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离心与菩提心

出离心与菩提心

有三种不同因果的人:一种是平凡的人,只想要得到现世利乐或來世生到更好的地方等等,则必须要有增上生心,力行十善业;另一种是中等的人,想要获得自己的解脱,不再轮回,则必须要有出离心;最后一种是殊胜的人,為了利他而希求全然证悟,发愿成佛,则须具备有菩提心。

修行就是出离轮回,解脱诸苦而成圣,直至成佛,故真正学佛的人须有出离心与菩提心,这是一切修行的基础。「出离」不是离开这里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而是出离烦恼有漏的境界。由怖畏三涂苦及生死苦,深知六道轮回苦不堪言,不但自苦,而且如父如母一切众生均在无常苦痛中,知苦、欲脱於苦,因此真心修行,而生出离心;由出离心而生大悲心,由大悲心而生菩提心。

如果没有出离心与菩提心,即使修再殊胜的法,也是徒劳无益。在没有具备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前提下,即使长期闭关修大法,也不能播下解脱的种子。所以,对任何一位修行人來说,出离心与菩提心都极為重要。

如果没有出离心与菩提心,即使念诵上亿遍的心咒,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故一切修法的关键在於出离心与菩提心。有不少人在没有修好出离心与菩提心,即盲目地念诵一些仪轨,以图获得收效,这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很多人因缺乏这些知见,只知道密法殊胜,就好高骛远,妄想不修加行而一步登天,疲於奔命到处接受灌顶,不亦乐乎地修法,最终却竹篮打水,收效甚微。这一切过失都是因為基础不牢所导致的结果,故学佛修行必须具备出离心与菩提心,这是显密的共同基础,是趋入一切修行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一切万法都随发心而定,如果一个人仅是為了今生今世的幸福快乐而修行,从未考虑过解脱、度生、成佛等等,既然发心已如此明白,那他所做的善业又怎能变成解脱之因呢?绝对不可能!

佛经中有如此的比喻:如果有一个人被饥饿所逼迫,正万般无奈地挣扎在生死线上,假如不立即进食,几分钟后就会被死神夺去生命。这时,如果让他到国王的宝库中去取宝,他首先应该选择什麼呢?绝对是食物。因為宝库中的其他金银珠宝虽然珍贵,却无法解决濒临饿死的困境。对此时此刻的他來说,价值昂贵的金银珠宝是毫无用处的。同样的道理,大法虽是殊胜,但对没有基础的人而言却太高深了,故当务之急还是先修习出离心和菩提心。

我们不必急於修持大法,而是要先生起坚定不移的出离心。若由於一时环境等因素,偶尔产生的出离心是不可靠的,故要反覆修习,一旦生起,就要令其稳固不退。生起出离心别无他途,唯有思惟暇满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业果道理等外四加行的修法。

我们容易了解人身万劫难得的道理,但是不易生起与暇满大义相应的心,若生起暇满大义的心,则於一刹那时,皆不令空过,於无义之事,必生追悔,就如商人血本不能生息,彼即痛悔不堪。又此生无常,决定是死,死后识性不灭,随业力流转,不得自在,而诸业中,我们又以恶业為多,故修死亡无常及流转之苦,令生出离心。

如果希求解脱的心念,能日日夜夜从不间断,就叫做生起真正的出离心。真正的出离心标准较高,凡夫一时难以做到,若以较低层次的出离心來说,其衡量标准则是:只求今生世间圆满及來世人天福报,此外便安於现状,得过且过,没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没有出离心的人。有出离心的人,可能偶尔也会有这些想法,或许也会喜欢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但是,在他的思想深处,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信念:「这些都不是生存的目的,只是一种临时的生活方式和手段,是可有可无的,我的最终目标是获得解脱!」如果能有这样的意识,就基本上可以算是具备了出离心。

出离心和菩提心的涵义十分深刻,若仅仅通过闻思是感受不到的,必须要亲自体会和实修,才能明白其内涵的伟大和必要。要知道:即使没有证悟、没有念诵上亿心咒、修观想不清楚,都不会有人说我们不是修行人。但是,如果缺失出离心和菩提心,那我们就真的不是修行人了!

有一位学者在乘船渡河时,问船夫说:「你懂不懂数学?」

船夫说:「我不懂!」

学者叹了一口气,说:「哦,那你的半个生命已经失去了!」接著又问:「你懂不懂哲学呢?」

船夫说:「我还是不懂!」

学者又叹了一口气,说:「那你又失去了半个生命!」

船行至河中间时,出了故障,立刻就要沉没了,船夫问学者:「你会不会游泳?」

学者说:「我不会!」

船夫不无遗憾地对学者说:「那你的整个生命都已经失去了!」

同样的,没有修持大法,虽然看似缺少很多,但实际上却并不缺少。反之,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那就真正是失去了一切,因為连修行的门径都没有趋入。所以,这两个基础非常重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中国教学方法的可贵和殊胜之处

净土法门法语:中国教学方法的可贵和殊胜之处

1古人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这个跟教育关系就大了——你念念不忘圣人君子的教诲,你自然就变成圣人君子;你喜欢跟善知识学习,你自然心善行善;你喜欢跟小人在一起,你不知不觉也变成小人,你会被环境染污...

悟殷法师:修证篇概论(上)

悟殷法师:修证篇概论(上)

修证篇概论(上)释悟殷部派佛教时代,学派的思想,是异义无边,要如何理解部派佛教,厘清彼此错综复杂的关系?笔者于〈部派思想概论〉,曾提及研读部派佛教的根本原则:以佛法“缘起”的本质与佛教的实践性为出发...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老笑什么呢?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老笑什么呢?

清觉禅寺有一位心明禅师,是一位盲人。他悟性很高,感应灵敏,对禅、对世间万象有另一种观察和体悟。而他脸上常年挂着的祥和微笑,更是令人为之动容。有一天,心明禅师正坐在寺院的石凳上晒太阳,有一位信众看到他...

积极劝导人们远离邪淫,是积累阴德非常好的方法

积极劝导人们远离邪淫,是积累阴德非常好的方法

积极劝导人们远离邪YIN,是积累阴德非常好的方法 积累阴德最好的方法 看到世人邪淫、婚外情等现象,相信这里的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心痛。 现在我有一篇文章,非常适合给暂时不信佛法的人看,从邪淫果报事例的...

乘宗法师:奉献自己,成就众生

乘宗法师:奉献自己,成就众生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的精神修持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我们的生命...

家居阳台布局有什么禁忌 这5大禁忌不要犯 不然破财

家居阳台布局有什么禁忌 这5大禁忌不要犯 不然破财

阳台是家中重要的通风跟采光通口,在家居风水中地位重要,不单会对居住者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并且也会对财运,事业运有影响。因此将家居阳台风水布局好有助于运势,当然想要布局好阳台风水,那么就不能触犯家居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