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吉话祥:发奋勤正行

发奋勤正行

「努力今生须了却,莫教永劫受余殃」

於道业上来论,学佛者在发奋勤正行上,有著二种正行法,即事修与理修上的四正行。所谓事修上的四正行即:

1. 亲近善士∶善人则亲近之,能助德行於身心。学道者应当好学不倦常常亲近善知识,基本上能了知善知识的德行,二能恒常思念善知识的功德,三必须如法亲近。

2. 听闻正法∶求法之心须急切,凡有闻法之缘当赶赴之,不得等闲视之。二须恭敬说法者,三当尊重正法。四闻法后心生乐意。

3. 如理作意∶闻法后已内自庆慰,并且要细心审察观照其要义。

4. 法随法行∶法是指涅槃,随法是指能证入涅槃的法。亦即是对佛法能一一体证。

「人生始而困穷,乃由悔奋,进由悔奋而习勤苦。因勤苦而知节俭,由节俭而能积储。自积储而渐至於富,富足之后,即生骄满,习豪奢,姿淫暴必至招祸变,而仍归困苦。理极透澈,读之当有所警惕也。」

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者,人称之为「流氓」。地方流氓频频制造问题,大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弄得社会不得安宁。此类无业游民带来社会负面的影响,就如一个失业率高的国家,也就是一个治安不安定的地方。失业与无业同样是滋生问题的温床,它就如瘟疫般迅速地蔓延伸展到四处。

社会求安定,就得赖於社群份子勤奋的精神,能刻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毅力。所谓的「强国先强民」,日本这个在二次世 界大战后吃了败仗的军事国,经过一段穷困艰苦的日子,很快地脱颖而出,成为亚洲的经济强国。其中的窍门就是靠了日本人的发奋图强精神,使到它能与欧美国家 媲美,其国的工业水准,可以与世界各工业国并驾齐驱。

勤奋在佛法里称为精进,其目的是对治放逸懒惰之心。佛陀教导四精进不懈法有:

1. 精勤学习。

2. 消除懒惰。

3. 提升敏捷力能对事物善於辨别其真伪。

4. 处事尽责尽力以赴,不假手於人。

安逸舒适的生活,久而久之很容易使人穷奢极欲,若是富贵人家必然会尽出玩世不恭的纨絝子弟。人喜欢懒惰安逸,定有 极困苦的日子到来。为防生活陷入腐败堕落,就得发奋勤正行,藉此削减使人尽失钱财的四非正行。即:(一)极度注重享受的奢侈生活;(二)喜好杯中物; (三)沈迷於赌博;(四)好结恶伴。

学佛者,除了在谋事上发奋以外,还要在自己的道业上发精进勇猛的心。所谓无常迅速,人生有著许多预测不到的事情会发生,古人道:

至於在理修上的四正行就有:

1. 诸根不掉:即摄收六根,以四正勤为主,即勤於心念思想上著手,促使能达到警策、 摄心、 护心及定心的功夫。

2. 受学学处:於戒法上的逐一逐一效行学习。

3. 悲愍有情:对众生常起怜悯爱护之心。

4. 於三宝所,勤修供养:护法斋僧之心不断不乏。

「花开花落又一年,人生几回月当圆;

打开名利无栓锁,精进修行好种莲!」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佛教是否赞成陈光标做慈善时的高调行为?

索达吉堪布:佛教是否赞成陈光标做慈善时的高调行为?

索达吉堪布:佛教是否赞成陈光标做慈善时的高调行为?(四)问:现在有个慈善家叫陈光标,捐出的善款已达几亿人民币。但他做慈善非常高调,比如,他会砸掉自己的大奔,要求员工和他一起骑单车上下班,以此提倡低碳...

佛教小故事:一切皆禅

佛教小故事:一切皆禅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  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  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能不小喔...

地藏菩萨感应录:菩萨慈悲悯众生,诸多眷顾深感恩

地藏菩萨感应录:菩萨慈悲悯众生,诸多眷顾深感恩

1998年的正月初七,是我生命历程中的转折点,有一位朋友来我公司造访,告诉我说她初九要去九华山,我一听,好欢喜,说我要去黄山,正好我们可以结伴同行。立刻订了与她同一航班的机票,初九一大早我们就飞往合...

阿'秋FW这些简短朴素的甘露妙语,就像一颗颗珠玉,句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像人生路上的明灯,足以燃亮您和您身边人的生命。不管您是不是信仰佛教,希望这些甘露妙语成为您生命中的良友,能对您的生命有所帮助和启发。

1、一个人能够在现世中遇到一位证得究竟智慧的上师,依止他,经由他的指导而生起强烈的出离心与菩提心,并通过亲近上师身语意而涌现对实修实证的渴慕,进而全身心地摈弃今生,把自己投入到实证的行为中去,才是真正的暇满难得之人生。你们观察一下苦难的六道,相对于多如尘埃般的堕落恶道的众生,能够再次做人的有多少?做人后能够学习佛法的有多少?学佛的人中能获得上师摄授修行的有多少?修行的人中切切实实实修实证的有多少?通过实修实证获得解脱的又有多少?

 2、一个真正追求解脱的人,若欲不忘失动机而又能精进修行,并从现世中获取利益,则倾刻不要忘失出离心的要义:轮回的苦、空、无常。人总是在为追求快乐而努力生存,而你可否认真思维过自己所追求的任何一件大或小的事物能否恒久不变,永远把握?痛苦多来自于自己不曾仔细观察并思维一切事物的无常本性。由于无常的诸多变化,苦便产生,更产生了由苦所生的更多痛苦。

3、死亡并非象你臆想的那样缓慢而充满规律,它所出现的方式、因缘及时间永远是无法确定的,由于死期的不定,你又怎能保证明年、明天或下一刻自己不是在恶道中辗转呻吟?所以死亡不会等待谁浪费了大量时间,还能轻松充分地做好迎接它的准备后,珊珊来迟。故当你看到死亡的迅猛与怖畏后,要放下对世间的追逐与执著,努力修行以图改变命运啊!

4、由六道所构成的芸芸众生,有谁能够避免生、老、病、死的规律?有谁可以远离求而不得、怨憎相会、与爱别离的痛苦?又有谁可以遭受到这一切后,仍然觉得生命不是危脆和难以决定的?故当你观察到一切众生的寿命无常后,要放下对世法的追逐与执著,它对我们毫无意义啊!

  5、万物有出现必有毁败,有积聚必有失尽,一切诸法没有恒常而又坚固的,所以你在活着时要时常思维三恶道的痛苦。我们一旦失去今生,就马上要为活着时的贪嗔痴付出代价,想想再次获得人身的艰难,又何必追逐于世间的种种执著,要在还能改变下堕命运时把握机会啊!——努力修行,不被轮回所选择!

 6、众生的生命如此无常,贤圣的存在与消失亦同样无常。曾经有多少师佛和不可思议的智者已获四大自在,神通变异的能力,能在天空如同鸟儿一般自由飞翔,在水中犹如鱼儿往来悠游。即便当初他们曾将世界自在地尽握掌中,现在能留给世人的仍然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因此当你体会到上师在轮回中所显现的无常本性后,要放下对世法的追逐与执著,并以实修实证的行为好好珍惜与明师相遇的每个刹那啊!

 7、总之,追求现世的安乐,忘记此后的道路,则乐一时而苦永世。追求出离轮回,现世辛苦无比,则苦一时而乐永世,这样的苦乐,望谛听者闻而思惟,摈弃今生!

 8、其实外在的轮回是内在烦恼的显现,故而出离轮回的意思是说,出离于我们对妄想的执着。执着产生了无常和苦,这就是你需要去得见清净本性的原因!而摈弃今生的实际做为,就是建立一个明智正确的缘起,那么就从破除修行者最大的妄念执着--区分宗派、师门、党类的概念开始,创立自己粉碎一切分别执着、具足大出离的因缘。

 9、具备大慈大悲,拔除一切众生轮回、烦恼及给予他们以解脱成佛的目的与动机,是你自己拔除轮回、烦恼并且解脱成佛的关键要诀。因为在所有修持所获得的功德之中,身、语的功德并非最大,且由于分别妄念的作用,由之产生的功德也是无常的。所以真正的善良绝不能掺杂世法八风的目的,不能为了世法八风的利益而去建立功德,这样的功德也是不足以令人解脱的。想要建立不是无常并且清净恒久地为自己所把握的功德,除非是内心深处生起了真正的慈悲心与菩提心。

 10、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一不是由菩提心的摄持而获成就的。以此发心的殊胜,努力兑现让众生成佛的誓言并实践上师恩赐的教授,以维护菩提心的善根。在相续中不间断的行持,以至于逐渐破除了修行与不修行时的界限,于日常生活、任何功用中不断修行,形成三昧的力量。然后终有一日,得见并安住于本性之中,这便是正行的殊胜。

11、就所建立的功德而言,无论做任何大或小的好事,若心中只有自己,仅能获得相应的一份功德;若心中有十个人,则所获功德会自然增长至十倍;若心中有千万亿人,所获功德则是百千万亿倍。可想而知,当把功德发心回向于无量众生时,内在产生的功德,即便是佛菩萨也难以描述和称量了的。

 12、发心、正行与回向时,都应有世俗菩提心摄持的部分及胜义菩提心摄持的部分。由前者而引发自己与一切众生成就化身与报身的功德,由后者成就证悟法身的境界。这样的话,由于从始至终都有菩提心所摄持故,建立了修道的发心殊胜、正行殊胜与回向殊胜。这三种殊胜的直接利益便是将自己所做的一切功德,最大程度地利益了师、佛、众生及自身的解脱成佛,否则,它们会成为有漏的人天福报,沦为无常的牺牲品。 
       
 13、在远离慈悲心的修持中,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他人过失的习气;其次,由于经常观照到他人的不好而滋养对于自我的骄傲我慢;然后,又由于修行者内心充满对于自我的执着而越修行越难以与法相应,并滋生许多烦恼与贪嗔痴了。修行的目的,即修好自己的内心并引发正确的行为以致于解脱,而当你流于越修越烦恼的弊端时,就要切切警醒自己是否远离或尚未生起真正的慈悲心,并且要清楚地明白自己又为何不能解脱了。

   14、假如你是一个充满慈悲的人,势必会破除自己对一切好与坏,是与非的概念的执著。因为当你遭遇到逆境与不幸时,出于慈悲你会欣然利用这种痛苦而发愿说"我今受此苦,众生不复受",并以代受众生的痛苦而为美事。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绝不会只追求生命中好的层面而拒绝不好的层面。当你在相续中不断修习"自己的一切好供养众生,众生的一切坏愿自己代受"的自他相换时,将会净除自己无始劫来无量的业力障碍。这样做的话,即便此生不能究竟解脱,来生也会成为一个有智慧并具备救度众生能力的人。一切好与不好都将成为自己对众生产生更大更强烈的慈悲的泉源,而慈悲心会自然消除你对于自我的执著,这样,你距离得见清净本性的机会,还会远吗?

 15、发心和证果的刹那,可以获得相同的功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是因为生起了清净的菩提心,并由这种让一切众生成佛的愿力,使得自己生起广大精进的勇猛之心。以观见无常而无畏于修行的劳顿辛苦,以相续的悲心而断除我执与法执,终于以圆满证悟本性而救度了无量众生。故而你们要爱护一切父母众生胜过于爱护自己,千万不要做任何伤害众生利益的事情。

句句震撼人心---阿'秋FW开示

阿'秋FW这些简短朴素的甘露妙语,就像一颗颗珠玉,句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像人生路上的明灯,足以燃亮您和您身边人的生命。不管您是不是信仰佛教,希望这些甘露妙语成为您生命中的良友,能对您的生命有所帮助...

日本人与盛唐气象

日本人与盛唐气象

日本人与盛唐气象某酒店大堂的电梯坏了,大堂经理气急败坏地打电话给三菱的服务部。15分钟后,三菱公司的维修队来了,带头的那个人鞠躬道歉说:对不起,我们的错。然后,他们开始检查。那个领队乘着电梯,从一楼...

湛如法师:中日韩佛教的社会责任任重道远

湛如法师:中日韩佛教的社会责任任重道远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当今世界正日益变为一个地球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许多利益的同时,各种全球性的危机也日益突出。本文作者湛如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副教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