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佛陀教学境界之广大,不可思议

1 中国古人常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儒家只讲一世,佛法讲三世。佛教不但讲这个世间、出世间,所有的学术是应有尽有,而且还讲过去世、未来世。为什么佛讲过去、讲未来?他有这个能力,他不迷于过去,也不迷于未来,真正是全知全能。

2 佛教学的内容,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然后我们才能体会佛陀教学境界之广大,不可思议!

3 大圣人示现在这个世间,多半都是从事于社会义务教育工作。你要想他为什么取这个行业?他为什么不搞别的行业?这个行业收的效果丰盛、快速、稳当。

4 何以说呢?这个行业“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个社会上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的都会欢喜接受。为什么?你跟他没有冲突,你对他只有利而没有害,所以他欢喜接受。

5 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纷争,谚语里头有所谓“同行相嫉”,它有嫉妒障碍,唯独教学这一行没有嫉妒障碍。

6 但是从事实上来说,教学这一行也有嫉妒障碍。谁?还是同行。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同行里面修学不到家,他的烦恼习气没有断。什么烦恼习气?贪嗔痴慢。只要贪嗔痴慢没有断,他就有嫉妒。

7 譬如教学,你教得比他好,他心里就很难过;你的学校比他大,你的学生比他多,他心里就很难过,他就得想方法来障碍,这是肯定的,所以我说修行不到家,功夫不到家。

8 什么人没有嫉妒障碍?阿罗汉。给诸位说,阿罗汉以上,贪嗔痴慢断了,就没有嫉妒障碍。所以阿弥陀佛在西方建立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嫉不嫉妒他、障不障碍他?没有!你看释迦牟尼佛就晓得,释迦牟尼佛不但不嫉妒障碍,反而劝自己的学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单独中的洞见——第十一章 真理与智慧

佛教故事:单独中的洞见——第十一章 真理与智慧

1真理听起来往往是很尖锐、很刺耳的,谎言听起来就舒服多了。也许,我们本身就是由谎言的胶皮鼓吹起来的气球,所以,任何尖锐的东西都足以造成我们的恐慌。2人们在虚假中已经浸泡得太久了,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去感...

病人念佛有的感应

病人念佛有的感应

病人念佛的感应也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多多的念诵佛法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烦恼的,而且很多人念诵佛法都获得了无量的功德利益,我们平时多多的念诵肯定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病人念佛的感应。病人念佛的感...

正慈法师:面对生死,要好好生活,善待自己

正慈法师:面对生死,要好好生活,善待自己

生死是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的自然规律。中国文化对于生与死的态度,自古以来真的是太沉重了,太不应该,也有些太落泊、太悲观了。世事本来无常,这些不必要的想法无形之中在每个人的心底背上了一个无限的包袱。这样的...

我老板宣布不裁员,不降薪!你还好吧

我老板宣布不裁员,不降薪!你还好吧

新冠病毒疫情之下,企业和员工都深处危机,该何去何从?思想决定行动,价值观决定思想动机!前几天凌晨时分,我看到公司发布了管理层分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公司宣布不裁员,不降薪!我很欣慰,这说明了企...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六十八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六十八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六十八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六十八卷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二 如是六种阿罗汉中。唯前五种容有退义。谁从何退为性为果。颂曰 四从种性退五从果非先 论曰...

念佛持咒,坐化往生

念佛持咒,坐化往生

念佛持咒,坐化往生(清 徐氏)徐氏,江苏松江人,嫁给本郡杨拂斋。年三十二岁,开始吃素念佛,并虔诚持念大悲神咒,希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每天早晨起来,必先盥洗,然后焚香、念佛一千声、持大悲咒二十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