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修学手册:茗山法师:什么叫守五戒修十善

茗山

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报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可以称为清净居士,清净比丘。而且能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断诸恶法,行诸善法,逐步趋向解脱。在世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受用如意,众人爱敬,善名流布,身心安康;来世不堕三途,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乃至超凡入圣,成佛度生,其功德实不可估量。如居士破此五戒,不仅不是清静居士。而且不能进受大小乘戒,一切律仪不能护持,一切善法不能增长,更谈不到成佛度生了。出家比丘以前四戒为根本戒,应清净受持,不得毁犯。譬如一切植物,根被破坏,枝叶花果皆不得生,如人断头,不可复活,于僧团中不得共住,永弃于佛门之外,死后堕落三途,长期受苦。

因此,希望信众不要好高鹜远。要脚踏实地,先从五戒修起,戒杀、盗、淫、妄语、饮酒。

怎样戒杀呢?上自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飞蠕动、微细昆虫,凡是有生命的动物都不能有意杀,教他杀,随喜赞叹杀;被杀的众生肉都不应吃。当念众生如父母,如同六亲眷属,如同自己身体,等无差别。古人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菩萨戒中就有一条不食肉戒。因此,汉族佛教徒千余年来,一直是吃素不吃荤。已成为优良传统。不仅如此,更应对一切众生常起慈悲爱护之心,勿起贪嗔杀害之念,常护生,常放生。不打人,不骂人等等,在日常行动中多方面去修持戒律,才是真正佛弟子。

怎样戒盗呢?我们对公共财物,私人财物,寺庙和僧众财物,不能侵占,乃至一草一木,不得不给而自取,或窃取,或诈取,乃至违反世法偷税漏税,无票乘车,冒名顶替,贪污舞弊等。都不应为。不自盗,不教他盗。不见盗随喜。我们佛弟子对于财、色、名、食、睡等五欲。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应当守护,勿起贪心。做到清心寡欲,勤俭持家,廉洁自重。

怎样戒淫呢?在家居士,唯制邪淫。除正式配偶外,不可有任何淫秽行为。出家比丘,全断淫欲,如或干犯世间一切男女,都叫破戒。经云:生死根本,欲为第一。又说:淫佚而生,不如贞洁而死。

因此,我们佛弟子应当誓守此戒,常修不净观,多多念佛,避绝犯缘,克制欲念。

怎样戒妄语呢?妄语有四:一者妄言,谓口是心非,欺诳不实;二者绮语,花言巧语,伤风败俗;三者恶口,辱骂毁谤,恶语伤人;四者两舌,向此说被,挑拨是非。还有一种大妄语。如凡夫自称圣人,说我已证罗汉等,其罪极重,更不应犯。以上四种妄语,要坚持勿犯。另有一种方便妄语,是为了救人急难,护他生命,方便权巧,说些慈悲利济的话,不算犯戒。如果为了方便自己,说假话,打妄语,应立即忏悔,不可再犯。

怎样戒饮酒呢?学佛人一切酒皆不可饮。除因重病,非酒莫疗者,所谓药酒,还应告知大众,方可饮用。无病,一滴不可沾唇,古代有一优婆塞因破酒戒,遂致五戒俱犯,种种过失,由此产生。贪饮酒者迷了心窍,失了智慧,易出事故。犯法丧生。因此,学佛人防患未然,应持酒戒。

我们将入佛门,先要皈依三宝,既进佛门,必须受持五戒,这是我们学佛成佛的基础。因此。我们应把五戒学习好,守持清净,不可有一点违犯。如果能这样,才能不失人身,不堕三途。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

陈秀中将一幅墨宝“落户”药师坛城文化艺术馆

陈秀中将一幅墨宝“落户”药师坛城文化艺术馆

陈秀将军墨宝陈秀:原兰州军区原副司令员(中将)墨宝:《崇高品德 博大胸怀》2016年“八一”前后药师坛城文化集团恭请陈秀将军一幅“墨宝”(可遇不可求) 中国泥灸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

施石生天

施石生天

有一位长者,虽不信佛、不知积福,但看到有人修建寺院缺少一块柱下基石,就把自家洗衣服用的一块石头布施出来,寺院因此得以建成。 因为这个缘故,他命终生到天上,享受七宝宫殿、衣食自然的善报。 过了很久,他...

中山素食四物汤

中山素食四物汤

中山四物汤是孙中山先生几十年素食养生的得意之作,被营养学家们称为素食中的佳品。孙先生虽然学西医,但对中医和营养学也颇有研究,这道素食四物汤是他自创的。用到四种食材:黄花菜、黑木耳、豆腐和黄豆芽。木耳...

八风烦恼具体说

八风烦恼具体说

  烦恼具体的表现为八风,即: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今天我们具体地讲讲这个八风是怎么激发烦恼的。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人人比我还要清楚。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我们看看八...

《占察善恶业报经》白话文

《占察善恶业报经》白话文

占察善恶业报经白话文这些是我(阿难)听说的,那时佛陀、婆伽婆、已具备一切智慧的觉者,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应用大神通力,展示广博庄严清净无碍道场,为无数大众,演说深奥的六根相聚法门(楞严经有六根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