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的思想渊源

茶,源于绿色,赋予生命,尊享健康。今天,您关注健康了吗?

禅茶一味的思想渊源

茶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 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 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 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 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 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 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次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 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若是对我们的内容有所认同,请点击屏幕右上角

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四只放生龟齐伸左前腿“挥手”再见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四只放生龟齐伸左前腿“挥手”再见

四只放生龟齐伸左前腿挥手再见2004年9月12日下午4点半前后,我到宝鸡开会,路过文化宫门口时,碰见一个男孩约十八、九岁(河北口音)背着四只大乌龟,在街道叫卖,当时围观的人很多。四只乌龟背部有花纹特...

梦中梦因果问答:91 父亲有什么恶业才患肾结石?

梦中梦因果问答:91 父亲有什么恶业才患肾结石?

问 题1.父亲有什么恶业才患肾结石?父亲往生后转世到什么境界?获得回向的功德了吗?有什么想转告我吗?2.我的外公、外婆往生后转世到什么境界?获得回向的功德吗?3.什么业力让我们居住在发生政变的国家里...

信愿法师:道丕法师至孝感应终获父骨

信愿法师:道丕法师至孝感应终获父骨

【因果报应录】道丕法师至孝感应终获父骨后周道丕法师是陕西长安贵胄里人,自幼抱着出世的大志,七岁就出家做和尚。十九岁时,长安发生战事,带着母亲到华山避难,住在山洞中,那时因为兵灾的影响,米价很贵,没钱...

30岁亲证般舟三昧,面见阿弥陀佛的悟先大师

30岁亲证般舟三昧,面见阿弥陀佛的悟先大师

30岁亲证般舟三昧,面见阿弥陀佛的悟先大师  佛教禅定方法中,有一种叫“般舟三昧”的。佛门弟子如果修持这种戒定,十方诸佛便会出现在自己眼前,佛国净土的清丽超尘的景象,更是毕现目前。正如佛教经典《摩诃...

催眠前世今生:来自阿修罗道的人

催眠前世今生:来自阿修罗道的人

催眠前世今生:来自阿修罗道的人男,自述从小聪明,读书不用费劲,和同学相处愉快,担任班上重要干部,在家乡很让父亲长脸,父亲一直认为这是自己教导有方的结果,但他自己心中认为父亲对自己没有什么教导,是自己...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问: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请问如何把这句话落实在待人处世中一切时、一切处? 答:你要读《华严经》五十叁参,学习善财童子不见世间过,要明白看到别人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别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