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亲口对念佛人的开示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亲口对念佛人的开示

昙鉴。俗姓赵,河北冀州人。年少出家,奉事竺道祖为师,饮食清简、粗布为衣,奉行戒律、精进勤苦。后来游化诸方宣扬佛化,所到之处从荆州起,最后止住于江陵辛寺时,已六十多岁了。生平有丝毫的善行,必定回向西方,誓愿往生净土亲见阿弥陀佛。有一日在定境中见到阿弥陀佛,以净水洒在他的脸上说:‘洗涤你的尘垢,清净你的心念,使你的身口之业,皆得庄严清净。’(高僧传。净土传)

自觉于是在佛前发愿,期愿仰承阿弥陀佛的圣力,早日往生净土。当天夜里三更,见到两道金光,其中有阿弥陀佛从金色光明中下降,观音、势至两大士在左右随侍。阿弥陀佛俯垂金臂抚摩自觉的头顶说:‘守著你的信愿不要改变,要以利益众生为先,七宝莲池化生之处,任从你的愿望而随意往生。’(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智廉。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上虞县的化度寺,天性厚道朴实,是非好坏从不挂在口中。周遍各地参访禅宗道场,晚年时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南宋宁宗庆元元年(西元一一九五年)秋天八月,毫无病苦,忽然告别大众说:‘我梦中见到阿弥陀佛,身长七八尺,身紫金色相好庄严,放白毫光,一切大众围绕而为说法,阿弥陀佛说:“诸善人等,应当生起大信心,修习一切善法,来生我国极乐世界。”说完之后即隐没不见,我既然已经见到了佛,往生净土是必然的事了!’因此书写偈颂曰:‘雁过长空,影沈寒水。无灭无生,莲华国里。’书写完毕之后,转身向著西方,结手印而往生,时年八十二岁。(乐邦文类)

杨氏。张秩斯的妻子。杨氏的父亲杨次弁,是出自于虞山严家的教化。由于严家世代学佛,所以杨氏从小就归心于佛法。嫁到张家不久之后,礼僧德真为师,从之受持三归五戒,并断除爱欲。年二十七岁,病危,因而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并在房屋中供奉阿弥陀佛圣像,高声唱念佛名。经过五天,房屋中便闻到栴檀的香气。到第七天,杨氏闭上眼睛,一会儿就见到观世音菩萨告诉她说:‘莲华的种子,已成就一半,另一半就看你的工夫了。’杨氏问:‘从何处著手?’答:‘撒手便行。’杨氏听完即合掌念佛,然后趺坐而往生。(续往生集)

——《净土圣贤录》节选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恒玉居士的念佛感应和见到的因果事例

恒玉居士的念佛感应和见到的因果事例

编者按:庐山东林寺的徐居士让我讲一点念佛感应的例子。我业障深重,才疏学浅,根本没有能力。徐居士讲写出来不是为你自己,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信佛。那我只有求阿弥陀佛的加持,说几例念佛的感应和见到的因...

禅茶一味:茶与人生路

禅茶一味:茶与人生路

慢慢品茶,回味人生,一片小小的茶叶就像人生的沉浮一样。人的生命是一次旅行,犹如一片茶叶,在风雨中同行,根植于土地,亦将回归土地,与天地同眠。在我看来,茶叶的辉煌在于被沸水冲泡反复翻转散发的茶叶清香,...

煮苹果拌酸奶

煮苹果拌酸奶

原料:苹果六个 蜂蜜两汤匙 酸牛奶一碗 水两汤匙 (3人量) 将蜂蜜加入酸牛奶中搅匀,放入冰箱冷藏备用。将苹果洗净切成丁,加入两汤匙水,用火煮软,滤出果汁,这是极好的饮料,将煮好的苹果装盘,把冷冻的...


我们要对治烦恼时,你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第二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一,我们一般对治烦恼是用枝末,烦恼很重,我就抗拒它,“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蕅益大师说的:刚开始对治烦恼,譬如二军对峙,强者为胜。


烦恼有三分的力量,我用十分的力量来抗拒烦恼,我们刚开始叫抗拒烦恼,弄到自己很辛苦。入道多辛苦,行道多退转,因为你疲于奔命嘛!


所以我们刚开始对治烦恼是压抑的,好一点就转移目标,我不管你;你不管它,它还是在活动,你的病根没有解决啊!这样在时时勤拂拭当中就是对治、抗拒,压力是很大啊!

  

第二种方式不是这样,你不要抗拒它,你面对它,你只要问烦恼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烦恼最怕你回光返照;因为它没有实体,它会变现很多假相来欺骗我们,让你心有所住、然后分别……

  

我们都喜欢喝咖啡,我们来观察我们的第一念心。一个人喝咖啡时,你只有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第一口而已,你的心跟咖啡接触的时候:嗯!不错哦,这个咖啡不错,口味不错哦。


你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你买的好咖啡,只有第一口受用到。第二口开始攀缘,你的心就住在妄想中了,你没有喝到咖啡,你被妄想带着走:


这咖啡是从哪里买的?它跟哪一个厂牌比较怎么样?第二口的时候,你再也喝不到咖啡,你活在你的“名言分别”当中,就是这样子!

  

我们活在自己的妄想中,妄想带给我们忧愁苦恼,引生我们的生死业力就在这个地方。取着妄想以后开始攀缘、分别,然后看到一个相状、又创造另外一个其它的假相,使令我们心跟随着境,产生很多很多的妄想。


使令我们拜佛、念佛、持咒的效果都表现不出来,本来我们念佛持咒真的是可以产生强大力量的,但是妄想产生烦恼障。


那这怎么办呢?当然你可以对治它,如第一种选择,但是很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问:你从什么地方来?

  

“觅之了不可得”。古人说:直了妄想无起处,通身热恼自清凉!妄想是没有起处,它本来是无生嘛,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它只就是一个“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心境接触那当下,产生一个假相,当外境离开的时候,它也觅心了不可得。所以印光大师说:对治妄想就是“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不是要你去断妄想,要“不随妄转”,要回光返照,这就是第二种选择。

对治烦恼你有两种选择

我们要对治烦恼时,你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第二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一,我们一般对治烦恼是用枝末,烦恼很重,我就抗拒它,“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蕅益大师...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二章 四圣谛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二章 四圣谛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次说法的原文尚在,其中只是简...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计较太多,反而失去得更多!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计较太多,反而失去得更多!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