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财富_财富是什么_佛教如何看待财富

财富是什么?佛教如何看待财富?

财富是指具有价值的东西。狭义的财富效应是指货币财富效应,广义的财富效应是指涵盖了所有财富的更为广泛的概念,有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财富的概念为所有具有货币价值、交换价值或经济效用的财产或资源,包括货币、不动产、所有权权。在许多国家,财富还包括对基础服务的享受,如医疗卫生,以及对农作物和家畜的拥有权。财富相当于衡量一个人或团体的物质资产。财富包括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等。

财富,在佛教看来有两面性,可能是毒蛇,也可能是净财。如果来源不当,以非法手段挣钱,或是挥霍无度,养成不良习惯,就是毒蛇。如果来源正当,合理使用,则不但可以改善生活,过好日子,还能造福社会,就是净财。我们要看到财富的两面性,避免让自己成为财富的牺牲品,让它为自己的身心健康所用。

人们把拥有物质财富等同于幸福。但富起来以后,反而比以前不容易幸福了,烦恼多,压力大。说明物质财富和幸福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因素。有多少钱才能过得幸福,没有一定标准。一切向钱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病,一种不健康的风气。每个人都要认识到:钱并不能代表自己的快乐、幸福、安全、健康或人格。财富多少只是一个数字,是虚幻的安全感;人真正需要的安全感,并不一定能由金钱中得到,比如:幸福、快乐、真爱、敬重。

佛法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由因缘因果决定,许多看似偶然的现象其实都包含着必然的因素,财富的获得也同样有它的前因后果。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是经商,有的人财运亨通,有的人却处处碰壁,是冥冥之中神灵的安排吗?是命运的不公吗?其实,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的福报,而福报又取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

因此,想要获得财富,首先要培植福田。我们知道,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同样地,一个人的福报也是来自播种和耕耘,福田包括恩田、敬田和悲田。恩田,就是对父母师长乃至一切有恩于己的人都怀着感恩的心去报答;敬田,就是恭敬供养献身于人类心灵净化的宗教师及有德有智的贤圣;悲田,就是救济帮助世间所有穷苦受难及贫病交加的人。以上几种行为正是我们获得人生的福报的正确途径,只有通达人生的因缘因果,明了财富的源泉,我们才能够事半而功倍。

如果我们拥有财富而无理财之道,那么,十分的财富或许只能发挥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们为其所害。如何合理支配我们的财富?佛陀也在经典中为我们作了具体的指导。财富应分作四份。第一份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开支;第二份用以投资增值,否则财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份用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第四份用以慈善事业,一方面回馈社会大众,一方面为自己耕耘福田。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是对于未来幸福的投资,而我们能从中收获的,决不是有限的财富所能比拟的。

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追求财富的增长,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贪欲,而是为了要得到一种行善的工具。只有将财富当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财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那么,人间就会充满温暖,许多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一味享用财富,福报总会有耗尽的一天,就不再属于我们所有;一味积蓄财富,也未必能属于我们所有,因为货币会贬值,股票会下跌,银行会倒闭,即使将财产紧紧地锁在保险柜中,又能有几分保险系数?所以佛法认为,只有布施出去的钱财,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所有。就像播下的种子,哪怕只有一粒之微,也会为我们带来百倍、千倍、甚至千万倍的收获。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既是收获者,也是播种者。只有不断地播种和耕耘,才能使我们恒怀欢悦,身意牢固,诸善功德皆悉具足,也才能为当下的人生和未来的解脱积累足够的资粮。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观世音菩萨感应事迹实录

观世音菩萨感应事迹实录

林园佛教堂著 凡念观音名号者,大感则大应,小感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念菩萨名号要以清净心去求,不可以用妄想多欲之心去求。因感应之迹有:一、显感显应:如现生竭诚礼念,即蒙护祐,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及业...

池水都烧干,观音堂独存,3万人幸免此难

池水都烧干,观音堂独存,3万人幸免此难

池水都烧干,观音堂独存,3万人幸免此难  1923年,日本大地震,同时大火,死伤人数达30余万,空前浩劫,全球震惊哀悼。东京被服厂有大旷场,人们奔集避难者两万余人,而四周火燃漫天,空气中氧气烧尽,几...

以素食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以素食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国民大叔吴秀波春节寄语:以素食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咱们一起看看国民大叔吴秀波的新年愿望想要以全新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年?影视明星吴秀波现身PETA全新公益广告,并给出了非同寻常的讯息:尽我...

九色鹿经

九色鹿经

九色鹿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昔者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乌为知识。时水中有一溺人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于我。鹿闻人...

楞严说通卷十

楞严说通卷十

楞严说通卷十巴县居士非眼刘道开纂述成都沙门离指方 示鉴订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坐禅尽在一个"调"字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坐禅尽在一个"调"字

坐禅尽在一个调字赵州听了,脱下自己的草鞋顶在头上,扭头就离开了房间。南泉万分遗憾:要是你在现场,何必杀猫呢。世上属于自己的东西,连一根兔子毛的份儿都没有。如果懂得一切都要感恩的道理,连一直踩在脚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