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47、当鸣不鸣

47、当鸣不鸣

心里有鬼的人,不论讲话做事,都恐惶而不能自在,不能放心去做,是故做事不能趁心如意。古人说:俯仰无愧。就算死到临头也是视死如归。所以做人做事要问心无愧才能心安理得,也就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否则不但有愧于做人,也是天地间的寄生虫。

从前有一个国家,每逢国家的庆典喜日,国中的妇女都手持一朵美丽的莲花,参加庆祝游行才显示这位妇女的高贵,否则就觉得没有面子。当时有一个穷人的妇女见到人家妇女都持莲花庆祝游行,而自己却买不起一朵莲花而苦恼,他就对丈夫说:

今天是我国的国庆,每个妇女都持有一朵莲花,你也应当设法弄到一朵莲花给我,否则我和你离婚了。丈夫听到这句话非常惶恐的说:好的,亲爱的,我一定为你弄一朵莲花就是了,不要说那伤害感情的话。可是当时的莲花非是一般穷苦的人买得起的,从那里去弄一朵莲花来呢?

这位可怜的贫穷丈夫,为了获得妻子的欢心,只好冒险进入国王的花园去偷。国王御花园里的池塘饲养很多鸳鸯,他忽然想起自己也曾学过鸳鸯叫。于是当天晚上一面学著鸳鸯叫,一面偷潜入御花园。当他在池塘里采莲花的时候,所有的鸳鸯都惊动的叫起来,看守花园的人即惊问:谁在池塘里?这位穷苦的人一时情急,不知不觉答是我呀!守卫的人即踪身一跳,把他抓起来。

这时穷苦的人才惊觉似的学起鸳鸯叫起来。警卫的人说:刚才你不学鸳鸯叫,现在才叫已经太迟了,现在我要把你带去见国王。这位穷苦人听到要带他去见国王才后悔一切都太迟了。

人类社会有士农工商,各有适当的职业,有人正常的职业却不干,而都是干那些投机取巧,剥削社会的事情,欲占人家的便宜或侵害到他人的利益。干那些杀、盗、淫、欺骗、贪污的事情,使社会人人讨厌,被人臭骂将来更受痛苦的果报,究竟是聪明还是愚痴呢?

世间无论什么职业,熟能生巧,巧而能超人。俗说:贯者为师成功立业就在此里,依此正途不走,而欲投机取巧或欺世偷人即前途必定是黑暗。

学佛的人正知正见,正法不学,偏偏学那些邪魔外道之法。为了小小的名利正道不走,而走邪道,将来堕落岂不是太冤枉。俗说行行出状元行行皆可以成功,行行亦有人失败。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那里?我想:正直与邪恶占大部分的关系。

有钱有势的时候不肯布施,不肯作善事。身体强健有精神的时候不肯用功修行,而没有钱的时候才想布施做善事。身体有病或灾难困苦的时候,才想用功修行岂不是太迟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生病无医药可治时,净土法门弟子应念什么?

生病无医药可治时,净土法门弟子应念什么?

生病无医药可治时,净土法门弟子应念什么? 问:我如有亲属有病,无医药可治时,净土法门弟子该如何修行?即念什么?净念阿弥陀佛佛号回向亲属可否?念《地藏经》消业障又如何?请开示。大安法师答:当自己的亲属...

请你等一秒钟

请你等一秒钟

有个贪财的教徒来到清真寺的唤礼塔下,高声说道:真主啊,一千年在您看来是多长时间呢?这时,阿凡提正在清真寺里作祈祷,听见此话,他装作真主回答说:我亲爱的奴仆,那只不过是一秒钟。那么,真主啊,两千个迪纳...

破淫戒言无果报 招火焚堕入阿鼻

破淫戒言无果报 招火焚堕入阿鼻

破淫戒言无果报 招火焚堕入阿鼻[阿难白佛言]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楞严经》【宣化上人解说...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丧子未必是凶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丧子未必是凶

丧子未必是凶(一)《华严五祖纪》:唐朝杜顺和尚,有一天到外面去化缘的时候,有一个斋主抱著他的儿子,求和尚给他消灾延寿。和尚定睛对著孩子看了许久,说:这孩子本是你的冤家,现在应该给他忏悔。吃完了斋以后...

极乐之光:戒与戒律

极乐之光:戒与戒律

戒与戒律学佛.持戒修行佛法,要知道戒与戒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戒:是规范的意思。戒!是法。是释尊传授给我们的,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清净身心.解脱束缚.回归清净至善本性的修行方法。戒律:是束缚的意思。戒...

重财轻人

重财轻人

从前,拘尸那城的博罗村有一个人,名字叫称伽拔吒。他的家庭历代都是百万巨富,但到他这一代开始走向没落,最后终于一贫如洗。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不理睬他,反而以轻蔑的眼光看他。 他打算离开这个令他伤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