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七则·求法的妇人

第七则求法的妇人

从前,有个聪明、善良的妇人,深信佛法,经常在家中做好斋饭,款待僧人,以便学习佛法。

有一天,她又在家中做好斋饭,招待云游的行脚僧和附近寺庙中的僧侣来用斋。

僧人们用完斋饭,对妇人说些祝福的话后便告辞而去。此时,妇人见其中二位师父尚未用完斋饭,就热情地为他们添饭加菜,并对其中一个老和尚说:「长老,您用过这斋饭之后,能不能为我讲解佛教的教义呢?」

老和尚抬眼看看她,问说:「女施主,请问妳是出于好奇,还是真心想学习佛法?」

妇人双手合十说:「长老,我是真心想请教,所以设此斋饭供养僧众,只盼有位大师前来为我宣讲佛法,指引迷津。」

老和尚点点头说:「既是如此,我用过斋饭,便讲与妳听。」

妇人欣喜异常,更加殷勤地招待,等最后一位僧人吃完斋饭,她才收拾好碗筷,请老和尚坐在上座,自己恭恭敬敬地坐在一旁聆听。

妇人闭目静默,听着听着,渐渐入了神,一动也不动,看来仿佛熟睡一般。

老和尚见了,以为她根本没听进去,只是在那里佯听,实则是打瞌睡,心中不觉气忿起来,想:「原以为她是个一心向佛的信女,谁知却是个顽愚之妇,我还给她费什么口舌?」于是站起身,拂袖而去。

那妇人正听得入迷,却没有了下文,睁开双目,却不见了老和尚,不知是怎么回事。等她追出门外,却连老和尚的踪影也不见了,不免深感遗憾,倚门感叹:「唉!长老怎么走了呢?他讲得多好哇,可惜只讲了这么一点儿。」

第二天,老和尚又来了,妇人非常高兴,热情地款待他,并说:「长老!您昨天怎么没有讲完就走了呢?」

老和尚看都不看她,道:「女施主自然明白,何必问我!」

妇人不解地问:「我自然明白?」

老和尚不再答话,低头吃着斋饭。妇人不便再问,只好去招待别的僧人。

这时,有个行脚僧走进门来,坐在老和尚身边,边吃斋饭,边与老和尚谈论佛法。

那妇人听了,便留意于他们的对话,一边招待其它僧人,一边认真听着,顿觉收获不少。

从此,妇人在招待僧人时,就留意听他们的谈话,自己慢慢领会。也是她天性聪颖,悟性极高,日子一久,倒也学会了不少东西。

后来,过了一些时日,老和尚又来吃斋饭时,妇人便将自己对佛教的理解,说给老和尚听,请他加以指点。

老和尚听了妇人的见解,大吃一惊,心想:「原以为她不过是说说而已,不像是真正有心学佛,没想到,她居然有如此精辟的见解,倒是我误解了她。」

老和尚道:「女施主是从何人学习,有如此精深的学识?」

妇人笑道:「全是听您与其它长老的谈论,慢慢领悟而来的,我还没有礼谢过恩师呢!」说罢,就要叩头跪拜。

老和尚连连挥手,说:「使不得、使不得!女施主,老纳愧疚得很,倒是女施主的好学精神令人敬佩。」

妇人谦虚地笑着说:「还恳请长老多多指教,让我早日修成佛道。」

从此,老和尚每日都来与妇人讲演教法,使妇人在修行上进步神速。

老和尚深感敬佩,每每向弟子们教授佛法时,都以此妇人为例,说:「心诚则精学,灵至则彻悟,似此妇人这般学习,必有所获,我佛门弟子当更胜于她才对。」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八字测婚姻的重要性 婚姻和谐社会自然就美好

八字测婚姻的重要性 婚姻和谐社会自然就美好

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两个人在结婚之前通常都要先看看双方的八字是不是匹配,如果八字不匹配或者是出现相克的情况的话,那么两个人就不能成为夫妻。很多人可能说这是一种不靠谱的行为,但是根据古人多年的经验表明...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十二个微型小故事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十二个微型小故事

十二个微型小故事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注:你对...

黄念祖居士:大教缘起

黄念祖居士:大教缘起

黄念祖居士:大教缘起 大教缘起黄念祖居士讲述 据录音带整理 谈到新近的这一部著作——《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这几年我埋头做了一个著作,几年来什么事也没有干。今天跟大家相见,来谈一谈。这个里...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麻雀学艺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麻雀学艺

麻雀小麻雀出生后,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羽毛渐渐丰满。一天,妈妈对它说:孩子,你也成人了,不能经常呆在家里,要学点技能。学什么呢?学百灵鸟唱歌,它的歌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使人们忘记了忧愁和烦恼。麻雀高...

一个修行人,必须谨记这甚深的窍诀!

一个修行人,必须谨记这甚深的窍诀!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的菩提树下成道以后,连续转了三次法轮。佛讲的所有的法都包含在我们宁玛派的传承里,而宁玛派的传承又全部汇集在九乘次第的修法里。  九乘次第修法有小乘、大乘...

印光大师 幽冥钦赞

印光大师 幽冥钦赞

印光大师在灵岩寺圆寂。大师往生的瑞相,有护持大师闭关的侍者写了一篇《示疾记》可以知道,而且海内国中四众,不论出家众或在家众的大德,也都纷纷作了不少诗赋文章传记赞文,来赞叹表扬大师的风范。我不会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