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感应录:如法修行蒙庇护 依报自随正报转

末学学佛十余年,刚开始时在家里的客厅安放了一张小佛台,供奉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的圣像。自己觉得和这两位大菩萨很有缘分,特别喜欢礼拜供养他们。

家中人口较多,住房也比较拥挤,后来这几年,经济条件好些了,而我又特别想要一间独立的佛堂,于是就把原来的房子卖了,换了套复式房,在楼上辟一净室专做佛堂。

佛堂里供奉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的圣像。还有《大藏经》、《大般若经》和其他几部大经。这是末学心灵的港湾、生命的皈依处,末学每天早晚都要在佛堂上香礼拜、诵经念佛,做自己定下来的早晚功课。

前几年没有坚持天天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有时逢十斋日才诵一部,但每天早晚功课中除了诵《佛说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圣号外,还要再念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的圣号各一百零八句。虽然后来学佛久了,知道归心净土,一句弥陀圣号就包含一切功德和行门,但诵持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的圣号习惯了,也不想完全放下。还是执着,惭愧!

前几年儿子还在读小学。每天中午下班后,末学去学校接他回家,匆匆忙忙吃饭、休息,再送他回校上学。时间很紧张,所以末学中午是不去楼上佛堂的。

有一天中午,像往常一样,和儿子午睡起来,还迷迷糊糊地,准备锁门而去。突然末学像失控一样,连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冲上楼直奔佛堂。推开佛堂门一看,香炉烧着了,正冒着烟!刚烧起来,还没有什么烟味,只是把香炉下的佛台木板印上了一个黑圈。估计是家婆上香后就出门去了,而香炉里的香支脚太多太密了,才把香炉捂起火了。佛堂里外全是木制的,还有大量的纸质经书,如果没及时发现,正常情况下一定会烧起大火——后果不堪想象!

站在佛堂里,末学吓了一跳。当下就明白了,一定是佛菩萨和护法菩萨慈悲加持,才引末学去佛堂灭火!否则,在末学自己都还迷迷糊糊,又赶着出门,平时中午不上佛堂,而佛堂的门是关上的,又没有味道的情况下,末学怎么会莫名其妙地冲上去!

平时诵《地藏经》和其他佛经,拜佛念佛,都是回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共证菩提,没有特意为居家平安等回向过。可是正如《地藏经》中所言,供养礼拜地藏菩萨及转读尊经,自然“出入神护”、“无水火灾”。

学佛时间久了,自己的感应以及亲耳听闻他人的感应故事还真不少。末学认为是佛法的加持,使我们的身心转变才发生。佛法里面常说,“依报随着正报转”。

何谓“正报”呢?“正报”指的是我们的身体。我们人的身体看起来大致相同,都长着头、胳膊、腿等,但是相貌、体形、身体素质各不相同。有的相貌端正、姣好,健康长寿;有的相貌丑陋、难看,疾病丛生。甚至有的是短命鬼,不到中年,青年、少年、甚至刚出生就夭亡了。为什么会有这些种种不同呢?“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生的遭遇和这个果报身,正是前世所造的业而感的今世果。这是一面镜子,看看今世的果报身,就晓得前世所造的因如何了。我们前世做的好事多,今世就感得健康的身体、端正的相貌、长久的寿命。反之,前世做了些恶事,今世相貌就丑陋、身体就虚弱、寿命就不长久。

“依报”呢?就是我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环境。也就是这个身体生活所需的条件。有的人住房舒适漂亮,衣食丰富俱足,进出交通方便;有的人住房拥挤、简陋,衣食不周,甚至衣不蔽体、屋不遮雨、饥寒交迫。为什么会有这样悬殊的差别呢?这也是我们前世所造的因所致。

正报、依报都是根据前世所造的因而感得的果报。“因”要成“果”,必须遇“缘”才成。缘就是我们现代人讲的条件。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颗豆种,如果给与适当的阳光、土壤、水分、营养,就能发芽成长。而如果不想它发芽成长,可以把它晒干,收藏起来,甚至把它煮熟,这样就不会发芽成长了。众生都希望能趋吉避凶,幸福安康,这就需要智慧,懂得怎样在因还没成果之前,成熟善缘,断除恶缘,才能心想事成,诸事吉祥如意。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告知我们:十方世界依报、正报,色法、心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依教奉行,心地光明慈悲,就能业障速消、福慧增长、早证无上菩提,而身边的生活环境自然就改善,诸事顺利吉祥。修行人,只要好好修行,不用刻意去追求这些感应,不须求而自至。

愿刚学佛的师兄们看到此文,对佛法增长信心。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

《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释华梵 著(续释:第一、法有我无门)【然十八界中各有三种,谓内界、外界、中界。又就三种中各分为二:一者病三,二者药三。言病三者:一、内执六根总相,为我者是也;二、外执六尘...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一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一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一弟子弘永记在念佛道场,有的道场早上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有的道场早上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应懂得为什么我们念阿弥陀佛,不然人家看到我们和尚就说你们是念阿弥陀佛的。为什么要念阿弥陀...

佛教故事:金刚经故事:金刚经偈的功德

佛教故事:金刚经故事:金刚经偈的功德

金刚经偈的功德宋朝时候,苏州有个朱进士,从来没有听到过佛法。一天,在游虎丘山时,听佛印法师讲金刚经,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四句时,心里甚为高兴,因此就想研究金刚经的要义。有...

第六节 摩诃迦叶尊者

第六节 摩诃迦叶尊者

第六节 摩诃迦叶尊者(一)精通一切知识摩诃迦叶波,汉译饮光,谓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余光,故名。《法华文句》云:此翻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故名。迦叶系姓氏,佛弟子中姓迦叶的人很多,如十力...

星云法师:人生是过客

星云法师:人生是过客

有人说,人是宇宙的主宰;但也有人认为,人是宇宙的过客。 法院里的法官出庭审案,称为“过堂”;佛教中的僧侣到斋堂用餐,也叫“过堂”。所谓“过堂”,就是不能久居,不能久留,只是一时的过堂而已。就如人到世...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善求恶求缘品第四十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提婆达多。虽复削发。利养蔽心。作三逆罪。推山压佛。伤佛脚指。复纵放黑象。欲令害佛。别僧两部。杀漏尽比丘尼。以故杀生。疑畏受后报时。有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