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昙荣·乱世高僧

昙荣乱世高僧

寺院里聚集着一群人,有身穿袈裟的僧人,也有没有出家的俗人。人们静静地坐在那里,认真地听一位法师宣讲华严经。 法师叫灵裕,是南北朝和隋时的著名高僧,人称裕菩萨。

在听说的人中,有一个刚刚从远处赶来的年轻人。他是特地来投奔灵裕出家的。这个年轻人一生下来,就对佛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后来,他竟然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佛经上。他早就想脱离尘世,遁入空门,只是一直没有遇到好的法师。当听说灵裕法师道法高深,名振天下时,就不辞劳苦地前来拜师。正赶法师在讲经,他就坐下来听讲。

不久,他的注意力就被灵裕法师精彩的讲法所吸引,旅途的疲劳也消失了。法师时而剖析佛理,时而解答疑问,所讲的内容都切中佛法的幽微之义。这个听讲的年轻人,觉得法师的每一句语都是他有所体悟,只是他还不太明白的。他会心地微笑着,好像是进入了某种快乐之境。

法席结束。这个年轻人快步走到灵裕面前,扑通一声跪下,恳切地对灵裕说:

大师请收入弟子!

灵裕把他扶起来,看了看年轻人那被长途的跋涉的汗水浸湿了的衣服,和他那真挚而渴望表情,就点了点头,收下了这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就是昙荣。

昙荣从灵裕学佛法,他先是钻研科律,接着又阅读其它佛典。最终成为一个通晓经藏的僧人。

在周武帝灭法时,昙荣身着俗人之服,读经修持不断。隋朝初年,佛教复兴,他依然不求显名,只是静心修持,游于自在,放弃种种贪念。仿佛人世的沧桑,他已完全置之度外。

昙荣在四十岁时,为求至道而向西游学。走到上党(今山西长治县)的山中,他依山建起一座寺宇,在此修炼。很快就有人前来投他学法。昙荣再次在荆棘丛生的地方,拓出平地,建起一座座禅房。四周闻昙荣之名前来投奔者络绎不绝。

隋末兵荒马乱,全心学法的人生活困苦不堪,很少能有人坚守戒律的。昙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清除乱世对人心的污染,亲自做法主,宣讲佛理,以正风俗。

每年春夏两季,昙荣为弟子们讲解大乘佛经;冬季和秋季,则领着众人坐禅修持。昙荣所建的禅房共有四处,僧人和尼姑别院而居。

在这个乱世里,昙荣主持的寺院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规模和名声与时俱进,前来学法者,胜过从前。一时,昙荣传法遍及晋、魏、韩、赵、周、郑等地。

在此期间,昙荣曾去韩州乡邑(今陕西东部)延圣寺设立忏悔法的法门。当地有个刺史,名叫风同仁,一向供奉释门,世代如此。刺史听说昙荣到此,他就把自己家传的三粒舍利子献给昙荣,让僧俗共仰。昙荣虽年事已高,但还是亲率弟子和俗人三千,徒步二十里迎请舍利。

将舍利迎到寺中,昙荣向弟子们宣告:

舍利功德无量,法力无穷,如果积累的罪业已经销尽,向佛求宝,就可以如愿以偿。

于是,每人前面放一水钵,然后焚香念诵,默默祈求。后来,在钵中共得到舍利四百多粒。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乡邑县。县令怕昙荣聚众喧闹不合律条,想制止昙荣的作法。可就在当天晚上,有怪兽在县令家的庭院中吼叫不停,周围的住户整夜心神不安。第二天早晨,县令去向昙荣悔过,跟从昙荣受了佛法。

昙荣虽然历经磨难,却坚定不移地崇尚佛法,坚守戒律。昙荣在不惑之年,就断粒少食,极度节俭。昙荣生性好净。每天他都要到僧人的住处和厨房中察看,看到不干净的地方,他立刻清除。昙荣在寺中的各房间里设一块净地,用草药薰染,除去杂味,做为用温水清洗法器的地方。每年行忏法时,昙荣都要和弟子们先沐浴净身,然后恭敬侍立,行忏礼。

唐武德(高祖李渊年号)九年夏天,昙荣在潞城交障村宣讲佛法。他所住的禅堂却突然塌了,但屋里的佛像和舍利却自己跳出来,散到院子当中,毫无损坏。

在贞观(唐太宗年号)七年,有个叫常疑宝的和其他几个居士,请昙荣到州府的法住寺设行方等忏法。

当时,法住寺有一个名叫僧定的沙门,诚心守戒,修持不断,功夫已达于上乘。这一天,僧定忽然在道场看到大光明,五种彩光自上而下,明亮照耀,五色光环中有七位真佛,相貌堂堂。其中六位佛对他说:

我们是毗婆尸。真性既是正觉,因为你的罪业已销,功德圆满,我们特地来作个见证。但只有你的本师才能给你授记。

最后一位佛又说:

我是你的本师释伽牟尼。因你罪业已销,特来给你授记。昙荣是你灭罪的最好机缘,他是佛中的普宁佛。你的根本清净,以后也会成佛,名叫普明。

后来,昙荣在法住寺得病。他在痛床上慈泪潸潸。弟子围宗说:

和尚生来德布四方,一定不会有什么灾祸,您还有什么可悲痛的呢?

昙荣答道:

我的死期已近,我很遗憾不能为迷途的大众引路了。

围宗问他:

为什么一定会死呢?

昙荣又说:

自从佛法再度兴盛,我不曾有过一次不持戒律的。现在病成这样子,定是我气数已尽。

贞观十三年十二月,昙荣在寺中圆寂。享年八十五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莲华女悟无常证果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莲华女悟无常证果

莲华女悟无常证果佛陀住世时,有一女子名为莲华,姿色端正,艳若桃李,因此王宫贵族无不趋迎亲近,为之流连倾心。但是莲华宿世善根深厚,对于这种急管繁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日子渐生厌离,因...

钟茂森:人死后再投胎转世的几个有趣案例

钟茂森:人死后再投胎转世的几个有趣案例

钟茂森:人死后再投胎转世的几个有趣案例 按:本文摘编自钟茂森博士主讲的《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第二集)》 人之所以忘记自己的前世,是因为他在投胎以后,在母亲体内做胎儿会受很多的折磨、痛苦。最近我们看...

雷迪西亚多大师: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第三章 四正勤

雷迪西亚多大师: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第三章 四正勤

第三章 四正勤「正勤」的定义是:能够非常地努力实践,称为「勤奋」(padhana)。能够适当地、非常努力地实践诸「法」,称为正勤(Sammapadhana)。没有任何勉强成分的努力,称为「正勤」,也...

阳宅风水关乎家庭运势 教你辨别你住的房子风水

阳宅风水关乎家庭运势 教你辨别你住的房子风水

风水学上,有一种阳宅风水是很多人都忌讳的,那就是凶宅,住在凶宅里会让人得奇奇怪怪的病,而且还对家庭的运势造成很大的影响。阳宅风水关乎家庭运势,今天就教你辨别你住的房子是否是凶宅,看看凶宅有什么特点?...

日本无糖饮料最受欢迎

日本无糖饮料最受欢迎

日本注重健康,瓶装饮料90%以上都是无糖的。在日本市场上,无糖、低脂、燃脂的健康饮料是最受欢迎的。无论走上街头还是乘坐电车,都可以看到很多饮料广告,而且新推出的饮料广告不是强调卡路里减少50%,就是...

    曾经有一个公案。从前,印度的一位国王胜光王,迎请世尊以及眷属供斋。当时有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想,胜光王是因为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拥有荣华富贵的君王,如今遇到了释迦牟尼佛这样殊胜的福田,又积累了这么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她发自内心地欢喜,因此而获得了无量的福德。世尊清清楚楚地知道此事。傍晚回向的时候,世尊对国王说:“你所积累的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福德善根更大的人?”国王心想:“不可能有比我福德、善根还大的人。”于是就说:“谁的福德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世尊就念了那位贫女的名字做了回向。世尊连续三天都是这样做回向,胜光王心里十分不悦,于是与诸大臣商议对策。

    大臣们最后献策:明天世尊和他的眷属前来应供的时候,我们多做些饭菜,让饮食溢到器具外面,等贫女来捡的时候,我们就打走她。国王同意了。第二天贫女遭到了殴打,不由得生起了嗔恨心,摧毁了善根。当天佛陀便念国王的名字做了回向。

    随喜的功德不可思议,嗔恨心的过患也不可思议。我们要随喜一切,随时随地观察、忆念、随喜他人的善根和福德。我们可以忆念佛的愿力,忆念佛在因地的修持以及佛断证圆满的功德,然后生起欢喜:“佛当时发了那么殊胜的愿啊!哈哈!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为了四句正法舍弃了无数次的生命,那么精进啊!哈哈!”发自内心地高兴,进而去忆念佛、菩萨、阿罗汉以及修行人的功德,在心里生起欢喜,这也是一种殊胜的窍诀。若是能这样脚踏实地地修,一定能成就。

    现在人都会说“随喜”,一开口就是“随喜”,但都是表面上的随喜。内心真的随着他人欢喜、高兴,真有发自内心的喜悦,那才是真正的随喜。

    我们看到他人积累福德和善根,修行有进步了,得到表扬或奖励了,得到世间的一些利益了,应该赞叹,应该随喜。但是有的人心里却欢喜不起来,这叫嫉妒。你再嫉妒,也影响不到他的成就,也无法阻碍他的进步。但是人都有这种烦恼和习性。很多人明明知道这样做没有意义,但是也控制不住。现在我们就要通过随喜来对治嫉妒心等烦恼习气。

    不要嫉妒任何人,嫉妒心的过患非常严重。尤其嫉妒金刚道友是非常不好的缘起,生生世世都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们是已经发过菩提心的人,已经进入了密'乘,应该帮助、利益众生,应该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你没有直接帮助、利益他们,他们自己就获得了成就与利益,这时你不能不高兴。否则,说明你的慈悲心不到位,说明你的菩提心没有发出来,更不用说进入密乘了。

    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只为他人不为自己,这是一种成就的要诀。真正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真正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低处,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最高处时,你已经圆满了,成就了。因为你已经放下了自私,放下了自我,这叫开悟,叫成就。

随喜是积累善根、对治烦恼的窍诀

    曾经有一个公案。从前,印度的一位国王胜光王,迎请世尊以及眷属供斋。当时有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想,胜光王是因为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拥有荣华富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