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慈悲道场忏法传——梁皇宝忏的由来


慈悲道场忏法传


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后数月,帝常追悼之,昼则忽忽不乐,宵乃耿耿不寐。


居寝殿,闻外有骚窣之声,视之,乃见一蟒盘躄上殿。睒晴呀口,以向于帝。帝大惊骇,无所逃遁。不得已,蹶然而起,谓蛇曰:朕宫殿严警,非尔蛇类所生之处。必其妖孽,欲祟朕耶?蛇为人语,启帝曰:蟒则昔之郗氏也。妾以生存嫉妬六宫,其性惨毒。怒一发,则火炽矢射,损物害人。死以是罪,谪为蟒耳。无饮食可实口,无窟穴可庇身,饥窘困迫,力不自胜。又一鳞甲,则有多虫唼啮肌肉,痛苦甚剧,若加锥刀。为蟒非常蛇,亦复变化而至,不以皇居深重为阻耳。感帝平昔眷妾之厚,故托丑形骸陈露于帝,祈一功德,以见拯拔也!


帝闻之,呜呼感慨!既而求蟒,遂不复见。帝明日大集沙门于殿庭,宣其由,问善之最,以赎其苦。志公对曰:须礼佛忏涤悃欵方可。帝乃然其言,搜索佛经,录其名号,兼亲抒睿思,洒圣翰,撰悔文,共成十卷。皆采摭佛语,削去闲词,为其忏礼。


又一日,闻宫室内异香馥郁,良久转美,初不知所来。帝因仰视,乃见一天人,容仪端丽,谓帝曰:此则蟒后身也!蒙帝功德,已得生忉利天。今呈本身,以为明验也。殷懃致谢,言讫不见。


自梁迄今,已千余年。得此经本,虔敬礼忏,所为所祈者,皆有阴骘感应。犹恐厥事闇然未彰,辄以粗记,用达诸耳目云!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前文回顾: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释迦牟尼佛通过向波斯匿王的几次提问,不仅让波斯匿王得出了“决知此身当从灭尽”的结论,更引导着他从少年、壮年、老年三...

百喻经故事——夫妇食饼共为要(67)

百喻经故事——夫妇食饼共为要(67)

夫妇食饼共为要——《百喻经》经文昔有夫妇,有三番饼,夫妇共分,各食一饼,余一番在,共作要言:“若有语者,要不与饼。”即作要已,为一饼故,各不敢言。须臾有贼,入家偷盗,取其财物,一切所有,尽毕贼手。夫妇...

展览|第六届云林公益书画联展作品欣赏(获奖佳作)

展览|第六届云林公益书画联展作品欣赏(获奖佳作)

特邀佳作奖9·大名书画研究院·山水·《山居图》·郭城茵10·大名书画研究院·花鸟·《兰花图》·陈巍179·中国计量大学·书法·《柳宗元句》·林代欣186·浙江老干部书法家协会·书法《宋杨万里诗毕竟西湖...

释教三字经|离文字 要亲证 有慧可 得心印

释教三字经|离文字 要亲证 有慧可 得心印

达摩祖师传来的修禅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全凭修禅的人用直觉的功夫,直下向心源探讨。不立就是离的意思。禅宗所以不立文字,是因为文字不论如何高妙,说理如何深刻,终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达摩祖师渡江...

释教三字经|既明律 须研教 辨权实 判大小

释教三字经|既明律 须研教 辨权实 判大小

佛弟子既然已经明白了戒律,那么接着就必须研究经、论中的教理。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有权有实,有大乘,有小乘。佛弟子一定要将教理研究清楚,然后才能分辨什么经是权,什么经是实,什么经属于大乘,什么经属于小乘。...

历史|慈恩、戒律诸宗在元代的余绪——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九)

历史|慈恩、戒律诸宗在元代的余绪——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九)

普觉英辩(1247—1314),受慈恩学于柏林潭,弘法于秦州景福寺,道俗称为无佛世之佛。云岩志德(1235—1322)从真定龙兴寺法照学慈恩教义。至元二十五年(1288)朝命江淮诸路立御讲所三十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