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生活中的因果:读佛经的感应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书,读过的杂七杂八的书也算有一些了。只有五年前开始看《金刚经》时,每次皆有非常清凉的感受透过全身,直贯头顶。那期间只要一看《金刚经》就是如此,读其他任何书都没有这种感受。再不久,两次看完经书后,出现非同寻常的神异感应(由于太过神异,曾说出来谁也不信,甚至还有人出言不当,造下口业,所以这里就不详说了)。这时,我才亲身体会到佛经的非同寻常。

再如许多人读《地藏经》,读的过程中会莫名其妙地流眼泪,哭得一塌糊涂,但心里却没有感到悲伤。还时常听到有种种其他反应,比如浑身冰凉的、不由自主地颤抖的、大汗淋漓的、呵欠连连的、头晕的、闻到异香的,类似的身体反应不一而足。我堂嫂第一次读《地藏经》时,看到书页上的字都变成了金色的立体字,浮在书页上面。诵经时的这些感应,都是消业障的表现。还有更多是什么身体反应也没有的,但诵经时间久了,心态好了,人际关系改善了,生活状态整体得以提升了,这些也是良好的感应。诵经与念佛一样,时日既久,能逐渐消业障、增福报、开智慧

还有一些人刚开始念经或刚开始信佛时,碰到倒霉事,就动摇了对佛法的信心,导致坚持不下去的。这就像一件从未洗过的脏衣服,第一次洗时,那水自然脏得目不忍睹了。业障不显不是什么好事,显出来就是在消业。就像有的人从不生病,一生病就玩完;而有的人小病不断,却特别能活。这就是身体对疾病的反应灵敏度问题了。不生病不代表身体真的好,有的人看起来没病,但脸色晦暗,精神萎靡,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是身体对疾病反应不灵敏,那些疾病在暗中不断地损伤身体,直至累积到超过身体承受极限时,突然崩盘,一击而溃。业障显不显现,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是个全息的世界,也是个因心而生的世界。同样的世界,你眼中的世界与我眼中的世界肯定不一样,与佛眼中的世界也不一样,与鬼道生命眼中的世界更不一样。不同的生命的世界,层层叠叠交错在一起,不同的心,感受到的是不同的境。不同的引子,有可能将你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佛经承载着佛的智慧与功德,诵经过程中,心与佛经中的境界相应,产生种种不同寻常的感应是顺理成章的事。

如果将佛经看成道德教育读本,就只能得到道德教育方面的利益;如果将佛经当成史料研究,自然只能从中得到史实方面的价值;如果将佛经看作寻常书本,夹杂在种种世俗知识之中,也就谈不上感应与受益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道坚法师:佛教组织管理学讲稿大纲

道坚法师:佛教组织管理学讲稿大纲

道坚法师:佛教组织管理学讲稿大纲道坚法师佛教组织管理学佛教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第1节 以法为杻带的佛教组织1、 “以戒为师”的组织管理特色2、 和合一味的佛教组织观(法华经大白牛车的启示)3、 佛教入...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迦叶宿命(出付法藏因缘传)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迦叶宿命(出付法藏因缘传)

迦叶宿命(出付法藏因缘传)【经文】昔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四部弟子起七宝塔,时彼塔中有佛形像,面上金色少处缺坏。有一贫女,游行乞,得一金珠,见像面坏,欲傅像面。迦叶尔时作锻金师,女即持往,...

海云继梦:生命的真相/生命的宝藏

海云继梦:生命的真相/生命的宝藏

生命的真相/生命的宝藏《华严经》是「人类五大古文明的精华」《华严经》是「解读生命奥秘的百科全书」《华严经》──就是生命的花园!................讲太多的「不可说」和「不会说」,大家都会...

达真堪布: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为什么有这两位菩萨呢?

达真堪布: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为什么有这两位菩萨呢?

达真堪布: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为什么有这两位菩萨呢?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这里说的是普贤的行愿、文殊的大愿。普贤菩萨的愿行是最圆满的,文殊菩萨也和普贤...

达真堪布:相信因果做一个好人

达真堪布:相信因果做一个好人

达真堪布:相信因果做一个好人 龙树菩萨在《亲友书》里讲了六种损害名誉之法。 一、赌博。 很多人都爱打牌赌博。赌博的时候不可能没有贪心嗔心,不仅有而且会很强烈。以贪心、嗔恨心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事,这都...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印刻效应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印刻效应

1910年,德国习性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亲后边。但是,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它活动物体,它也会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