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供养及不孝之业报

  《百缘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长者,他的妻子产下一个男儿,这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但母亲的乳汁一进入他的口中,都变成败奶,吃其他的东西也是这样,于是这孩子就在这种半饥饿的状态下成长。长大后求佛出家,佛陀也慈悲应允。

出家之后,其他的比丘每天出门托钵都是满钵而回,唯独他每每空钵而返。有一天,他心想:我应该为三宝做些事,以劳动来消除业障。于是发心清理精舍塔寺的环境,不可思议,第二天出门托钵就得美食而回。因此,他更发心为三宝服务,每天如此,每天都能得到食物。

有一天他睡过了头,舍利弗路过精舍,顺手把精舍打扫了。他十分懊恼地告诉舍利弗:「我清理环境才有饭吃,你打扫了,我今天肯定没有饭吃。」舍利弗听了说:「没有关系,我可以带你入城受请。」到了施主家,恰巧施主夫妻正在吵架,只有空钵而回。第二天舍利弗又告诉他,有一位长者欲供佛及僧,佛陀会带他们一起去。到了长者家,每个人的钵中都盛满了食物,唯独他的钵被遗漏掉。他告诉主人他的钵仍是空的,但任他怎么叫,主人都没有听到。

阿难知道了这件事,十分怜悯,自告奋勇说,第二天帮他带食物回来。阿难是佛弟子中记忆力第一,不料这次却忘得一乾二净。第四天,阿难终于为他托了一钵饭食,但在半路上却被狗撞翻了。

目犍连尊者也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出门为他托钵,回程时坐在树下休息,树上的小鸟全飞下来,把那一钵饭吃得精光。目犍连尊者不禁叹息:「就算是神通第一,奈何他的业重,我也无从施展了。」

舍利弗心中十分不忍,决定非为他找到食物不可。第二天,舍利弗出门为他托到一钵食物,回到门口,原本开着的门突然「砰!」的一声关上了,一钵饭被门打翻在地。

到了第七日,比丘仍是不得食。这位比丘痛哭流泪,极生惭愧,因此吃沙而亡。大众觉得不可思议,便一起来到佛前,请问佛陀这位比丘的因缘。佛陀告诉大家:「在过去帝幢佛的时代有一位长者,十分乐善好施,时常设斋供佛及僧。他有一个儿子也随喜而为,因为这时财产尚由父亲管理,所以他并不反对布施。

后来长者往生了,儿子继承了产业,却变得悭贪不舍,非但自己不肯供僧,也不肯让母亲设施供养。但他的母亲仍然省吃俭用不忘供僧。有一天母亲告诉他:「我已经没有东西吃了,请你给我一点粮食好吗?」谁知他竟然顶撞母亲:「我给你的东西,你还拿去供僧,那你干脆去吃沙好了。」后来他的母亲因饥饿而往生。以此不肯供养及不孝之罪,他死后堕入地狱,经过无量劫的时间才回到人间,却还要受饥困之报。因为在过去生,父亲供佛他没有反对,所以今生得遇出家因缘。但不孝之罪深重,所以他在生时每多饥乏,最后亦是吃沙而亡。

这就是悭贪不孝恶口之报,纵然他已出家,业报仍旧难逃,可见三业的罪报是多么可怕。

相关文章

供养行为意义是什么?对佛菩萨真正供养是什么长眉罗汉施神通度吝啬妇寺院为十方常住共有 一针一线不得偷拿佛教公案 忍渴护虫佛观一粒米 大如须弥山爱护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的大孝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灵魂与中阴身有何差别?是何者往生?

灵魂与中阴身有何差别?是何者往生?

灵魂与中阴身有何差别?是何者往生? 如本法师:灵魂之称乃一般俗人的称谓,中阴身乃佛门中的称谓。 灵魂、中阴身有点差别,灵魂就是人的灵性或精神,一般宗教家认人体死后仍旧存在的幽灵,故称之灵魂,灵魂的寿...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静坐多年,想尝试从头练习高层次的禅定或者进入完全融入的状态可以吗?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静坐多年,想尝试从头练习高层次的禅定或者进入完全融入的状态可以吗?

阿姜查尊者答:很好,这是有益的心灵训练。你若有智慧就不会执着在禅定上面。这好比想要坐久一点,它当然是一种好的练习,不过真正的修行与姿势无关,它是直接观照内心。这才是智慧。你一旦检视并了解自己的心,就...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五十四节 让度弟子,为兴道场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五十四节 让度弟子,为兴道场

第五十四节 让度弟子,为兴道场有人说!金山活佛是金山与栖霞山的护法韦驮。他终年在外,为金山和栖霞山化缘,他从各地募化了油米往金山和栖霞山送去。香港荃湾的鹿野苑,就是栖霞山的下院,该苑的开创者是栖霞的...

顶生王因缘经

顶生王因缘经

顶生王因缘经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憍萨罗国主胜军大王来诣佛所。到已头面礼世尊足。退坐一面佛言。世尊...

星云法师:善知识

星云法师:善知识

善知识是叫人远离诸恶,奉行诸善的善友,是每个人生活在世间上,不能舍离的引导、不能缺少的老师。人群之中有善知识,也有恶知识。善知识示人以道以德、以学以艺;恶知识只是叫人为非作歹、不务正业。谁是善知识?...

静静的树林里 玄奘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起了故事

静静的树林里 玄奘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起了故事

静静的树林里 玄奘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起了故事谢昆仑书法女儿国1 静静的小树林盛夏的夜晚,皓月当空。一片小树林,阔叶墨绿,偶尔有一些缝隙,月光洒进来,几许凉爽,几许诗意。玄奘的一行人在树林里搭起了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