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十二、两个小孩前世愿力成熟,七岁得罗汉果

十二、两个小孩前世愿力成熟,七岁得罗汉果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增长国王率领军队,灭了释迦族。阿难尊者的妹妹、妹夫不幸往生,留下两个小孩流落在迦毗罗卫城的街头。

这时候从舍卫城过来一位施主,看见孤儿沿街乞讨,便认出是朋友的孩子,就带他们到舍卫城找他们的舅舅阿难尊者。

阿难尊者了解到这两位父母双亡、无处可依的外甥,是特地来投靠他的,心里很忧愁。

其它比丘见阿难尊者闷闷不乐,便关心问道:尊者为何心情如此沉重?

尊者说:这两个小孩是我妹妹的孩子,无依无靠,特来投靠我。但我是一个苦行僧,自己无资生之源,三宝的财物他们不能享用,不抚养又不行,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比丘们劝阿难尊者:尊者,还是好好照顾他们吧。世尊曾说过,如果对僧众作利益事,可以对其布施,是不违因果的。就让这两个孩子为僧众洗钵、洗水果、供花,这是被允许的。于是阿难尊者便收留这两个可怜的孤儿。

平时,比丘们把剩下的饭菜布施给这两个小孩,阿难也将自己化缘来的饭食分一半给他们,自己仅食用半钵。日子久了,尊者的身体越来越衰弱。世尊看到后,问其它比丘是什么原因,比丘们照实说出事情的经过。

于是,世尊问阿难:你收养的两个小孩要不要出家?

世尊,这两个孩子以后是要出家的。阿难尊者回答。

世尊说:阿难,如果出家的话,这两个孩子就可以享用僧团的财物。还没出家以前,为僧团做些供花、供果等事,也是可以享用僧团的财物。世尊这样开许后,这两个孩子的生活获得改善。

过了一段时间,世尊问阿难尊者:您那两个外甥为什么还没出家呢?

阿难说:世尊,因您早已规定:不满十五岁不能出家。他们尚不满十五岁,所以,还未出家。

世尊又问:他们能在僧众晒粮时,做驱赶乌鸦的事吗?如果能做,那就可以出家了。

他们早就能做驱赶乌鸦的事情。阿难很肯定地回答。

若能驱赶乌鸦,七岁就可以出家了。世尊开许后,二个小孩便一起出家,生活也变得比较好。但是他们却因此变得懒惰,白天顾着玩乐,晚上长时睡觉,根本不闻思修行。

目犍连尊者看到这两个孩子放逸睡眠度日,就对阿难尊者说:不该让这两个孩子虚度光阴,应严加管教。

阿难坦承因慈悲,管不动这两个孩子,于是便请求目犍连尊者代为教导。刚开始目犍连尊者严厉督促这两个孩子,但渐渐也因过于慈悲,而无法再严格要求。

阿难尊者问目犍连尊者:您现在怎么也娇惯这两个孩子?

目犍连尊者说:这两个孩子已经了解到我很慈悲,因而一点都不听话,实在拿他们没办法。

阿难尊者说:您可以用方便法使他俩生起厌离心啊!目犍连尊者答应了。

有一天,目犍连尊者带着两个孩子外出。尊者用神变幻化出一个很恐怖的地狱,并要这两个孩子过去看。他们看见地狱里的众生正在遭受烧杀煎熬等各种痛苦,再转到一个非常大的铁锅旁,锅里正煮着滚热的铁水,但却没有人在里头,他俩觉得奇怪,就问狱卒:为什么这个铁锅里只煮铁水,有什么意义?

因为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天天不修行,却享用僧众的财物;等他们死后堕入地狱,将会受到铁水熬煮之刑,这个锅正是为他们所准备的。狱卒说道。

听了以后,他俩非常恐惧,很快地回到尊者身边。尊者问他们看到什么,他们说:尊者,我们亲眼目睹地狱之苦,可怕极了。我们若再不精进闻思修,将来必定会堕入地狱,现在我们很害怕。

从此,这两个孩子日以继夜地精进修学,若在早上没吃饭前,想起地狱的痛苦,就不想吃了;若是在饭后,忆起地狱的惨景,便将食物全部吐出。就这样,茶饭不思地精进修行,渐渐地变得体衰无力,面色萎黄。阿难看了觉得很难过,便去询问目犍连尊者其中的缘由。

目犍连尊者说:大概是他们见到地狱的景象,吓得不敢吃饭吧!

阿难尊者担心这样下去会拖垮两个孩子的身体,又请求尊者想办法以善巧方便安慰孩子。

过了几天,目犍连尊者告诉他们要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两个孩子又跟着尊者出游。尊者幻化出一个美妙的天堂,再叫他们去看。他们看到很多的天子和天女以珠宝装饰自己,过着快乐美好的生活,心里很羡慕这种天人的生活。接着,他们看到两个狮子座,旁边有很多天女围绕,还演奏各种乐器,供养美丽的鲜花。

两个小孩便问:为什么这两个狮子座上没有天子呢?

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因为害怕下地狱受苦,每天精进修行。以这样的功德,未来会转生天上,这两个狮子座是为他们准备的。众天女告诉他们。

他们听了非常高兴,心想:如果现在能精进修行,以后还可以转生天上。于是,欢天喜地回到尊者身边,把天上的事告诉尊者。

尊者慈悲地说:你们已亲眼看到天上与地狱的苦乐,你们一定要精进修行啊!

此后,两个孩子特别精进修持,他们终于发现,无论生于地狱、饿鬼、傍生、人、阿修罗或天人中,皆没有任何安乐可言,一切都是有漏法,三界轮回犹如火宅,一切的本质都是苦的,因而生起真实的出离心。于是,他们更加精进修持,最后灭尽三界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证果后,他们以神通飞到各处采集鲜花、水果等来供养僧众。

僧众感到这两个小孩很稀有,都觉得他们非常了不起。有些年长的比丘自觉惭愧,看到仅七岁的小孩就有这样的功德与境界,也开始努力精进修行,很多比丘因而也成为阿罗汉。

这时,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这两个孩子以什么样的因缘,能在七岁的时候就证得阿罗汉呢?请世尊为我们开示。

佛陀告诉他们:这是缘于他们前世的愿力。很久以前,贤劫人寿二万岁迦叶佛出世的时候,有佛陀率领僧众出游鹿野苑的情景五百位青年人在花园里看见,都生起无限的欢喜心,很多人觉得如来出世的机会难得,因而想发心出家;有些人则认为应趁年轻好好享受人生,等老了再出家;还有些人觉得可以等到生儿育女后再出家。后来,这五百位青年人一直忙于生计,日久年老,逐渐雕零,皆没有机会出家。剩下最后的两位老人,眼见伙伴一个个地死去,才醒悟:年轻时我们就发心出家,现在已年迈体衰,再不出家,恐怕再也没有机会。故而,他们将自己的财产上供下施后,跟随迦叶佛出家。

佛陀规定新出家的人必须承侍先出家的上座,因此二位老人虽较年长,但仍必须作很多事情,有些僧人更借机欺负他们。其中一位老人很生气,另外一位心胸比较开阔,便对生气的伙伴说:不要生气啦!如果我们早点出家就不会发生这种事,错还是在我们。于是,生气的老人诚恳忏悔,没有受到报应。

他们在临死前发了一个愿:

我们一生在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生起欢喜心,希望以这些功德,未来能在释迦佛出世的时候,童贞入道,灭尽烦恼,成为阿罗汉。如果出家的年纪太小,希望佛陀能为我们特别开许。

比丘们,当时在迦叶佛前出家的两位老人就是现在的这两个孩子。因为他们前世的愿力,所以今生能在我的教法下,以七岁之龄得到我的开许,让他们出家,获证阿罗汉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寻找真正的禅心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寻找真正的禅心

寻找真正的禅心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与佛学融为一体。小和尚问老和尚:僧人皈依佛门,四大皆空,讲究一种虚静。那么,我们来世...

到底什么是佛教说的“六度”?

到底什么是佛教说的“六度”?

什么叫做“六度”学佛人必定听过六度之说,那么什么佛教中的六度呢?所谓佛教六度,指的是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佛教六度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


1.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


2. 当有因果或业障显现时,因受因果或业障主宰,慈悲心会暂时消失,否则应该是学佛愈久,慈悲心愈大才对。如果慈悲心没有增长,你一定要去反省学佛是否有问题发生。


3. 如何察觉到慈悲心呢:


当别人污蔑你或骂你或讲你不好的时候,你是否可以原谅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能够很自在的坦然面对他们,还是会十分的生气。


对别人的过失或占你便宜是否会耿耿于怀,或是会原谅别人。一般学佛学的愈好的人,愈会原谅别人,对别人的过失不会太放在心上。


比较潜意识的第一念:也就是面对问题的第一个反应,如看到蟑螂突然出现,会不会拿起拖鞋就打下去,这是第一念。


第二念才是学佛的人不该杀生就算了,如第一念想打,表示潜意识没有慈悲心,或慈悲心不够,如第一念是不伤他由他去,慈悲心就较好。


是否会自然的去吃素:很多人吃素是因为身体健康或学佛不能杀生,这种吃素就与慈悲心无关,若看到众生的肉会不忍心吃他而吃素,代表慈悲心有进步。


二、杂念是否减少:


1. 刚开始修行的人,对外面的杂音会造成你的杂念,会干扰你的修行,但修到好的人就不会,杂音根本影响不到你,这些干扰对你根本没有障碍。


2. 若平时没有好好的念佛,没有好好的诵经持咒,定力不好,对外在的感扰没有办法排除。如果你很努力的修行,一般念佛念了三个月后,会有能力抵抗外面的杂音。


你会感觉这个声音好像不是这个世间的,那你打坐时,外在的影响就非常小,你自己也会感觉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你一定要慢慢有这种状况,才是表示你有进步。


要做到六根离六尘,是完全没有看到任何东西,耳朵听到的非常少,慢慢的就都听不到了,坐的也感觉不出来,才是脱离尘境的第一步,脱离尘境才是进入天界的层次,如果做不到还是在人界。


3. 再来是内心杂念的掌控,要不随不制,你没有办法压制杂念,你压制杂念,你又多了一个杂念,压制杂念也是一个杂念,也要不随,一有杂念,要马上拉回来,好好的念佛或持咒,或是观空。


4. 你在修行念佛持咒时如果能做到不随不制,久了以后就能够掌控你的心,外面的干扰、念头完全不会影响到你,你也不理会他而做自己的事,这就是自在无碍。


5. 你要常观照慈悲心与杂念,若这两点都做的很好的话,学佛一定会进步的很快,而到很高的层次,同样的对外面的因果、业障,你也会有能力掌控而不会被牵著走,


你的自主性也会非常强,你修行成功的机会就大,这两点要好好的常反省,如果修行非常久这两点都没有进步,表示走错路,大概不是贪福报就是著相修行。

不用问别人,观照一下自己修行是否进步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1.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2. 当有因果或业障显现...

达真堪布: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都能得到哪些功德?

达真堪布: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都能得到哪些功德?

达真堪布: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都能得到哪些功德? 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都能到哪些功德?达真堪布解答:如果我们能受持八关斋戒的话,将来能得到佛的色身、三十二相和八十种随形好。 (1)戒杀就能得到佛的金...

情感挽回 做好这几件事帮助你挽回男友

情感挽回 做好这几件事帮助你挽回男友

男人都爱温柔我相信男人爱温柔,这件事情,天下的女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女人知道这种温柔到底是怎样的温柔,其实男人都有一点大男人主义,他希望自己喜欢的女人都能够小声说话。为什么男人都喜欢温柔,那是因为他...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倾听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倾听

韦恩是罗宾见到的最受欢迎的人士之一。他总能受到邀请。经常有人请他参加聚会、共进午餐、担任基瓦尼斯国际或扶轮国际的客座发言人、打高尔夫球或网球。一天晚上,罗宾碰巧到一个朋友家参加一次小型社交活动。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