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和尚的耳刮子:检查完毕 可以放行

这事后成了禅宗修行的公验,赵州和尚说:检查完毕 可以放行。(图片来源:资料图)

赵州禅师,与他的酒保文远对话:

师因与文远行次,乃以手指一片地,云:这里好造一个巡铺子。

文远便去彼中立,云:把将公验来。

师便打一掴。远云:公验分明过。

这短短的65个字,描写了一个即有趣又深刻的禅意。

这则公案是说他们两人远行来到一个地方,赵州和尚说这个地方适合建造一个关口。赵州和尚的酒保文远就站在一边说,把你的通行证拿来检查一下。赵州和尚上前给他的酒保文远一耳刮子。赵州和尚的酒保说,检查完毕,可以放行。就是这么简单的过程,即有趣又深刻。

一个关口自然要有人来把关,赵州和尚的酒保自然就投入个中充当起把关的人来了。把关要检查什么呢?自然是过往人员与货色了,赵州和尚没有货可查,自然是要考验他的身份了。所以,赵州和尚的酒保向他的师父要公验这一古代的通行证。

赵州和尚就给了他的酒保一个耳刮子。这一耳刮子太妙了,在赵州和尚的酒保文远来说,居然成了公验,以至于后来他说:验过放行。

一般的人受这一耳刮子都邑生烦恼,或者是不理解赵州和尚的意思。而赵州和尚的酒保文远却能明白赵州和尚的意思,可见他们师徒俩的心是互通的。这就是典范禅宗以心印心的一个样板。

为什么赵州和尚的一个耳刮子就相当于他的通行证呢?人人仔细想,就会发自心坎的大笑。他们师徒之间的游戏奥妙之处就在这一耳刮子上面。有谁敢随便给文远一个耳刮子呢?师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人人不妨好好想想。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禅宗以心印心的奥妙之处。

自己曾经在这一耳刮子上面笑翻了天;在这一耳刮子上面打了百多个妄想;在这一耳刮子上面体会到了什么叫心领神会;在这一耳刮子上面看到了什么叫弗成说;在这一耳刮子上面明白了为什么有说皆错;在这一耳刮子上面看到了文字说话的无力;在这一耳刮子上面

这一则公案是讲的已经修行禅宗有成就的人情景。实际上禅宗的精彩不只是在这些有成就的人身上表现出来。这些情景实际上在正在修行禅宗的功夫的人身上也能看到,同时这些情景也是这些修行人的榜样,是他们修行的动力与榜样,是他们修行的参考线路图。

因为我们的文字说话就是这么苍白,无法表达我们的一切行为和思惟。只有经由过程这种最直接的方法,让彼此的心在当下响应和互通。然则,我们往往是固执于我们的妄想分别和成见。不愿意去面对当下的直接,执着于以往的长短,分别与思虑,搞得落空自己的素心。

就像郑人买鞋一样,我们不再信任自己的面前脚的尺寸,而要回家去找昨天量出来的尺码,闹出各种的笑话。

所以,这一耳刮子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撇开以往的成见与思维分别和妄想,让我们直接去领受面前的事实。所以,这一耳刮子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公验,自然应该开绿灯放行。

所以,我们做功夫的时刻一定要撇开思维分别,开显我们自己的直心。否则不过是在分别妄想里面兜圈子,一辈子也没有了期。一定要记住祖师们教导我们的方法去用功,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直心,保持一颗承担的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大势至菩萨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大势至菩萨心咒原文:嗡,巴扎,嘿,嗡,巴扎,詹扎,摩诃噜卡呐吽嘿大势至菩萨心咒注音:嗡ōng巴bā扎zhá嘿hēi嗡ōng巴bā扎zhá詹zhān扎zhá摩mó诃hē噜lū卡kǎ呐nà...

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传说

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传说

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传说传说(白话):己亥太岁明时降生于临晋,名谢廷辅,亦名谢太。谢太路拾遗金四百两,覆衣坐山中,不得其人,归置梁上。明日再往,则有乘骑奔号而来者,邀与归,具盘餐,探物还之。其人感泣曰...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佛陀时代,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随佛出家后,精进行道,威德具足,证得阿罗汉果。由于驼骠比丘时常发心营办僧事,关照僧众的饮食起居,佛称赞其‘营事第一’。当时,在僧团中有一位福德浅...

一则佛教故事

一则佛教故事

一则佛教故事从前有个书生, 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 到那一天, 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 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 眼看奄奄一息. 这时, 路过一游方僧人, 得...

实在不行,就把自己关起来,别让自己吃饭!

实在不行,就把自己关起来,别让自己吃饭!

我们现在学修的这些法,都是今生解脱、即身成佛的方法,也许都是见解脱,也许都是闻解脱。但是在你身上,这些功德怎么都消失了呢?为什么没有今生解脱?为什么没有即身成佛?为什么没有见解脱?为什么没有闻解脱?...

索达吉堪布:对亡者每天诵一遍【圣大解脱经】,非常有必要。

索达吉堪布:对亡者每天诵一遍【圣大解脱经】,非常有必要。

今天我们继续讲《圣大解脱经》。《圣大解脱经》确实功德很大,为什么这样讲呢?我想是历史的原因,或者可能是因为在这方面没有人宣说,以种种因缘,很多佛教徒对这部经了解得不深。所以通过这次的解说,希望以后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