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到世上,既要享福也要刻苦

文章来源:收集 编辑:慕凌佛缘

布雷兹里特曾说过:假如没有严冬,春天就不会那样舒心宜人。切实其实,不知苦痛,怎能体会到快乐?在生活中,许多时刻,我们若不是尝到苦楚,遭受熬煎,就不会有苦尽甘来的甜蜜感到。

有一位哲人问他的三个门徒:我们来到人世间是为了什么呢?

第一个门徒回答道: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快乐。

第二个门徒回答道: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遭遇苦楚。

第三个门徒回答道:我来到这个世界,既要承担生活给我的灾祸,又要享受生活赐赉我的幸福。

这位哲人给前两个门徒打了50分,而给第三个门徒打了100分。为什么呢?

因为前两个门徒只答对了问题的一半,而第三个才答对了人生的价值。

人生有苦乐的两面,是我们都需要去体验的。太苦了,就要去寻找人生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的本相。仅仅是快乐,总会乐极生悲;仅仅是苦楚,也会苦得无味;人生最好是在苦与乐中调出滋味,过一种不苦不乐的生活。

苦楚与快乐是种相对的感到,没有尝过什么叫苦楚的人,也不会知道什么是快乐。

唐朝宰相裴休是一位忠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天姿聪颖,博学多才,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被皇帝点为翰林。但裴休知道,儿子从小就在安逸的情况中长大,不知世苦,太快就飞黄腾达,难免基本不牢,是以就把他送到寺院里修行参学,并要他先从行单(苦工)上的水头和伙头做起。

裴文德住在寺院里,天天挑水砍柴。他从小到大,哪干过这种苦活,几世界来,弄得身心疲惫、烦恼重重,只因父命难违,不得不强自隐忍,心里却不甘不愿,经常发些牢骚。

有一天,他好不轻易把水缸挑满,累得全身大汗,放下扁担,占诗两句:翰林担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寺里的住持无德禅师适值从此路过,听到裴文德的牢骚话,不禁微微一笑,也念了两句偈: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

裴文德听了不觉一惊。他诗中的汗淋与翰林谐音,颇具才思,但跟无德禅师偈语中显示的巨大气势比拟,如同滚滚波涛中的一个小浪花,是那么眇乎小哉。由此他知道了自己的浅薄,从此收束身心,安心劳作,勤修心性,受益非浅。

只有聪明人才知道需要吃苦,只有傻瓜才以为轻闲是福。人的才能需要在吃苦中考验,人的意志需要在吃苦中砥砺,人的情感需要在吃苦中成熟,人的阅历需要在吃苦中丰富,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也只能从吃苦中收成。所以,聪明人不怕吃苦,主动吃苦,经常吃苦,直到修炼到以苦为乐,他们的人生也在吃苦中绽出绚丽的花朵。

生活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就看我们以如何的心态对待它。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烦恼不要心焦,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想念吧,那快乐的时光就要来到既然我们每小我都还做不到挥手出尘凡,就要在生活中学会歌唱和欢笑。不要一味去苛责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不要一味去抱怨命运多舛、天意弄人。关键要调剂自己的心态,用心去发明生活中的美和气。在没有阳光普照的日子里,要学会温暖自己,使自己变得顽强,使自己的心灵充满愿望。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小我来到人世间,假如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只是为了享受;而不去遭遇苦楚,那么他不仅享受不到生活赐赉他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还有可能变成吊儿郎当的寄生虫。

现在很多都会里的人生活前提好了,过得舒适了,反而很难快乐起来。究其原因,恰是因为没有体验过前提艰苦和物质穷困的苦,才不知现在这种物质知足和前提舒适的甜。

因为,幸福是相对的,所以幸福可以很简单:肚子饿的时刻,有一碗热腾腾的拉面放在你面前,就是幸福;累得半死的时刻,扑上软软的床,就是幸福;哭得悲伤的时刻,旁边有人温柔地递来一张纸巾,也是幸福平常一些很小的事,也能给你带来幸福。

可以说,世间本不缺少幸福,缺少的只是感触感染它的心灵。

修行路上你和我:

没有经历风雨就不会见到彩虹,没有品尝过苦楚的滋味,就不会享受到幸福的甜蜜。所以,我们有幸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勇敢地承担起生活带来的灾祸,也要好好地享受生活赐赉的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一个真正懂得人生的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称念地藏菩萨圣号,不要丢了这两个字

.no-mobile{display: none;} @media (min-width: 960px){ .no-mobile{display:inline;} } .no-pc{display...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十、极贤大臣修建遗塔起信,全家共证罗汉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十、极贤大臣修建遗塔起信,全家共证罗汉

十、极贤大臣修建遗塔起信,全家共证罗汉以前,净饭王手下有一位极贤大臣,婚后一直都没有子嗣,夫妻俩常常祈祷梵天、帝释天、地神等,但都没有效果。后来,净饭王生下悉达多太子,婆罗门相士预言:太子若在家,将...

禅茶一味的思想渊源

禅茶一味的思想渊源

茶,源于绿色,赋予生命,尊享健康。今天,您关注健康了吗?禅茶一味的思想渊源茶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

老女人经

老女人经

老女人经老女人经西吴月氏优婆塞支谦 译闻如是: 一时佛在堕舍罗,所止处名乐音,时有八百比丘菩萨万人俱。时有贫穷老女人来到佛所,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白佛言:「愿欲有所问。」佛言:「善哉当问!」老女人...

陈大惠:大火烧掉的凶财

陈大惠:大火烧掉的凶财

陈大惠:大火烧掉的凶财 我们这四天的论坛哪,常常跟大家讲,不义之财——凶财,它给你带来凶灾,你最后啊,这个钱还得不到,何必呢?这位老师啊,沈阳人,当地的,是一位企业家,做企业的。这个灾难哪,怎么发...

太上感应篇图说103:逞志作威辱人求胜

太上感应篇图说103:逞志作威辱人求胜

经文:逞志作威,辱人求胜。【原文】富贵繁华瞬息间,炎凉天道有循环。异时元夕频稽首,受辱由来总一般。注:逞志,肆我之志也;作威,如倚势仗财等类;辱人,凌辱其人;求胜,谓我本无理,乃以财势凌辱贫贱,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