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业的果报

  诸业的果报

  人的一生是功过相杂的,各人的悲欢苦乐都是自己所造诸业的果报,并非只一种因缘,而是种种业缘的集聚。


  一时,佛在舍卫城。时舍卫城由胜光国王掌管,鹿野苑由梵施国王执政。两国因一些矛盾交兵作战,双方伤亡甚为惨重。两国关系日趋恶化。

  一次,梵施国王统领车、马、象、步四大军队往舍卫城进兵,在康丹河边安营扎寨。胜光国王闻讯,马上率领精兵前往迎敌(康丹河是恒河的一个支流,亦属恒河流域)。双方势力相当,难分胜负,一直僵持不下。与此同时,梵施国王的王妃生下了一个非常端庄的女孩,王宫上下鼓乐齐鸣庆贺王女的降生。胜光国王得知此事,暗想:与梵施国王交战这么久,前景不甚乐观,敌我双方皆进退两难,倒不如借与此女和亲来缓解两国关系。如是决定后,他就派特使到梵施国王前去求婚,祈求梵施国王将刚生下的王女许配给胜光国王作王妃。梵施国王知道了胜光国王的心意后也非常高兴。心想:两国一直作战至今,敌我皆损失惨重,今联婚不战而和,正合我意。便告诉来使,愿与胜光国王和亲。从此两国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友好联邦。梵施国王为王女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时,因她的降生平息了战争,举国始得安宁,故取名为‘安宁母’,以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长大。因梵施国王欲壑难填,不久王妃又生下一个男孩,他的相貌也非常庄严,他们就为他取名为‘安宁’,也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他,他如海中莲花一般很快长大了。长大后,姐弟俩亲密无间,好象一刹那也不愿离开。

  因安宁母已经长大,胜光国王准备将她迎娶回国。就专门派人请求梵施国王。梵施国王说:“既然胜光国王已有此心意,那就选吉日举办婚礼吧。”(师言:藏地婚嫁多选六月四日,大家认为佛转法轮的日子是最吉祥的日子。)按照选定好的日子,胜光国王亲去鹿野苑迎接安宁母。回到舍卫城后,依本国的习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安宁弟弟因为找不到姐姐,就问父母:“姐姐哪儿去了?”梵施国王说:“她去胜光国王那里了。”安宁就闹着要跟姐姐去。父母告诉他:“你姐姐已经成家了,你去干什么?你是我的王子,以后要继承王位料理国政,你是不能去的。”虽再三劝阻,但他仍天天吵闹非要跟姐姐去。后来胜光国王告诉梵施国王:让安宁来吧,我可以同等对待他姐弟俩的。梵施国王无奈,只好将他送到舍卫城与姐姐团聚。

  胜光国王教他一些骑马射箭等世间的五明,他全部精通无碍。可后来,安宁变坏了。他作了去妓院等一百多个不如法的行为。安宁母和胜光国王再三劝导他不要这么作,但起不到任何作用。万般无奈,他们只好派人告诉梵施国王安宁的种种行为。梵施国王也三番五次地叫他回宫,告诉他:“你不要如此肆意放纵,你身为王子,以后要继王位料理国政的。”但安宁既不愿回宫,也不听从父王的教诲,仍旧一意孤行。后来,梵施国王只好宣布与其脱离父子关系。而胜光国王因他行为极不如法,也把他赶出王宫。身无依处,他就在市井混生活。

  一天,他回到王宫要进宫看姐姐,但无论怎样,卫士就是不让他进宫。他生了大嗔恨心,一言不语地向宫内看。看见姐姐正和胜光国王在凉台上弹奏琵琶。这时,安宁顿起杀心,拿起弓箭,张弓向胜光国王射了一箭,但只是射断了琴弦,琵琶落在地上,国王惊慌失措转身逃跑了。胜光国王愤怒已极,心想:这个安宁居然要杀我,真该马上把他杀了,但他毕竟是梵施国王的王子,杀掉他恐梵施国王不悦,应该在法庭上判案定罪,给他处以死刑。胜光国有个规定:小辩论吹两个海螺集众,大辩论不但吹海螺,还要击大鼓。当时,国王就命令手下人吹海螺击大鼓,集中舍卫城的大臣和所有官员,再把安宁带来与国王辩论。当然,安宁输了,因他犯了一百多条法律。按本国的规矩给他的颈上带上嘎Ra布Ra德花环(表示已判极刑),再交给凶手们,让凶手们带着去游街。这时,安宁才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如法,生起了极大的后悔心。他独自哀嚎:“这个世界上有谁能来救救我呀!”

  我等大师释迦如来具足无量功德和大悲心,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因缘,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的。世尊观知调化安宁的机缘已经成熟。便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正在游街的安宁很远看见了世尊,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立即上前恭敬顶礼,祈求世尊:“慈悲的佛陀,能否再给我一次生命?请您救救我吧!”世尊遂对凶手们说:“你们不要杀他,放了他吧。”凶手们为难地对世尊说:“请佛陀您想一想,我们有没有两个头,如果有两个头,我们可以放他,现在是不能放他的。”世尊就告诉凶手们:“我去见国王,再我未见到国王前,请你们不要杀他。”凶手们答应了。世尊找到胜光国王说:“大国王,放了那个罪犯,不要杀他吧。”具信心的胜光国王说:“世尊,他犯了很多罪,理应处死,但如果您能摄受他,他也愿意出家,就可以放了他。”世尊答应可以摄受他。

  之后,世尊将他带回经堂,给他剃度,并授戒传法,他自己也精进修持,很快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时诸比丘请问:“世尊,安宁太子作了种种不如法的行为,临刑时是世尊救了他,度他出家并使他获证罗汉果,请为吾等宣说前后因缘。”世尊告诸比丘:“不但是今生我救护了他,度他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而且前生我也曾救过他,使他得到了四禅五通。

  在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仓祈国王,在他的国中有个恶人,作了很多不如法的行为。后来,准备把他处以死刑,凶手正准备杀他时,他心生恐惧,祈求呼喊救命。当时,鹿野苑附近有一位大仙人,具足五种神通(Pancabhinna),见到他非常可怜,很想救他。恶人见到大仙人就恭敬顶礼祈求救命。仙人让凶手把他放了别杀他,凶手说:‘我们又没有两个头,现在不杀他我们办不到。’仙人想去找国王商量,就叮嘱凶手:‘在我未找到仓祈国王前,你们不要杀他。’凶手们答应了。仙人找到国王求情,国王说:‘如果不杀他,您必须带他出家。’仙人答应了。就把恶人带到森林中,对他传授教言,他依教修行,得了四禅五通。(译者:前世有神通,今世不一定也有,以胎障所蔽故。象安宁前世虽已得四禅五通,但今生绑起来游街时,他还是显不出神通。)世尊告诸比丘:当时的仙人就是现证菩提的我,恶人即今安宁太子,仓祈国王即今胜光国王。以前,是在他临刑时,我救了他,使他修得四禅五通,现在也是在他临刑时,我救了他,使他证得了究竟涅槃的罗汉果位。”

  复次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安宁今转生于富贵王家,身相庄严,佛令得度,出家获证罗汉果位?愿为演说前后因缘。”世尊复告曰:“此乃前世的愿力。在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有一位僧众的执事员,一生为僧众事辛勤劳作。临终时发愿:我一生出家,为僧众作事,虽然没得到什么功德和境界,愿以此善根将来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的果位。这位执事员比丘即现在的安宁王子,因其发愿力成熟故,今生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昔日维卫佛带领比丘六万二千人,出山回其文王的国土。国王得知维卫佛归来,为了广纳僧人,便在城外划地大兴精舍,使六万二千比丘僧人得以安居修行。  有一位比丘,告诉左右住户人家,想请他们再亲自建造一...

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  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  ...

海涛法师:海神的考验 六道里的故事

海涛法师:海神的考验 六道里的故事

  有一个穷人,虽然生活困苦,但守戒奉法,专心修行,从不间断。  有一次,穷人受雇于商人,在船上帮忙清扫和打杂。商人们的船入海采到不少珍宝后,大家开心地张帆返航。船到半路,突然停了下来,无论怎么划...

御马三法

御马三法

  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总是应病与药,观机逗教。是什么样的人,佛陀就说什么样的法。佛陀像钟一样,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  有一天,一个训练马的调马师带着诚恳的心来请求佛陀指示他的迷津。佛陀明白他的身...

《百业经》:一只乌龟,血肉施蚁获证菩提

《百业经》:一只乌龟,血肉施蚁获证菩提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佛教故事:讨债的儿子

佛教故事:讨债的儿子

讨债的儿子早几年一次到昆明黄土坡那边一位朋友家吃饭时,看到他邻居家有一个三岁左右的大头儿子,就是医学上讲的脑积水,头大得离谱。后来了解到,周边的人都说孩子的父母做了昧心事,才生了这么个儿子。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