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他死后升天,只因做了这三件事

有一位在净居天的居士,名字叫做手,他一心想到人间礼拜佛陀,希望能够听闻佛陀的开示。然而,天人的身体非常地柔软微细,所以无法站立于人世间。于是,佛陀教导这位手居士说:人的身体是粗糙坚硬的,你要先转化自己的色身如世间人一样,这可藉观想世间大地的相状而达成。

这位手居士立即听从佛陀的开示,专心观照,转化自己柔软的身体,最后终于如其所愿,以五体投地礼向佛恭敬礼拜。佛陀问手居士说:你曾经不厌不倦地做过哪些事情,才能让你有此福报生在净居天呢?

手居士恭敬的回答说:我曾经努力精进,毫不懈怠地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供养及瞻仰诸佛,我不曾有过厌倦。第二件事情,对于听经闻法,我总不厌倦的反覆听闻。第三件事情,无有疲厌的供养僧众一切所需,所以今日我才能有此福报生于净居天。

佛陀也藉此因缘教诫弟子们,修行就是要对法有坚定的信心,即使是已证果位的声闻与菩萨,仍是不断地反覆薰修,从听经闻法中,检视自心,去除无明烦恼。所以大众若能以此惕励,修行必能有所成就。

本典故摘自:《大智度论˙卷十》

故事省思:

佛陀有教无类,依众生根机开展八万四千法门,为的就是要让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只要我们对法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依循佛陀的教法如实修行,最后必能脱离苦海,航向光明的未来。如同古德所说信满成佛,修行学佛一定要信、愿、行,有深厚的信心,持之以恒的愿力,再加上落实在生活中的行动力,这一生必定有所成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学基础: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佛学基础: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心法,心作用的根本主体,自在线取各自所对境界,起分别虑知之作用。造善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由此心,又叫心王,共八种识,识是心的别名,本义为了别,了谓觉了,别调分另u,能...

出生的时候碰到这些漏财八字 即使努力赚钱也存不到钱

出生的时候碰到这些漏财八字 即使努力赚钱也存不到钱

基本上我们每天都要与金钱碰面,因为有钱才能生活。吃饭,生活和旅行都需要钱,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会投入到辛勤的劳动和工作中。有很多人忙于赚钱,但钱财快来快去,不能留下来,这就是漏财的现象,没有什么财富积累...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蔡顺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蔡顺

蔡顺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

现代菩萨的风姿

现代菩萨的风姿

‘现代菩萨的风姿’,收录近百年佛教史上出家、在家二众奉行菩萨道的殊胜事迹。在家众有优婆塞杨仁山、李炳南、赵朴初、严宽祜等;优婆夷孙张清扬、张姚宏影等;出家众有太虚大师、慈航菩萨、台湾的妙果法师、...

高明道老师:谈谈「止观等持」(上)�

高明道老师:谈谈「止观等持」(上)�

高明道老师:谈谈「止观等持」(上)最近于某读书会因缘下,看到两位佛研所毕业、多闻博学的伙伴讨论起「止观等持」一句,场面精彩,令人欢喜。不过,当我得知该句「在中国佛教的道场常听到」时,内心颇感震撼:近...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和尚与苹果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和尚与苹果

和尚与苹果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