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早在太子初生之时,阿私陀仙人就曾预言:太子若在家则为转轮圣王,若出家修行则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随着太子日渐成长,父亲净饭王心中对此的忧虑也愈发严重。

树下观耕像



出游感苦

青年时期的悉达多太子,性喜清静。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


一日,他乘坐七宝轮车,从东门出游,看见一老人,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悉达多太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心生忧郁。又一日,他从南门出游,见一病人,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壮,悉达多太子怜悯病人,心自忧怖。又一日从西门出游,见一死者,直挺僵卧,淤血流溢,臭秽难闻,一家老小,号哭送之。悉达多太子又有感于心,惶恐苦闷。


又一日,悉达多太子出北门游玩,看见一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那出家人告诉他修行解脱之道,太子听后,决计弃绝富贵享乐,刻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苦。

悉达多太子出家前夕



夜别妻儿

悉达多太子请求父母允许出家修行,净饭王和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涕泣不许。他又向父母请还应四愿:一不老,二不病,三不死,四不别。说若能满四愿,便不出家。净饭王一听,知其意仍要出家,重增忧戚。


无奈之下,净饭王苦心孤诣,令人建造春夏秋三时都百花盛开的宫殿,增设诸般妙乐歌舞,以悦太子耳目。又令人警戒守护,不许稍离,想使太子去掉出家之念。


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二月八日的半夜,月色明朗。他悄悄起身,凝望着熟睡的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睺罗,默默地向他们告别,然后便出了房间。他看见宫女们和守卫之人都呼呼熟睡,犹如木石,又生感慨。

悉达多太子乘马夜半逾城像



逾城出家

悉达多太子别了妻儿,唤起马夫车匿备马。车匿高声泣谏,想惊醒宫中之人,不料却都鼾睡不醒,他只得替太子备好马。


太子跨上白马,取道北门逾墙而出,车匿了紧随其后。佛经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天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


太子出城之际,发下誓愿:“我若不了生死,终不还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还见父王;我若不尽恩爱之情,终不还见姨母妻儿。”


于是,悉达多太子与马夫画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横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到了阿拔弥河边的深林,就是古跋伽仙人修苦行的地方。

悉达多太子削发出家图



削发更衣

悉达多太子见这里山林郁茂,寂静无哗,心中欢喜,便命车匿牵马回宫。车匿不肯,涕泣相劝道:“太子生长宫里,安享尊荣,今到山林,伴随荆棘虫兽,怎经得住这诸多苦患险难呢?”太子回答说:“你不必多言,须知我在宫中,虽能免有形的荆棘虫兽,却不能免无形的荆棘虫兽。我现在正欲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实的安乐。”


说罢,悉达多太子心中思忖:若不剃除须发乃非出家,即拔金刀,手自削发,且发誓言:“我今剃除须发,愿与一切众生断除烦恼习障。”这时来了一个猎人,身着袈裟,太子就以身上的华丽服饰相换,完全成了僧人形象。


马夫车匿见此情形,知不能挽回,只好牵马拜辞,寻路回宫。悉达多太子则身披袈裟,安详徐步地开始了自己寻师访道的路程……

车匿与犍陡像







往期回顾




法讯|杭州灵隐寺癸卯年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普佛法会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开示|蕅益大师: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开示|马祖道一禅师:道不属修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常识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常识|五位百法:百法无我

☀素食
素食|闻教便行
素食|珍重
素食|诚且恭敬
素食|是春天的味道

☀分享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析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赏析|宋代《五百罗汉·应身观音图》
赏析|一幅与众不同的南宋佛画:西方三圣接引图
赏析|正定隆兴寺北宋天冠弥勒像

☀阅读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阅读|蕅益大师自传:八不道人传
阅读|不可妄自尊大轻视古德 不可甘心暴弃不为豪杰
阅读|弘一法师记忆中的慧明法师——2月23日慧明法师圆寂纪念日

☀故事
故事|求福的人
故事|老虎转罗汉
故事|金色公主(上)
故事|玄奘法师:修福须敬凡僧

☀视频
视频|元宵佳节同欢乐 处处咸燃无尽灯
视频|霏霏冻雨细无声 解洗梅花花上尘
视频|瑞草生嘉运 林花结早春
视频|二月二 龙抬头 雨顺风调 时清道泰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宽却肚皮常忍辱 豁开心地任从他

禅诗欣赏——宽却肚皮常忍辱 豁开心地任从他

布袋和尚偈【五代】契此和尚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布袋和尚一次外出化缘,有居士问他:“和尚何姓?...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武帝兴缘,构迷津之宝筏;誌公启教,悬黑道之明灯。梁皇宝忏是中国佛教一部影响深远的大型忏法,乃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郗氏生前嗔嫉杀业过重,死后堕落蟒蛇之身不得解脱,武帝为救拔其苦,依誌公禅师之言,邀请天...

历史|明代律学的复兴和净土信仰的流行——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七)

历史|明代律学的复兴和净土信仰的流行——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七)

律宗自明初以来,也很衰微。正统间(1436—1449)朴原主杭州昭庆寺,奉命开坛传戒,时称宗师(《新续高僧传》卷二十八)。万历初,如馨(1541—1615)在南京古林寺传戒,三昧(1580—1645)...

百喻经故事——猕猴把豆(88)

百喻经故事——猕猴把豆(88)

猕猴把豆——《百喻经》经文昔有一猕猴,持一把豆,误落一豆在地,便舍手中豆,欲觅其一。未得一豆,先所舍者,鸡鸭食尽。释义从前,有一只猕猴,手里抓了一把豆子,偶不小心,失落一颗。它立即把手里的豆子全丢了,...

历史|元代的民间私刻藏经——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四)

历史|元代的民间私刻藏经——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四)

元代没有大规模举行官刻藏经的事,这是因为大都(今北京)弘法寺原来已有金代刻成的大藏经版,世祖至元中曾重加校订,成为元代的弘法寺大藏(当时有《弘法入藏录》,今已佚)。至元二十二至二十四年间,更召集汉藏大...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还说什么修与不修。试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表显,出家访道。苦行六年证道,夜睹明星,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