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38、源断流枯

38、源断流枯

人往上爬,水往下流这是物各有其性。人不往上爬那是没有志气的人,水不往下流除非是有物把它堵起来,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有人不知道这个原理,不依法启发人的志气,而只希望他成功,水不堵起来,而欲它不向下流,岂不是愚蠢的行为吗?

从前有一位爱好游行的人,可以说一年到头都在外边游行。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外为增加见闻,增加知识使心胸开阔,可是这位游行的人一点也不增加知识,而且固执反而被物所拘束。

有一天走路走了很累而且也很口渴,可是面前一片荒野,没有河也没有水池,那里去找水喝呢?正在愁苦时发现荒野的东边有一座山,他想有山必有水于是走近了山麓。果然山地种田的人将山边架上一条长长的竹管,把水引下田边,竹管向下的一头便不断的流下清清的水。旅行人见到清水很欢喜的歇下来,饮个痛快。

当他饮足了水,忽然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希望竹管里的水不要再向下流,他已经喝够了,口渴也解除了就不要再喝了,为什么水还要流下呢?于是他发火了,疯狂的说:我已经饮完了,你为什么还要向下流呢?正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山边走来一位农夫问道:先生你向谁发脾气呢?你有所不知,我因口渴来这里饮水,现在已经饮够了水为什么还不断的向下流,实在气死人了。原来是一个愚蠢的莽夫。农夫不理他的走了。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根源,方才有其结果,众生贪爱五欲之乐而造业不肯舍离,又怎样能没有受苦受难的果报呢?当他厌烦尘境不爱欲乐的时候,如果不断除心里的贪欲又怎能阻止欲乐的水不流呢?不断除内心贪欲的根源,要不喜爱五欲那不是像旅行人要阻止流水,而不杜绝水源一样的愚痴可笑吗?

水有源,树有根,古人说:物有初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即近道矣。人的富贵贫贱,智愚贤不肖,乃至个性的善恶忠奸正邪皆有过去的业因,感受现在的苦乐果报,不知追究其源,光从业果呵责或怨天尤人有何用。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能觉悟的人(菩萨)即事事知何因将必得何果。所以子思曰:吾日有三省吾身。作事有误乎?讲话有得罪于人或讲错话乎,行为有对不起于人乎?如是省察即少造恶业而增近道业。凡夫不论讲话做事都增近罪业而不自觉,故生死流转业报无尽。

前生有造种种业,故今生有种种果报灾难痛苦之事不知忏悔修行,而一昧求神托佛,不是缘木求鱼一样吗?佛经说如是因必如是之果,偏偏不信,却信算命问卜来处理事情亦是缘木求鱼,我人自无始积习贪嗔痴等恶习,故生死无尽,苦报无尽,不以此下工夫而怨天尤人,不是和故事中的愚人呵责流水一样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贪心之害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贪心之害

贪心之害过去有一个少年妇女,因家庭的富有,吃喝玩乐,随她自由,在物质方面,它的享受确是人人所羡慕,但日子一久,这种奢侈的生活,也使它感到厌烦。如人家所说:饱暖思淫欲。这个女人就是如此。当她的丈夫出外...

皈依三宝后,首先要读的佛经典有哪些?

皈依三宝后,首先要读的佛经典有哪些?

皈依三宝后,首先要读的佛经典有哪些? 居士问:皈依三宝后,首先要读的佛经典有哪些?智渡法师答:1、《佛说业报差别经》、《赞僧功德经》、《随念三宝经》等。以此明白因缘果报,了解宝藏所在。2、《佛说布施...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1」“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接着昨天继续分享!大家都知道众生有八万四千病,所以佛才说八万四千法门,对机施药,方能治病,故有五乘、三乘、一乘之教...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 前两天,我家路口有一只被车撞死的小野猫,当我路过的时候,它已经死了,看到它躺在马路中间,心里顿时难过的很,在那里哭泣了一段儿时间,突然想起有看到过说遇到这样的事情,要为这些生灵念阿弥陀佛,...

三招教你如何挽回想分手的女友

三招教你如何挽回想分手的女友

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一场恋爱中,如果是男方结束这段感情关系,不管女方是否远期,成功挽回感情的可能性却是很小。但是如果是女方结束感情,男方挽回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因为女生在提出分手时候对对方有很多感情,很...

不为风摇,不为雨藏

不为风摇,不为雨藏

闲暇时的品茗时光用一杯茶伴着一段禅经一席凝练禅意的茶器酌一字字金色的佛家经典深邃的澄澈半透明的润香袅袅升腾岁月静好的安然-乌金釉心经盖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