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二十九则·金色公主

第二十九则金色公主

从前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国王,叫做波罗奈国。国王十分仁德贤明,但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公主从小聪明过人,与众不同的是她全身呈金黄色,在黑夜里更是熠熠生辉。她生得一头浓密的金黄色卷发,披散下来像一条闪亮的瀑布。

国王对公主视若掌上明珠。到了公主十六岁时,国王准备给公主找个称心如意的夫婿。公主说:「我要找的夫婿必须也是金黄的皮肤,金黄色的卷发,否则不要来见我!」

于是,国王便在全国到处张榜寻找这样的人。然而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结果。

这天,从舍卫国来了一个做买卖的商人,他听到国王为公主选夫婿的事,便前来求见国王。国王听说有远道来的客人,就在大殿召见了商人。

国王对商人说:「我的女儿选夫婿已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我国之内看来是没有这样的人了。」

商人答道:「大王别着急,我们舍卫国里倒是有这样一个人,堪当公主的夫婿。」

大王听说后甚是欢喜,连忙吩咐设酒宴款待商人,并要商人立即写信回国,欲将公主许配那个人。

商人便派使者回国给佛陀传口信,内容是:「波罗奈国的公主生得端庄美丽,聪慧过人,是世间少有的美人,波罗奈国已经准备将公主许配给世尊。」

世尊这时正在舍卫国为数千名比丘僧说法,传话的使者径直走到佛前禀告世尊。这时,佛陀早已预知事情的原委。

世尊给公主回话说:「人生苦海无边,一生的痛苦皆来自恩爱,人从出生到年老生病,由生病而死亡,死亡又给亲人们带来悲哀。由此可见,天下的痛苦之事皆来自于恩爱。」

公主收到世尊的回复之后,整日闭门不出,独自思索了很久。最后,突然觉得豁然开朗,人间的一切喜怒哀乐都化为云烟,她的眼睛变得清澈无比,耳朵能听千里以外的声音,心里能察觉别人想些什么,并且还能飞行。于是公主辞别了父母,飞到了佛陀的跟前,向世尊顶礼膜拜。

此时,世尊面带微笑,安详地坐在法坛上,身上不时发出五色的光环。

阿难上前请示公主的宿世因缘。佛陀回答说:

「这个女子前世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妇人,她的丈夫脚瘫痪不能行动。贫妇的生活很苦,但又不乐于布施。

当时的国王叫基立,有一个女儿生得端庄美丽,经常穿璎珞编织的华丽衣服来听法。

一天这个贫妇身上只披着一片破布也随着前来精舍前,却被人们挡在外面。贫妇自语说:『我为什么不能到佛陀的跟前听法,而只让国王的女儿去?』

这时我在精舍内觉察到外面妇人求法的因缘已成熟,便要弟子把妇人召到殿前。

贫妇来到佛陀跟前顶礼问讯之后,问世尊:『为什么国王的女儿如此的富贵华丽,而我却一贫如洗呢?』

我告诉贫妇:『这个国王的女儿前生喜好读经,乐于供养僧人,常做善事,今生才修得如此的富贵;而你的前世却是不读经书,吝啬刻薄,从不布施供奉僧人,见到穷人也不帮助他们,所以你今世才如此的贫困,这是你前世的业报。』

贫妇听到这里,言道:『愿我佛大慈大悲,饶恕我是这样愚钝的人,教给我佛法吧!』

于是我便教导贫妇。此后,贫妇每日坐在树下苦读经法,反省思过,终于得到领悟。于是便用树叶缝了件衣服,穿在自己的身上,而把那身上唯一的一件布衣供养佛陀。贫妇热诚求法的心感动了天帝,便送给贫妇许多华丽的衣服和精美的食物。

贫妇得到这些东西后并没有独自享用,而是把它们都分送给僧侣和穷人。终其一生,贫妇都过着求法、供养僧侣、帮助穷人的生活,一直到贫妇寿终为止。」

由于贫妇的一片真诚善业所感,来世便做国王的女儿,喜读经书,好乐布施,全身金黄色,这就是金色公主的宿世因缘,也告诉我们:女性认真修行一样会有成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苦瓜炖豆腐:清热 润燥 降糖

苦瓜炖豆腐:清热 润燥 降糖

苦瓜不但能清热解暑,明目解毒,还是辅助降糖的明星蔬菜,很适合糖友在夏季食用。苦瓜味苦性寒,《本草纲目》称其有清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它不但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食物中糖类的吸收,而且...

如印度大师月乘菩萨所说,尊敬佛并不是弯身鞠躬或念些祈请文。尊敬佛的意思是在你内心深处,你拥有对佛的认知。


你必须拥有断除轮回的信心或知识,如何以正确的方向对待法,同时你圆满地活在你内在的与生俱来的品质中。如果你对这些有所觉知,那你是一个真实的佛法修持者。

  

我们大家每天念诵经文,看着佛像,购买和收藏佛像,把它们挂在窗口上,或挂在饭厅和厨房的墙上等等。为了什么?这不是佛陀博物院。有时它就只是装饰品,这实在是不好的。


我们应该只是有一尊小佛像,那就够了,并不一定要一个庞大的。佛像大小并没什么不同,我们必须要有知识和智慧才最重要。

  

一些宗教人士把佛教视为宗教,这是不正确的,佛陀不是这样想的。佛陀鼓励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圆满的觉悟。佛陀并不希望你成为佛教徒,而是希望你成佛。


佛陀已经见到每一个众生都是平等的,只是因为障碍和迷惑,我们的功德品质不得展现。有时你很容易就说:“你是我的根本上师。”但一段时间过后,根本上师和弟子起冲突了,这不好。


弟子在背后说了太多,根本上师也说了太多,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成为师徒的因缘。只有当你实现或认清心的本性的那一刻,就在那一刻,你才可以称对方为“根本上师”。这在金刚乘的修持中很重要。

  

有时身为佛教行者,你把佛教当成是宗教,像是你尊敬佛陀为上帝一般。你相信你和佛陀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或距离。


你老觉得你是一个平凡的人,而诸佛菩萨是高高在上的圣者。你认为你就只需要得到加持。你享受美食、到处游荡、惹是生非,然后你要求加持。这是不正确的,在佛法修持中这是邪见。

  

你说:“我是佛教徒,是佛法修持者。我相信佛、法、僧。”但你真的认为你是一个真实的佛法修持者吗?你是以哪一点相信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佛法修持者吗?你没如此考虑就只说你是佛教徒。虽然你以“佛教”作为你的身份,但你遗失了“佛教”的含义。

  

不要再浪费生命,不要再虚度时光。我们每年都在一样的水平,一样的心态,一样的平凡,从未改变到。我们需要改变和进步。


佛陀已经很清楚地教导我们,但是佛陀无法除去我们身心的痛苦,我们必须除去自己的痛苦。我们已经听闻到这些法教,了解如何能够除去痛苦,是你自己要负责。

  

你总是说你没有智慧,得忙于生意、忙于家庭,诸如此类的借口,一方面你想要除去痛苦,另一方面又懒惰,你所想所为是不相符合的,我想佛陀都会疲厌。


诸佛菩萨为我们付出了如此之多,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而我们如此不认真地礼拜、念佛,甚至想自己是不是在受骗,其实我们是在欺骗自己。

  

如果你真的能建立起正见的认知,你的困难将相对减少。所有其余的问题如疾病、精神病和意外的负面情况来到我们身上,这是因为邪见,因为你没有坚固的正见。


如果你有正见,虽然问题和困难也许会来到你身上,但你能应付或处理。它们不能控制你,你可以控制及调整困难和问题。

  

要有正行,你必须有正修。要建立正修,你必须有正见。因此正见是:你所看到、听到、闻到、尝到、碰到的任何东西,一切都是看起来的显现及生起。


就是如此,没有理由。有时东西就只是来了又去。如果我们缺乏这份认知,我们将会有问题。我们过于执着事物,把事物当成是俱生存在的。

  

修行并不是独自一人在森林里或偏远的地方。修行是面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面对困难的状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修持佛法是重要的,这比在山洞里独自修行要来得快。


在洞里,怎么知道你的修行进展得如何了?你说到目前为止没有生气,然后当你遇见不喜欢的人时,你就生气了。所以那是不实际的。

  

当高兴的时候,不忘上师;痛苦的时候,也知道上师在看护着我。总之,无论任何时候相信上师您都在身边,将自己的身心全部交给上师,具备全然的信心尽舍一切。

佛陀不希望你成为佛教徒,而是希望你成佛!

如印度大师月乘菩萨所说,尊敬佛并不是弯身鞠躬或念些祈请文。尊敬佛的意思是在你内心深处,你拥有对佛的认知。你必须拥有断除轮回的信心或知识,如何以正确的方向对待法,同时你圆满地活在你内在的与生俱来的品质...

净土法门法语:从四念处就生四正勤

净土法门法语:从四念处就生四正勤

1 四念处是观慧,戒定慧三学,它是属于慧。学佛没有智慧,你就入不了门,至少有四念处的智慧你才能入佛门,入佛门你才能够精进。我们今天学佛,学了几十年,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我们连四念处的智慧都没有。四...

清净心念佛才能生极乐世界,可什么是清净心呢?

清净心念佛才能生极乐世界,可什么是清净心呢?

清净心念佛才能生极乐世界,可什么是清净心呢? 问:老和尚慈悲,本人听到法师说,必须清净心念佛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问什么才是清净心? 梦老答:法师跟你说的是不错的,你必须以清净心念佛,才能生极乐世...

人的钱财都无法超过命中的定数

人的钱财都无法超过命中的定数

四川资县的张御史巡察云南时,某一天,三更半夜(即子时)独自一个人静坐,忽然有一位穿著赤色官袍的神人出现在他面前,说:「我是您的守钱神,等待您很久了!」张御史问他:「我的钱财在那里?」神人指著座位下面...

海涛法师:常常觉得做工作比别人还累,该怎么办-

海涛法师:常常觉得做工作比别人还累,该怎么办-

海涛法师:常常觉得做工作比别人还累,该怎么办? 问:常常觉得做工作比别人还累,该怎么办? 答:这你可能要从体力、睡眠、心态上找出问题点。体力方面,可以多运动锻炼身体,补充营养食品,让体力恢复;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