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不杀

杀生的「生」,是指一切有生命能活动的动物。牛羊鸡狗,蚊虫蝼蚁,固然都是动物,人也是动物之一,不过人类比较有理智,所以為万物之灵长。凡是用刀、枪、毒药,或任何一种残忍的手段,去杀害人或其他的生物,这都叫做「杀生」。杀害的方法:如果是自己亲身去杀的,这是身业犯罪;如果是指使或者口头同意别人去杀害的,这是口业犯罪;如果是见杀随喜,也就是说看到别人在杀害,自己内心起欢喜的,如见到别人打架,在心里头呐喊:「打!打!让他死!让他死!」这是意业犯罪。对佛教來说,以上皆是违犯了「不杀生」的戒法。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城的只园精舍时,有一天到外地去,途中看到许多儿童在水边玩鱼,佛陀就问那些儿童说:「孩子!你们怕不怕苦?苦对你们好不好?」

那些儿童回答说:「啊!佛陀,我们很怕痛苦,我们不愿意受苦。」

佛陀听了以后,就对他们说:「你们不愿受苦,你们要知道一切有生命的动物都和你们一样害怕痛苦,你们不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众生的痛苦上。」

一切众生,只要是有生命的,谁不贪生?人是万物之灵,知道要求长寿,保全生命,其他的生物虽然不比人类聪明,但是求生之心对於所有的众生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当人类要伤害它们的时候,便知道赶紧逃命,当它们饥饿的时候,也知道四处寻食,这种种的表现都是告诉我们,不要杀害它们,因為它们也是要活下去的。

杀生是十恶业之一,也是根本大戒之一,在佛法戒律中是绝对禁止的。造了杀害众生的恶业,必然堕落恶道受种种的苦,等於是杀害自己,我们何苦造业來杀害自己呢?持戒是一种福业,能够持守戒法,止恶行善,这比布施身外之物更加殊胜,自己愿意克制自己的私欲,以自己的心去推度、体会别人乃至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永具安乐,愿一切众生永离众苦,这种的心情,就是佛教「与乐拔苦」的慈悲精神。

佛法流行世间,首先就是為了实现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和乐生存,因為三界六道的有情均是自己多生累劫的亲人,為了尊重个体的生存,所以不得杀生,包括自杀。如果不是故意存心的误杀,不构成重罪,但是也负有责任,在杀害众生当中,以故意杀人的罪业最重。对於杀人,政府固然有专条的法律,但是法律只能制裁於凶杀案成立以后,佛教不杀生的戒律却是可以制止於凶杀案未成立以前,因為持戒的人就不会去杀人了。法律上只能一命抵一命,而不能一命抵多命,一个人如果杀了两条人命以上,或者消灭了杀人的证据,法律就无法裁判。但是,在因果报应來说,一人杀了许多人,必定要多生多世去偿还命债,消灭了证据,也许一时可以逃避法律,但绝不能逃脱因果律,所以我们应该知所戒慎。

在《大智度论》中记载,佛陀曾向一位名叫难提迦的居士,谈到杀生的罪状。

佛说:「杀生有十罪,何等為十?

一者、心常怀毒,世世不绝;

二者、众生憎恶,眼不喜见;

三者、常怀恶念,思惟恶事;

四者、众生畏之,如见蛇虎;

五者、睡时心怖,觉亦不安;

六者、常有恶梦;

七者、命终之时,狂怖恶死;

八者、种短命业因缘;

九者、身坏命终,堕泥犁(地狱)中;

十者、若生為人,常当短命。」

众生因為我执、我见太重,一切动作往往有害别人,现在造恶因,将來必定受苦果,合起來看,正是损人又损己。损害别人的事,我们不去做,不造恶因,将來也没有苦果,这正是利人又利己。所以,我们应该发慈悲心,断恶修善,多积善德,培植福业,这才是学佛修行的根本。

相关文章

无意杀生、错杀、误杀是否也有因果业报?[拉珍文集] 基本文理都不通,难怪乱讲经义喜好杀生 果报惨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济公活佛传奇录:第十七回 死夫妻订盟后世 勇将军转蠢成灵

佛教故事:济公活佛传奇录:第十七回 死夫妻订盟后世 勇将军转蠢成灵

第十七回 死夫妻订盟后世 勇将军转蠢成灵话说这玉髓香,乃是三年前,外国进贡来的一种异香,朝廷取来烧过了,就吩咐冯太尉收好,太尉奉旨就收放在宝藏库中第七口柜内。到了上年中秋夜,皇上圣体不安,皇太后取出...

索达吉堪布: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对自己有利与否?

索达吉堪布: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对自己有利与否?

索达吉堪布: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对自己有利与否? 问: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对自己有利与否?答:按《瑜伽师地论》中的观点,正论分三种:具义论、离苦论、励修论。 邪论有六种:一、无义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这个自了汉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这个自了汉

黄檗希运游天台山时,路上遇到一僧人,那僧人和他一见如故,谈笑风生。黄檗希运感到很奇怪,仔细观察,只见那僧目光射人,非同凡响,便一道同行。行至不远,来到一山涧边。当时涧水暴涨,二人放下斗笠、拄杖,黄檗...

净土法门法语:人为什么不要怕鬼?

净土法门法语:人为什么不要怕鬼?

1 我们世间人常讲胆小鬼,鬼确实胆小。很多人怕鬼,错了,鬼怕人才是对的。谚语常讲“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害怕。你愈是怕他,他愈欺负你。他胆小,你比他还胆小,他瞧不...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36、贪取天眼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36、贪取天眼

36、贪取天眼贪心是人类的天性,可是贪也有善贪恶贪,有正贪与邪贪。多数的人都是为了自私自利而贪。为了财色名利多多亦善而引起了造恶的行为,所以佛经说贪嗔痴为三毒了。从前有一位修道的人,在寂静的山中苦修...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今世的丈夫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今世的丈夫

今世的丈夫从前有个书生,因为他深爱的女子和别人成婚而一病不起,气息奄奄。这时,有一位云游高僧恰好路过,拿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大海边,一名遇害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第一个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