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天道居士说什么是阿字观?

在日常生活中,“阿”字是个常常出现的字眼,在某些方言中,“阿”字常常与人的姓名或伦理关系相连,表示亲切、亲近的意思,如有的地方称父亲为“阿伯”。而“阿妈”更是少数民族语言中常见的词汇,听到“阿妈”这个呼唤之声总让人产生温暖感!其实,“爸爸”、“妈妈”这些词汇的发音中,都隐含着元音“阿”字的发音。可知在人类最为亲近的家庭关系里,“阿”字深藏其中。扩充到社会生活中,一些商标的命名也采纳了阿字的轻松感和亲切感,如“阿里巴巴”等。

在更高一层的艺术追求中,“阿”字的身影也常常出现。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声乐的发音练习,阿字及其种种变音,配合着专业的送气出气的技巧,为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在佛教中,阿弥陀佛是普遍的信仰,净土宗与天台宗尤为尊奉。佛教的修行者,见面时都会以“阿弥陀佛”四字作为祝福之语,净土行人更是念兹在兹地持诵,以便求生净土。

事实上,“阿”字与“阿弥陀佛”并不仅仅是首字的巧合,还隐藏着更为深刻的含义。这在密教中的解释尤为清晰。阿字是一切佛的心咒,是大日如来的种子字。而阿弥陀佛本身即是大日如来的变化之身。以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为净业的修持,也以悟入“阿字本不生”而臻于圆满。密宗围绕阿字月轮观,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修法。

观身阿字,只要上座后想一下即可。无论阿字哪里生起,都是一个阿字,不二的。

这是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院收藏的日本室町时代的东密古画,正是的阿字月轮观的一种艺术表达。画面正中是莲台上的皎洁月轮,月中也有莲台,上有金色悉昙梵文“阿”字。大莲台下方以五钴金刚杵为莲花之茎。整幅绘画比喻的氛围十分浓厚。画面上方书写《金刚顶宗发菩提心论》的部分语句,是阿字月轮观的修持口诀。

《兴教大师觉鍐传》记载大师修持阿字月轮观的验相与成就:又尝临池修月轮观,池中现圆满月轮,径可二尺许,光明灿烂,又亮于昼时。一日忽召弟子,告以传法院有犬从后户入污佛前灯油。疾往观之,果然。诸弟子以师之洞视,神通不可思议也。又曰:入阿字观,金字现壁间,光焕室内。逮师入灭,壁间梵文犹在也。

坛城法语:根据《佛学大词典》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以下信息:即观想悉昙字之阿字,证悟诸法本不生之理,而开显自心本具佛性之菩提心观法;为密教最重要、最具代表性之观想法。又作阿字月轮观、净菩提心观、一体速疾力三昧。

由此可知,阿字观是密教的一种代表性修持方法,这个法门的修持在于观念阿字。

在《善无畏三藏禅要》中,讲解了唐密的基础修行法门——阿字观。不论是《金刚顶经》还是《大日经》,金胎两部都要从“阿”字的观修入手。此外,杂密部的《佛说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也有“阿字观”的记载。这是密法的基础,同时也将净土宗、唐密、藏密所有的一切法门都能收入其中。阿字本不生,“阿字观”是从一切声音的母音——阿字开始,回到本不生,回到本觉心地的一种法门。

此外,阿字观是从修口密入手,也是药师定的息道一种,药师定的呼吸法是要通达各种息道的,包括阿字观。阿字观的心法——菩提心月轮,也通第二药师佛“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展现出来。因此得阿字观之定,一定也会入药师定。因为佛佛的心地是平等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神奇的咒语,只念一遍,其罪皆得消灭不入地狱,命终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神奇的咒语,只念一遍,其罪皆得消灭不入地狱,命终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功德宝山神咒  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诚心读诵此咒,可以消除罪业,不堕地狱,往生极乐净土。功德宝山神咒功德简介:大集经云。若人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五千四百遍。又如转大藏经六...

百年佛教之谜慈禧为何哭着跪拜虚云老和尚

百年佛教之谜慈禧为何哭着跪拜虚云老和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外敌侵略北京,京城大乱,皇帝、太后、大臣、太监、宫女逃难长安(今西安)。庆亲王闻虚云老和尚是得道高僧,请虚云老和尚伴驾西行,以保平安。当时正值伏天8月,腐烂的尸体臭气熏天,...

爱心可以战胜邪恶

爱心可以战胜邪恶

爱心可以战胜邪恶一天,七里禅师正在禅堂的蒲团上打坐,这时,一个强盗突然闯进来,用一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对着他的脊背,命令道:把柜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钱在抽屉里,柜里没钱。七里禅师说,你自...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33、伐树取果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33、伐树取果

33、伐树取果人是万物之灵,有智识,有才能,有远见,有良心,有道德才是万物之灵。事事皆能思前思后,打算将来的事情,方有万物之灵的价值。可是现实的人生,事事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管将来者比比皆是。譬如杀...

我们要真正地在实践佛陀的教导,真正地修行!

我们要真正地在实践佛陀的教导,真正地修行!

我怀着忐忑的心救下了它们,事后感到很惭愧,为何?早上匆忙赶着上班,途中经过中医院对面路口时,看见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姐在卖鱼,水盆里装有三条鱼儿,其中两条大些,大约有两斤重吧,一条小些,看上去特别好看,...

管宁以德服人

管宁以德服人

三国时期的管宁隐居在深山中,当地仅有一口水井,人们因争水而时常吵闹,甚至械斗。管宁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于是,他自己买了许多水桶,悄悄打满水,放在井旁,等待来打水的人。人们见到后个个惊奇万分,经过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