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海文集:一翳在眼


过去芙蓉灵训禅师问归宗智常禅师说:“如何是佛?”

得到的回答说:“即汝便是。”意思是说,你当下就是佛。

芙蓉灵训禅师就再进一步问道:“要如何保任?”

归宗智常禅师说:“一翳在眼,空花乱坠。”

芙蓉灵训禅师听了以后,言下顿然领悟。

这一段禅门公案是出自《联灯会要》里面的记载,公案的内容,主要是说明众生因何会成为众生的原因。

一翳在眼,空花乱坠。翳,就是眼睛的瞳孔生膜遮蔽视线的病。如果有这种翳病的人,他在看天空时,就会变成空花乱坠,眼花撩乱,会看到很多虚幻不实的景象。其实,会生病的不只是眼睛,耳朵若是不善听话,断章取义,也会造成对事实的误解,或者讲话口不择言,搬弄是非,胡言乱语,也会引起很多争端。这种种的现象,讲起来都是病态,但是最可怕的并不是这些,最可怕的是心中有病。

如果心中生病,就会在观念上或心理上产生种种的偏见、成见以及执着,障碍对真理的体悟,阻碍清净佛性的显发。可怜的是,众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生病的事实,反过来却以生病的眼光,去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而且自以为就是真实!其实所谓的真实,并非真实,都是认假作真,结果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困扰和烦恼。

如何是佛?归宗智常禅师回答说:“即汝便是。”这个意思,就是表示众生皆具佛性,与佛无异,既然无二无别,为什么众生就叫众生,而不称为佛?这要如何保任呢?归宗智常禅师说:“一翳在眼,空花乱坠。”众生之所以会成为众生,就是这个原因。这里所讲的“翳”,就是指众生心中的无明盲点,或观念上、心理上的自我执着。

众生在未开悟以前,每个人都习惯由自己的个性及角度去看世间的人、事、物,又有谁会主动去发现或怀疑自己的不客观和不理性呢?十个人看同一个人可能就有十种不同的见解,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与心情下看同一个东西,也会有不同的判断。因此,只要心中还有自我自私的主观意识存在,就看不到真正的面目,必须心中没有任何自我的预设立场,所看到的世界才是用智慧来照见的。这种智慧是绝对透明,是超越主观和客观之上的,这叫做观照。

《心经》里面说,用般若智慧来照见人生现象,就能离开一切苦难。假使我们能以开放、柔软、尊重的态度去面对一切,虚心学习,就能促进生命净化,去除我执的想法,而有更大的慈悲和智慧。这种悲智的力量,能使我们对生命有更加深广的体悟,能够如此,则本自具足的佛性自然彻见,展现光明,而不再是一个暗昧无明的人生了。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相关文章

南无观世音菩萨 念诵《心经》感应录《藉心经说真谛》至宝经典法会 意外出现佛降甘露恭贺天乐五彩祥云起 佛降甘露成宝柱虔诵《心经》不被失眠困扰的感应事迹坚信如来正法,破除一切妖魔精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梵文唱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一对“老夫少妻”的孽缘与佛缘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一万和十万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一万和十万

夏日炎炎。骄阳下,一群筑路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他们在修理着破损的公路地面。这时,一辆新款气派的宝马车停在他们身边,车窗开了,一个热情的声音响起:嗨,保罗,是你么?这群工人中的一个愉快地回答说:...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从前,有个穷苦的卖艺人,老是怨自己的命运不好。他每天做活时总是心不在焉,回到家里后也不好好钻研技术,而是天天跑到邻近的富翁家里去串门。因此,他的顾客越来越少,日子也一天比一天更...

达真堪布:在家人可以收出家人给的东西吗?

达真堪布:在家人可以收出家人给的东西吗?

达真堪布:在家人可以收出家人给的东西吗? 问:在家人可以收出家人给的东西吗? 答:如果这个东西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自己愿意送,那就可以送了。如果是属于僧众、僧团的,那就必须要经过僧众、僧团的允许,才...

天机弗成泄漏!佛陀自述修行时为何有六年苦行

天机弗成泄漏!佛陀自述修行时为何有六年苦行

佛陀虽已成佛,但在示现人世的过程中,也曾碰着九种艰苦让他困扰。当佛陀照样太子时,为了修行,离开皇宫,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这些都只不过是现八种相于人世,用以引导学生如法修行就可以成佛的方法。在修行...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如何领众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如何领众

我们中国社会里,有一句俗谚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就是宁可做头首,也不要做尾巴。要做头首,就要讲究领导。我们要如何领导别人呢?有四点,希望有心人参考:一、不要轻视别人:你要领导别人,对别人就要有...

惟有能忍才能止诤

惟有能忍才能止诤

惟有能忍才能止诤有一次,佛陀在俱啖弥的地方说法的时候,弟子群中发生很强烈的争执,争执的人互不相让,佛陀就集合大众说教道:“你们不要诤,用诤来止诤是不能止的;惟有能忍才能止诤。我希望你们都要尊重忍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