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生气】_生气的意思_佛教是怎么解释“生气”的

生气

生气(shēng q),一是指活力,生命力,生机;二是指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风水学中将生气简称为气,亦名内气、五气、阴阳之气。佛教中的生气,是指三毒里面的嗔。我们一生中很多的苦,都是有它引发的。这世界上的种种杀人、放火、伤害、复仇、战争、等等灾难,都是这个嗔引发的。

生气的详细解释

使万物生长发育之气

【出处】:《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韩诗外传》卷一:故不肖者精化始具,而生气感动,触情纵欲,反施乱化,是以年寿亟夭而性不长也。《新唐书王綝传》:方春木王,而举金以害盛德,逆生气。

【示例】: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葬地大约以生气为主,故谓之龙经。

活力;生命力

【出处】: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精神》:生气远出,不著死灰。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示例】: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

气概昂扬

【出处】:《国语晋语四》:未报 楚 惠而抗 宋 ,我曲 楚 直,其众莫不生气,不可谓老。

【示例】:清刘道开《岳庙》诗:才过 张 韩 天若忌,心同 龙 比 主难孚。金戈铁马公生气,绿水青山 宋 旧都。

活人的气息、精气

【出处】:《后汉书陈龟传》:孤儿寡妇,号哭空城,野无青草,室如悬磬,虽含生气,实同枯朽。 唐曹邺《过白起墓》诗: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七国春秋平话》卷下: 傲 等正拜告间,蓦闻哮吼一声,向傍洞里,两只白头大虫,闻有生气,大虫出。

【示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男鬼不能摄人精,则杀人而吸其生气,均犹狐之采补耳。

用以指生灵

【出处】:《陈书世祖纪》: 梁 室多故,祸乱相寻,兵甲纷纭,十年不解,不逞之徒虐流生气,无赖之属暴及徂魂。

犹元气

【出处】:《难经八难》: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於内也。

【示例】:郭沫若《一只手》二:只因为受伤过重而且出血过多,他的生气一时还不能够恢复转来。

空气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开矿》:开矿机器亦以 比 国所造为良。大要有三:一为注生气之器,一为戽水之器,一为拉重举重之器。

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出处】:宋范仲淹《与中舍书》:缘三哥此病,因被二壻烦恼,遂成咽塞今既病深,又忧家及顾儿女,转更生气,何由得安。

【示例】: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如携妇别居,勿使我见,免我生气足矣。巴金《利娜第九封信》:说起来也叫人生气,他一眼也不看我,他甚至把我推开一点。

指储藏量

【出处】: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银》:凡银中国所出,浙江、 福建 旧有坑塲皆称美矿。其他难以枚举。然生气有限,每逢开采,数不足,则括派以赔偿。

生气的实质意义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人类最愚笨的一种行为。

生气的坏处

生气,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俗话说气大伤身,但很少有人能在怒气冲冲的时候做到心平气和。美国雅虎网载文曾指出,生气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可是全方位的。

大脑反应慢

经常生气,大脑兴奋与抑制的节律就会被破坏,加快脑细胞衰老。

心律不齐

生气会让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大量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使供应心脏的血液减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脏为了供应足够的氧气,只能加倍工作,从而引起心律不齐。

增加肝脏脂肪

生气时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游离脂肪酸增加。游离脂肪酸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它对肝细胞就像美食对身材,缺了不行,多了有害。

皮肤长斑

美国一项对5000名脸上长斑的女性研究显示,当她们情绪差时,任何药物对色斑的治疗都不明显,但减少生气次数,色斑就会消退。

伤害肠胃

经常听人说气饱了,这是因为愤怒的情绪会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会导致胃溃疡。当你生气时,不妨先做以下三件事:

1.马上喝一杯水。研究发现,水不但能平复你的情绪,还能帮助机体排出游离脂肪酸。

2.赶快坐下。站立时,激素分泌相对较快,如果想发火,赶紧坐下,就能大大减少冲动。

3.深呼吸。这个动作能刺激体内负责镇静的副交感神经,对抗交感神经的兴奋,还能缓解胃部不适。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为和平努力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为和平努力

为和平努力一行禅师 著陈素玉 译一则禅宗故事说,有一个人骑着马奔驰得很快,在路边的人对他喊道:「喂!你要赶去哪里?」骑马的人回答:「我不知道,要问马才知道。」这的确是我们的处境。我们正骑着许多匹马却...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4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45)“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药师琉璃光佛也叫“饮光如来”,据佛教传说,药师佛行菩萨道时,所发之十二大愿(又称十二上愿)。每愿都为了满众生愿,拔众生...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传说中治百病的“神树”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传说中治百病的“神树”

从前有一个人出门,带了一些李子路上吃。他一路走一路津津有味地嚼着李子,一会儿就吃完了,只剩下几个李子核,把李子核扔到哪里去呢?这人一抬头,见旁边几步路远的地方有一棵桑树,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树干上有...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皈依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皈依佛法

第三章 马哈咖吒亚那的皈依佛法生为司祭之子在他的最后一世,苟答马佛(Gotama)出世时,马哈咖吒亚那诞生在:中国西南方向阿槃提国的首都优禅尼城(Ujjeni),是司祭(purohita,或译为辅相...

慈云忏主遇观音

慈云忏主遇观音

慈云忏主遇观音 宋朝,遵式大师,他的母亲祈观音菩萨送子,她后来梦见有一个美女授她一粒明珠而生,生下来才七个月,就会念观音菩萨的圣号。因为他勤学过劳,所以患咯血病。看见白衣大士垂手指他的口,引出了许多...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十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十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十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四品后面的偈颂,我们学到科题是「如佛救苦」,我们把这首偈读一读: 【亦如过去无量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