此事得恁么尊贵,得恁么绵密。”

  道怤禅师道:“道怤自到来数年,不闻和尚恁么示诲。”

  雪峰禅师道:“我向前虽无,如今已有,莫有所妨么?”

  道怤禅师道:“不敢!此是和尚不已而已。”

  雪峰禅师道:“致使我如此。”

  经过雪峰禅师多次点拨,道怤禅师由此信入,更无疑滞。后便留在雪峰禅师身边,随众作务、请益。时人谓之小怤布衲。

  一日,普请次,雪峰禅师举沩山语录云:“沩山道,‘见色便见心’。当道还有过也无?”

  道怤禅师道:“古人为甚么事?”

  雪峰禅师道:“虽然如此,要共汝商量。”

  道怤禅师道:“恁么则不如道怤锄地去。”

  后来,道怤禅师又入室再参雪峰,雪峰禅师问:“甚处来?”

  道怤禅师道:“岭外来。”

  雪峰禅师头号:“甚么处逢见达磨?”

  道怤禅师反问道:“更在甚么处(达磨现在什么处)?”

  雪峰禅师道:“未信汝在。”

  道怤禅师道:“和尚莫恁么粘泥好!”

  经过这几番勘验,雪峰禅师知道怤禅师已彻,遂予印可。

  雪峰禅师圆寂后,道怤禅师曾一度遍历诸方,饱参禅德。初住越州镜清,唱雪峰之旨,学者奔凑。后又应钱王之命,居龙册寺,后晋天福初年(942)示灭。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摧伏梵志

下一篇:女人的梦想

相关文章

放生得智:55.救蛇证道孙真人《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得智:55.救蛇证道孙真人《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五章放生得智】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55.救蛇证道孙真人  孙...

净空法师法语:生活在灾难的边缘,如何趋吉避凶?

净空法师法语:生活在灾难的边缘,如何趋吉避凶?

生活在灾难的边缘,如何趋吉避凶?古今中外,人人皆有趋吉避凶的观念,但对如何趋吉避凶一无所知,如果此地有灾难,另外找个地方去躲避,行不行?谚语所谓“在劫难逃”。若在...

《人生哲理》:随缘与随便

《人生哲理》:随缘与随便

《人生哲理》:随缘与随便1、随缘与随便因为随缘而给你带来了很多烦恼、痛苦,那就不是随缘而是随便。随缘是有什么样的缘,就了什么样的缘,心里非常坦然、自在,根本不当回...

梦的预言

梦的预言

  阿难陀做了佛陀二十七年的侍者,他很能观机,当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信徒来参拜佛陀时,他总能安排适当的时间。尤其远道而来求见佛陀的比丘,在未见佛陀之前,他们总欢喜先和阿难陀谈谈,因为阿难陀对他们有...

久晃法师:如何在生活中做到随顺众生?

久晃法师:如何在生活中做到随顺众生?

若欲随顺众生、修忍辱、修放下,都必需破除我执与法执,这要从心底深处付出努力的。否则都不容易。有些人甚至连随喜也做不到。我执心严重的人看不得别人的好,不仅发不出随喜...

【三观】是什么意思?佛教三观是指哪三观?

【三观】是什么意思?佛教三观是指哪三观?

佛教三观是指什么?佛教三观是什么意思?  三观,在佛教中有多种解释,一是指天台宗三观(空观、假观、中观);二是指华严宗三观(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三是指南山三观(性空观、相空观、唯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