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大爱

  当我们「舍」的时候,我们的心念是朝向那里呢?是朝着福利人群的方向?或者是朝着私爱的方向?若是为服务人群而舍,就是快乐自在之道;若是有所求,为名利财色而舍,就是烦恼之源。这一切都是从心而起,心怀大爱才能自在轻安,请大家多用心啊!

  释迦牟尼佛原本是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拥有世人欣羡的富贵、名位,但为了追求人生的真理,这一切他都看透、放下了。

  悉达多太子舍弃王位,出家修行,行脚来到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时,由于他的相貌与风度既高雅又庄严,吸引了许多民众围绕瞻仰。当时国王频婆娑罗王正在宫殿高处俯览城市景致,看到许多民众对一位年轻的沙门恭敬礼拜,感到非常好奇,于是,派遣侍卫把他请过来。

  太子走到国王面前,国王见到他那殊胜的相貌,打从内心生起敬重之念,他知道眼前这位年轻人,一定不是泛泛之辈。

  国王向他说:「我看你不是平常之人,应有一番大作为才对。你是不是能放弃修行,帮助我治理国事?我会给你很高的职位,给你许多兵卒。」

  太子摇摇头,面带笑容地说:「我的志向不在于世俗的富贵,也不在于领兵掌政。」国王说:「如果这样你还不满意,那我让你担任元帅,协助我保卫国家。」太子仍然安详地说:「我已厌离世俗之事,我要追寻丰富的心灵宝藏。」

  国王又说:「要不然这样吧!我给你一半的国土,我们一起来掌政。」太子说:「我既已舍弃原有的国土出家修行,怎会贪恋这些呢?」国王觉得很奇怪,问道:「你从那里来呢?」

  太子说:「在雪山南麓一带,有一个富足安乐的国家,国王的族姓是『释迦』,我就是释迦族的太子。为了探讨人生最超然、最珍贵的心灵领土,我舍弃了一切,所以,我不希望在此受到高位的束缚!」

  国王听了讶异地说:「噢!原来你是释迦族的太子!为了出家修行而舍弃王位,实在令人钦佩!我们在此约定,如果你修行有成,千万别忘了回来度我!祝福你!」

  悉达多太子成佛后,果真依约来度化频婆娑罗王,后来频婆娑罗王成为佛教的大护法。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悉达多太子为了追求真理而舍去一切;而频婆娑罗王为了爱才,也愿意舍半国之地。可见,能舍的人,才是大福大慧之人。

 

点我:

相关文章

他一心一意念诵这个咒,烂掉的手指脚趾又重生了出来

他一心一意念诵这个咒,烂掉的手指脚趾又重生了出来

唐朝有个和尚名叫智益,长沙地方的人,俗家姓吴,常常为征服蛮子的兵,喜欢捕鱼、打猎。有次得到一个白乌龟,把它煮来吃了,于是生起疮来全身都渍烂,连眉毛胡须手指脚趾,通通都烂掉了,落得一点不存。他号淘痛...

不可思议!善的力量既可帮助别人也可拯救自己

不可思议!善的力量既可帮助别人也可拯救自己

  有一个极其贫穷的人,他住得是破草屋,穿得是破衣服,冬不防寒,夏不遮羞,以乞讨为生,日子过得很艰苦。  但这个穷人有一个绝活儿——善解鸟语。麻雀、燕子、鸽子等等鸟叫,他都能听懂;鸟语花香的时节,...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世尊教化法政80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世尊教化法政80

  久远之前当善行如来住世时,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法相大商主。后当法相欲以珍宝修建佛塔时,历来对佛法心怀歹意之婆罗门就开始阻挠他完成心中设想。国王则派东投英雄前去谴责婆罗门,待佛塔竣工后,法相作为...

《释迦佛广传》:三、布施品26、吉祥部国王施身

《释迦佛广传》:三、布施品26、吉祥部国王施身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没有感恩便什么都没有

没有感恩便什么都没有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老人,虽然有五个子女,但是没有一个愿意赡养他,他走投无路,只能沿街乞讨。他怨恨子女不孝顺,觉得人生充满了痛苦。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佛陀,就请问佛陀:“慈悲伟大的佛陀啊...

佛经里的故事:杀害动物不得善终

佛经里的故事:杀害动物不得善终

  《法句譬喻经》上记载:从前佛陀在祇园精舍讲经说法时,有一位很有钱的长者,住在通往精舍的路旁。他的财富多得难计数,可是只生了一个宝贝儿子。这个儿子长大后,二十岁时就结了婚。结婚不到七天,因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