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经藏

经藏(佛教解释)

经藏,是梵文 Sūtrapitaka 的意译,Sūtra (?????) 旧译修多罗。Sūtrapitaka 音意合译为素袒缆藏,指释迦牟尼诸弟子所传述的释迦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其后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言行的著作。Sūtra 又译作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谓之契;Sūtra 原义为綖(线),表示佛陀所说的法如同丝线,能贯穿一切义。贯穿诸法深义,摄持所化众生,谓之经。pitaka 藏,有蕴积、包含义,是指古时一种可盛放物品的箧(或篮),因为此 pitaka 含括一切所应知、应行、应证的法义,所以 Sūtrapitaka 意译经藏。

经藏释义

(1).梵文的意译。佛教经典的一大类。与律藏、论藏合称三藏。

《华严经净行品》: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南朝梁沉约《佛记序》:博寻经藏,搜采注说;条别流分,各以类附。

清洪升《长生殿私祭》:叹夜来风雨催衣葬,洗心仔细翻经藏。

(2).寺院存放佛经处。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凡有欲分亡苾刍物,律具广文所有经典章疏皆不应分,当纳经藏。

唐李邕《海州大云寺禅院碑》:被甲律仪,下帷经藏。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到经藏北,法堂西,厨房南面,钟楼东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4)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4)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4)未三、第三智力与第四智力(分二科) 申一、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若正照取信等俱生相应之心;当知此由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故。这是第三科「第三智力与第四智力」,又分两科,第一...

佛教故事:法音集:喜恶

佛教故事:法音集:喜恶

喜恶守成法师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之舍利弗,一日入城乞食,途中见一天人,散华于死尸之上,并且极其恭敬。舍利弗问之。天人曰:此死尸是我前身,因在世时,孝养父母,恭敬三宝,广行众善。因此,令我今日享受天福,...

佛教故事:禅·看开: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

佛教故事:禅·看开: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有一句谚语说得好:20岁时的人,会顾虑旁人对自己的看法;40岁时的人,已经不理会别人对自己的想法;60岁时的人,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自己。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真正在意你...

星云法师:学习认错

星云法师:学习认错

一般政坛里的官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死不认错”。 “死不认错”也是中国人的通病!生活里,即使犯了再大的错误,他总要借故找出许多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过错。例如,一场会议,约好十点开始,他迟到了半...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73.隐藏的饭团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73.隐藏的饭团

73.隐藏的饭团已是很晚的一夜,佛陀正在灵鹫山上禅坐。他突然张开眼睛,见到一个半掩树后的人。佛陀呼唤他出来。在明朗的月色下,那人上前,将一把利剑放在佛陀的脚下,然后像要作供的俯伏地上。佛陀问道:你是...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放得下财色名食睡发清净无染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放得下财色名食睡发清净无染的心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60)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欲菩提者应舍身,何况一切身外物,是故不望异熟果,布施便是佛子行。这个颂词里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