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歧方会禅师悟道因缘

  袁州杨歧方会禅师,石霜慈明楚圆禅师之法嗣,俗姓冷,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方会禅师生得非常机敏,长大后,不事笔砚,后系名于官家,负责征收商税,因课税不职而获罪,于是一天晚上,他便偷偷逃到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九峰山。在那里,寺院里的一切,令他恍若旧游,眷恋不已,不忍离去,于是便落发出家。方会禅师宿根深厚,每阅经典,即能心领神会。后游方参学,遍扣尊宿。

  方会禅师初投慈明楚圆禅师座下。当时慈明禅师住南源,方会禅师辅佐慈明禅师管理道场,不辞勤苦,后慈明禅师由南源迁道吾、石霜,方会禅师皆随而从之,自请为监院。方会禅师在慈明座下,虽用功精勤,参学日久,然而却未曾有省发。

  方会禅师每次入室咨参,慈明禅师总是说:“库司事繁,且去。”

  一日,方会禅师又入室参问。慈明禅师告诉他说:“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

  慈明禅师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吃完饭之后,必于山上经行。一天饭后,慈明禅师又上山经行,正好赶上天下大雨。方会禅师暗中跟着,在一处山间小径上,方会禅师看到慈明禅师,便上前扭住道:“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

  慈明禅师道:“监寺知是般事便休。”

  慈明禅师话还未说完,方会禅师豁然大悟,当即便跪在泥泞的山路上礼拜。

  方会禅师问:“狭路相逢时如何?”

  慈明禅师道:“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

  方会禅师于是独自回到寺院。

  第二天,方会禅师便具威仪,入方丈寮,礼谢慈明禅师。

  慈明禅师担心他于所悟之境,生执着心,便呵斥道:“未在。”

  在慈明禅师的道场附近,住着一位老婆婆,人莫测其深浅,皆呼她为“慈明婆”。慈明禅师每次饭后经行,必老婆婆的住所。

  一日,当参(方丈禅师集众咨参),大众吃完粥,等待打鼓,入法堂集合。大家左等也不见鼓响,右等也不见鼓响,都很纳闷。

  方会禅师于是问行者:“今日当参,何不击鼓?”

  行者道:“和尚出未归。”

  于是方会禅师便径直来到老婆婆的住处,恰好看见慈明禅师正在帮老婆婆烧火煮粥。

  方会禅师道:“和尚今日当参,大众久侍,何以不归?”

  慈明禅师道:“你下得一转语即归,下不得各自东西。”

  方会禅师于是戴上斗笠走了几步。

  慈明禅师一见大喜,于是便随方会禅师回寺院参众。

  从此以后,慈明禅师每次行山,方会禅师只要看见,即使是黄昏,必击鼓集众。这样慈明禅师就不得不立即回寺。慈明禅师怒责方会禅师道:“少丛林暮而升座,何从得此规绳?”

  方会禅师道:“汾阳晚参也,何谓非规绳乎?”

  慈明禅师一听,便作罢。

  一日,慈明禅师上堂,方会禅师从大众中走出,问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

  慈明禅师道:“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方会禅师道:“官不容针,更借一问。”

  [官不容针与私通车马相对,前者就究竟而言,不容言语拟说,后者就方便而言,可以用种种形式,委曲开示。]

  慈明禅师便大喝一声。

  [既是官不容针,岂肯再用语言啰嗦?]

  方会禅师道:“好喝。”

  [若把这一喝当实法来会,亦为官府所不容。故慈明禅师有再喝三喝之举。]

  慈明禅师一听,便又大喝一声,方会禅师亦跟着大喝。

  慈明禅师于是又连喝两喝。

  这时,方会禅师便礼拜。

  慈明禅师见方会禅师疑滞已尽,便首肯道:“此事是个(这)人方能担荷。”

  方会禅师于是拂袖便行。

  方会禅师悟道后,即归瑞州九峰,应道俗之请,于杨歧山开法接众,后又移居云盖山。

  方会禅师端的不愧为临济儿孙,临济一系禅法经方会禅师大力弘传,又进入高峰时期,其影响远胜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诸宗。

  方会禅师的家风以枯淡,超逸见长,在他的机锋下,学人往往转身不得。请看他的数则上堂法语--

  1上堂:“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师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你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施。若也不会,莫道杨歧山势险,前头更有最高峰。”

  2上堂:“踏著秤锤硬似铁,哑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大洋海里遭火爇。参!”

  3示从云:“身心清净,诸境清净。诸境清净,身心清净。还知杨歧老人落处么?河里失钱河里(捞)。”

  方会禅师另有偈语云: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这一偈语,堪当后世禅人修学的指南。

  方会禅师示寂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春秋五十八岁。

 

点我:

相关文章

杀生恶报:害雁遭杖的钱家军(48-52)

杀生恶报:害雁遭杖的钱家军(48-52)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 杀生恶报篇 第四章 残害】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48. 害雁遭杖的钱家军  镇...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雪山下住着一只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只有一副身躯;一个头叫“迦喽嗏”,另一个头叫“优波迦喽嗏”。这只两头鸟两个头轮流休息,若是有一个头入睡,另一个头必然醒来。  一次,迦喽嗏睡着了,优波迦喽嗏...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4、婆罗门子智慧抉择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4、婆罗门子智慧抉择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二回拜安住土地神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二回拜安住土地神

  又参安住地神时  现百万地神放光  得不可坏智臧门  证等法界量回向  摩竭提国,又名善胜国,昔日帝释天主释提垣因与阿修罗交战,阿修罗一枪刺在山峰上,山峰流出甘露,甘露就流到这个国内,所以这个...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亲恩朝五台山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亲恩朝五台山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亲恩朝五台山  我们看虚云老和尚的《年谱》,老和尚朝五台山,为报父母恩,以朝山的功德迴向给母亲,叁步一拜,几千里的路程,不是近!拜了多久才拜到?叁年。他走的速度 当然不快,走叁...

昙鸾大师的往生故事

昙鸾大师的往生故事

  昙鸾大师,是魏朝时代雁门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上五台山上去游玩,偶然间发现到神述灵异的事迹,就因为这样,就发心出家了。  出家之后读‘大集经’,但感经中词义太过于深奥,担心大家没办法了解,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