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四十、一位老人

四十、一位老人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园的路上遇到一位婆罗门老人。这位老人一见到佛陀,就情不自禁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还朝着佛陀扑过去,想抱住佛陀。这时,旁边的比丘上前阻拦,不让他这么做。

「你们不要拦他,否则,他会立刻吐血而死。」佛陀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于是让开,这位老人忙着上前,紧抱着佛陀的脖子,就像是久别重逢的父亲终于见到自己的儿子一样,急切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啊!」过了很久,这位老人松开手,激动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此时,佛陀为他传授相应的法,这位老人当下证得预流果位。

接着,这位老人向佛陀祈求:「我希望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请佛陀慈悲摄受。」世尊欣然答应,并摄受他,以「善来比丘」为他授了具足戒。

出家后,他着衣持钵,成为一位很如法的出家人。后来,世尊又为他传授一些相应的法要,他勇猛精进,很快就灭尽三界的烦恼,成为阿罗汉。

这时,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在您面前顶礼的成千上万男人中,没有一位像这位老人一样如此对待您。今天这位老人的行为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缘造成的呢?希望世尊为我们解说。」

世尊告诉他们:「这位老人在今世以前的五百世中曾经做过我的父亲。因为他以前的习气现前,所以才会有今天这样的行为。」

比丘们又问:「世尊,既然他五百世中曾做过您的父亲,为什么今生不做您的父亲呢?」

世尊回答:「我以前行菩萨道时,好行布施,具足出离心。可是,这位老人在这五百世中,常常趁我作布施、或生起出离心时,故意制造许多的障碍逆缘。后来,我发了一个愿:『希望他以后不要再做我的父亲。』此外,我今生的父亲净饭王,他曾经发愿希望以后能成为佛陀的父亲。由于这两个因缘,所以他今生没有做我的父亲。」

「那么请问世尊,净饭王过去生时是怎样发愿的呢?」

世尊说:「早在九十一个大劫前,拘留孙佛出世的时候。有一位大商主供养拘留孙佛,见到佛三十二相金色身,十分庄严殊胜,就发了一个愿:『希望我将来能有一位像佛陀一样的儿子。』当时的商主就是今世的净饭王,由于他的愿力,使他今生能做我的父亲。」

比丘又问:「世尊!那位婆罗门老人是什么因缘,造成今世贫穷,且直到老年,才得遇佛陀出家呢?」

「因为他生生世世障碍大菩萨的广行布施与生出离心,尤其是为了阻止我的出家,造作不少的恶缘。所以,他今世贫穷,且直到年老时,才能遇佛出家。」

「他以什么因缘能对佛生欢喜心,并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呢?」

世尊回答:「这是他往昔的愿力,今世已经成熟的缘故。贤劫人寿两万岁迦叶佛出世的时候,有一位比丘在临终时发愿:『我一生出家修学佛法,虽然没得到什么境界,只希望我将来能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让佛欢喜,出家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因此,他能在我的教法下出家,成为阿罗汉。」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第十四节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

第十四节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

第十四节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太子走到远远的地方,迅速的回过头来一看,见到悲啼着的车匿牵着白马向王城的路上走去,他这才毫无罣碍的进入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原来这苦行林中有很多的苦行仙人,他们见到太子一表超群...

达真堪布:做早晚课可以念得很快吗?

达真堪布:做早晚课可以念得很快吗?

达真堪布:做早晚课可以念得很快吗? 做早晚课念得快,半个小时就念完了,可以吗?答:观想能跟上念诵就行。如果念得太快,观想跟不上,就不行了。我们有的修法里要观文武百尊,就是观想一百位本尊,观想功力非常...

大安法师:;“婚外恋”与“YIN欲之魔”

大安法师:;“婚外恋”与“YIN欲之魔”

(现代人)把这个婚外恋,还认为是一个很浪漫、很时尚、很现代的生活方式。不了解这里面造作的罪业有多深重,对自己、对家庭以及对自己后世的严重后果,都不了解。所以我们要有时间的话,讲一讲《欲海回狂》。那么...

绿茶擦身止瘙痒

绿茶擦身止瘙痒

母亲每年一入秋就全身瘙痒,尤其晚上睡觉时,小腿和胳膊痒的厉害。后来听说用喝过的绿茶擦身子能缓解,于是就让母亲坚持擦洗了一段时间,发现效果很好,特此推荐给大家。绿茶的确能止痒,主要是绿茶中的微量元素锰...

浅析邪YIN是如何导致精神类疾病的

浅析邪YIN是如何导致精神类疾病的

我国目前约有精神疾病患者一亿多人,除去遗传、突如其来的刺激强烈打击外,怎会有如此惊人的天文数字?约合10 人中就有一人患病,其中的奥秘很难尽得人知。鄙人通过书籍以及周边人群调查,得出结论:精神类疾病...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28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28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28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上一回我们讲到「广行三教」这一句,意思还没有讲完全。安士先生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