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 常见己过

过去有两户人家,是隔壁邻居。张家的人,大家和乐相处,天天过著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隔壁李家的人,刚好相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可以说是弄得鸡犬不宁,无法过日子。

有一天,李家的人跑来问张家的人说:“你们一家人为什么不吵闹,能够和睦相处呢?”

张家的人就对他说:“因为我们一家人都认为自己是做错事的人,所以能够互相忍耐,相安无事。而你们一家人都自以为自己是好人,因此就常常争论不休,大打出手。”

李家的人听不出其中的意思,问道:“这是什么道理呢?”

张家的人就向他解释说:“譬如这里放有一个茶杯,一个人不小心将它打破了。打破杯子的人不愿意认错,还理直气壮的大声骂道:‘是谁将杯子放在这里的?’放杯子的人也不甘示弱地大声说:‘是我放的,你为什么不小心要把它打破?’两个人都不肯退让,总认为自己没有过错,僵持不下,当然就吵闹打架。反过来,如果打破杯子的人能够道歉说:‘对不起,是我疏忽打坏了杯子。’对方一听也马上回答说:‘这不能怪你,是我不应该把杯子放在这里,害你打破。’像这样两个人彼此愿意坦白承认自己的过失,互相礼让,这样怎会吵吵闹闹呢?”

世间一般人的心理,总以为我是好人,别人是坏人。我怀才不遇,怪天下的人都辜负我。我很伟大,别人都很渺小。我所做的事都是对的,而别人可以说都一无是处。快乐我来享受,痛苦由你承担。只要我富裕,别人贫苦没我的事。如果每个人都抱持这种自私自利的观念,那么我们生存的社会,就会充满纷争不安,自己也无法过著幸福的日子。

六祖惠能大师曾经说过:“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世间的人,如果想要修学佛道,一切法门都不妨,要紧的是自己要时常自我反省,看看有没有什么过失?这样就契合了佛教的义理。也就是说,学佛的人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检讨自己。能够反观自心,知道自己的过失在那里?如果连过失在那里都不知道,怎有可能改过呢?有过而不能改,又如何能够超脱呢?佛法教人改过向善,改之又改,改到真正无过可改,不执一切,使心地清澈,一片灵明,自然能与佛心相应。

人类纷争主要的原因,都是由于无法时常观察自己的过失,反求诸己,所谓“不见己过,只见人非”,对自己很宽厚,对别人很严酷。因此,一直没有机会认识自己,面对自己,当然也无法在心境上有所提升和成长。

“常自见己过”的重点在于回光返照。想一想:江河因为有回流,所以觉得更深远;高山因为有回峰,所以觉得更壮观;洗衣机因为有回漩,所以能清净污垢;太阳因为有折射,所以才出现彩虹。人的思想也因为有回转,才显出智慧更高超。回就是归,修行就是因为有回归,所以才真正进入另一种境界。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蓦然回首,反观自省,直下照见自心本性,那么思想行为就不会歪邪偏激,误己误人,可以依正知见,中道而行,这就是人生的一种提升,也是修道的目的。

修养的进步,是在逐渐摆脱情绪反应的束缚,解脱自我主观的支配,以冷静的心情来应变动乱,以判断的思考来明辨是非,以热诚的态度来待人接物。

一个人能够观察自己,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好和坏;一个人能够勉励自己,就可以见到自己的对与错。一个人能够看出自己的坏和错,那就是对自己的态度非常客观,这个人才可以说在他的人生当中,有一个大转变,也才可以说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声明: 以上内容为笔者个人理解和分享,仅供参考。一切正确法义最终以南无羌佛 亲说法音为准。)

相关文章

我修行的蜕变诵地藏王菩萨圣号会召来鬼吗?父亲绝情离世的背后我的苦难不是宿命,只为了母亲不再受苦相信佛法 依教奉行 命运可以重启秘密不是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还有他知道一个善念就是一颗菩提的种子|小女孩的善良举动, 改变了妈妈如果失去了日常的修行,就不会有定力可言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一辈子的恩情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一辈子的恩情

一辈子的恩情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却视而不见。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

怎样挽回一个人?需要注意的点

怎样挽回一个人?需要注意的点

当一个人想要挽回另一个人的时候,内心往往是不舍的,内心是无比的焦虑的,害怕失去这个人。但是挽回是需要讲求方式的,如果你用错了方法或者没有注意到该注意的点,那么你的挽回会寸步难行,今天小编教大家怎样挽...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悔过得生愿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悔过得生愿

悔过得生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剎。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

达真堪布:学佛后能否化妆打扮

达真堪布:学佛后能否化妆打扮

达真堪布:学佛后能否化妆打扮 学佛以后,能否化妆、打扮?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化妆后的面孔容易搅乱自他的心,容易引起邪念,引发不净的行为,造作恶业。但善恶的关键是心态,化妆不化妆也要看发心。若是念头...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一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一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一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阿弥陀佛!今天是非常殊胜难得的日子,我们一起在此地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学习净土宗最重要的一部经典,《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

星云法师:上中前的人生

星云法师:上中前的人生

有一种人,一生都喜欢做“上、中、前”:吃饭喜欢坐在上首;照相喜欢坐在中间;走路喜欢走在前面。你有注意到,在你左右身旁的朋友里,有这样的人吗? 吃饭坐在上首,表示自己的地位;但是也要知道,自己的修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