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佛教中的“三界”如何解释?_佛教三界是指哪三界

三界(佛教解释)

三界(梵语:trayo dhātava? ,巴利语:tisso dhātuyo)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三个层次;又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

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界、苦海。在佛教术语中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或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道。在萨满教术语中则指宇宙上、中、下三界。

三界的多种解释

解释一

(1) 欲界(梵kāma -dhātu),为地狱、饿鬼、畜牲、修罗、人间及六欲天之总称。此界中众生贪于食、色、眠等诸欲。

(2) 色界(梵rūpa -dhātu),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

(3) 无色界(梵arūpa -dhātu),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属迷界,系众生生死轮回之趣,故为圣者所厌弃。《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又《化城喻品》(大九二四下):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即劝三界诸有情莫以三界为安,当勤求解脱。[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三、俱舍论卷八、品类足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瑜伽师地论卷四、大智度论卷二十一、华严经孔目章卷二]

解释二

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对治道。(一)断界,即断除九结(九种烦恼)中除贪以外之其余八种烦恼,或断除无明结。(二)离界,谓断离贪烦恼或断除爱结。(三)灭界,谓断灭有漏善及诸有为、无覆无记等烦恼。即除九种烦恼外之其余有漏法。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九(大二七一四八中):一切行断,故名断界;一切行离,故名离界;一切行灭,故名灭界。[顺正理论卷七十二、俱舍论卷二十五]

解释三

指法界、心界、众生界。此系基于华严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说而立。[大日经疏卷三]

三界的十一解

显扬一卷十六页云:欲等三界者:一、欲界。谓未离欲地杂众烦恼诸蕴差别。二、色界。谓已离欲地杂众烦恼诸蕴差别。三、无色界。谓离色欲地杂众烦恼诸蕴差别。

二解瑜伽二十七卷十三页云:云何诸界?所谓三界。一者、断界,二者、离欲界,三者、灭界。见道所断一切行断,名为断界。修道所断一切行断,名离欲界。一切依灭,名为灭界。

三解瑜伽九十六卷十三页云:又即由此内外二事,出离增上,听闻正法,或不正法,如理思惟,或不如理思惟,依处三种言事差别义故;当知建立有余三界。谓过去界,未来界.

四解瑜伽九十六卷十四页云:又由远离此因缘义,及由修习此对治义;当知建立有余三界。谓善界,不善界,无记界。

(《长阿含经》卷二十:《世记经忉利天品第八》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1年11月第一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胡封翁:公门好修行

胡封翁:公门好修行

太守胡向山的父亲胡老太公,是金山县刑房役吏。为人处事很忠厚,凡收受贿赂作弊偏护之事,平生从来不作。 恰好金山县发生一起盗窃案,被盗人受伤而死。逮捕了首犯从犯三十多人。当时法律规定很严,凡抢劫偷盗伤人...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七十八节 关房关房,德光照十方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七十八节 关房关房,德光照十方

第七十八节 关房关房,德光照十方却说在普陀山闭关的和尚,过去有谛闲法师、印光大师、太虚大师等。抗日胜利后,笔者在山时,有五个闭关和尚,他们也是各有千秋。有一个是本山的出产,那就是悦岭庵修福师,是一个...

千万不能唤醒前世记忆 唤醒前世的记忆是好是坏

千万不能唤醒前世记忆 唤醒前世的记忆是好是坏

传说喝了孟婆汤就能够把前世的记忆消除了,而如果没喝就会带着前世的记忆来到这世,而通常转世的时候都会让你把前世记忆给消除的,为什么说不能唤醒前世记忆,唤醒前世的记忆是好是坏。为什么千万不能唤醒前世记忆...

达真堪布:居士往生后,金刚结、皈依证应如何处理?

达真堪布:居士往生后,金刚结、皈依证应如何处理?

达真堪布:居士往生后,金刚结、皈依证应如何处理? 问:居士往生后,金刚结、皈依证应如何处理?达真堪布解答:往生以后,金刚结不从身体上摘下来也可以,摘下来也可以。若是摘下来的话,可以放在外边比较干净的...

孝子念佛,声达三界

孝子念佛,声达三界

李家村有位农妇,天天日夕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跟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人人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此心生恐惧,成天心惊肉跳。后来,那女人竟逐渐地跟随她来到家里,但不进...

《大乘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

《大乘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

《大乘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信解品第四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即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