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海搜珍:须发宝塔(出四分律)

须发宝塔(出四分律)

【经文】佛在王舍城,无敢为剃发者,唯有一童子,名优波离,为佛剃发。儿父母在佛前,合掌问佛:『儿剃发尚可否?』佛言:『甚能剃发,但身太曲。』父母教儿小直。佛又言:『善能剃发,而身太直。』父母告言,莫太直。佛言:『善能剃发,而入息太粗。』父母语,莫粗入息,令佛不安。佛又言:『善能剃发,而出息太粗。』父母语,莫粗出息,令佛不安。时优波离入出息尽,入第四禅。佛告阿难言:『优波离已入第四禅,汝取其刀。』阿难奉教,阿难持故盛发器,收世尊发,佛言:『不应以故器盛。』时有瞿波离王子,领军征讨,来索佛须发,佛与之。王子言:『不知所安。』佛言:『安金塔银塔宝塔杂宝塔中,缯彩钵肆鴆岚婆衣头头罗衣裹。』又云:『不知何持?』佛言:『象马车乘若辇若轝,若头肩上担。』时王子持世尊发去,所往征讨得胜。王子还国,起佛发塔,此是世尊在世时塔也。

【译语】佛门规矩,出家做比丘比丘尼者,不留须发。释迦牟尼佛应化此世界时,亦现比丘身,当然亦照比丘规矩,须发长时,即须剃去。佛在王舍城时,竟没有人敢为佛剃发,只有一童子,名优波离,能为佛剃发。剃时,他的父母从旁监视,合掌问佛道:『小儿剃发尚好否?』佛言:『很能剃发,只是他身子何必弯得这样曲。』父母便教小儿站直些。佛又言:『剃发是剃得好,只是身体又嫌太直了。』父母又教他也不要太直。于是小儿站得曲直适当了,佛言:『剃是剃得好,可惜入息(呼吸的吸气)太粗。』父母便嘱咐他入息勿麤,令佛不安。佛又言:『剃发是好的,但出息(呼气)太粗。』父母又教诫他不得粗出息,令佛不安。那时优波离出入息都细得没有了,登时入定至第四禅。佛告阿难(佛之堂弟,随佛出家,为佛侍者。)言:『优波离已入定至第四禅,定中不能持刀剃头,你把他的刀接下来吧。』阿难领命,接了刀,又取向来所用旧的盛发器,收取世尊剃下的发。佛言:『今天不宜用这旧器盛。』阿难即换新器盛了。那时恰巧有一位瞿波离王子,领兵征讨,来乞请佛须发,佛即以新剃须发与之。王子请问如何安放供养,佛教他安放于金塔银塔宝塔杂宝塔中,缯彩钵肆鴆岚婆衣头头罗衣裹(此句原文如此,钵肆以下未详,大概谓用上妙衣服包裹也)。王子又请问如何装载,佛教他用象用马,用车乘,或辇(人力推挽之车),或轝(人力肩负之乘具,若今轿子),或头上肩上担,皆可以。王子请得世尊须发而去,依世尊所示,随军装载,于是他征讨所到,无不得胜。王子还国,即用金银诸宝建佛发塔,此是世尊在世时之塔也。

【释义】剃发虽有技术,学之并不甚难,佛世尊现比丘身,守比丘律,并不讲究修饰,平常发匠皆能剃,何致于没有人敢剃呢?原来正法住世之时,人人知道敬佛,人人知道一点佛门规律;因为「出佛身血」是七逆重罪中第一重罪,七逆罪不通忏悔,只有堕无间地狱,亿劫受苦。发匠深怕剃时保不定不出血,故不敢剃。其实,做人与修持之道,肆无忌惮固然不可以,存心着意的求福避罪也不可以,这便是佛门修心的紧要关键,叫做「不着相」。优波离是天真烂漫的童子,比较没有求福避罪之心,故敢为佛剃发矣。

诸佛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故任何人供养承事于佛,瞻礼赞叹于佛者,其得福亦不可思议;是故童子为佛剃发,即证第四禅。王子奉佛须发,即战无不胜。第四禅者,色界十八天之上层九天也;行十善业,深修禅定,但未断见思惑者,生于此天。生此天者,已无饮食男女诸欲,但有色身(形体),故曰色界。童子于剃发时入第四禅。非必神游于四禅之天,但其静定境界,已证得四禅天之果耳。于此须注意者,童子对于佛语与父母告诫,皆柔顺奉行。王子征讨,必是征讨有罪与不用命,决非存心要吞并独霸,攫取人力物资者,如其不然,亦不得证四禅,不得获胜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心道法师: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心道法师: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师父说:我们常常喜欢用心生气,用心烦恼,又用心谈恋爱,用心做事业,用心做善事。 我们一直在用心呀!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你在烦恼,心一烦,念头就变得杂染污秽,跟着现象生起识别,随...

大师教你怎样冷静的挽回婚姻

大师教你怎样冷静的挽回婚姻

很多时候,当自己和老公大吵一架冷静后才发现,你们之间的矛盾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生活的压力太大,自己有每天都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打转,自己身为一个妻子的指责都没有做好。婚姻更是摇摇欲坠。怎么挽回失...

魏凤菊:转佛心,为我心。发心作佛,必定成佛

魏凤菊:转佛心,为我心。发心作佛,必定成佛

魏凤菊:转佛心,为我心。发心作佛,必定成佛 魏凤菊老师简介: 魏凤菊居士,河北保定人,女,现年45岁,身体健康,纯朴善良,吃苦耐劳,初中一年级文化,是一位很普通的农村妇女。魏居士2007年入佛门,...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有人念了佛号却感应不到任何加持?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有人念了佛号却感应不到任何加持?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有人念了佛号却感应不到任何加持? 问:经中说仅仅念几遍佛菩萨名号也会有很大的作用,为什么有人念了佛号却感应不到任何加持? 答:这种问题关键在自己的信心与恒心,圣尊们加持是无偏的。...

星云大师: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失败,重要的是弄清失败的原因

星云大师: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失败,重要的是弄清失败的原因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但成功与失败如影随形,是很难分开的。成功有成功的条件,失败也有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十点:一、虚荣者败:一个人好虚荣,不切实际,就容易失败。二、懈怠者败:懒惰懈怠、不求精...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_鉴真东渡故事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_鉴真东渡故事

相隔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素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千百年来,两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促进彼此之间的传统友谊。一千二百三十九年前,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以特殊使者的身份,为这种传统友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