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今生最终的那一天可以坦然面对,该从何处入手?

学佛的人,都知道无常的道理。无常就是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但是明白了无常的道理,很多时候,却并没有升起无常实相,没有意识我们的生命又是多么的脆弱和短暂,时间在多么快地飞逝。

而我们修行人又需要种下多少的实相功德,做出多少的努力,才能和累生累世的业力相对抗。心境、证境需要有多么大的提升,才能达成了生脱死这个目标。而世间上短暂的快乐,这个让人沉湎的敌人,会很快、很容易就把无常的心境一下子覆盖,让我们又醉迷在了世间法中,执着于要怎么赚钱,怎么事业发展,怎么又学好佛法还要做好世间法,乃至把孩子培养出来,去继承自己的家业……亦没想到在做这些事,想这些问题的时候,又少活了那么长的时间。

时间不会回头,人生没有如果,多少的悔不当初、多少的幡然醒悟都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难道我们也要步芸芸众生蹉跎一生的后尘吗?如此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难道我们真的无畏轮回的痛苦、无畏三恶道的痛苦吗?

努力回想我们的生命在花开花谢四季往来中已经走过了多少岁月?在匆促的岁月里我们有多少快乐无忧?多少光阴似锦?!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遗憾、煎熬、失落中度过,甚至被彷徨无助和绝望碾压过,可以说远离了佛法的修持,无论怎样的人生到头来都是一个下场,没有光明可言,如此我们又何苦紧执不放呢?

当然我们生活在红尘中,不可能脱离俗世尘劳,但既然选择了学佛修行,就不应该停下学佛修行的脚步,认清学佛与俗事的主次,不被尘俗杂事所牵染,以一颗真正寻求解脱的心和真诚的愿力来对抗我们无始的业力,以此心态看淡世间,孜孜不倦求解脱。

有了这样的心态,警惕自己不要在尘俗杂事中被牵引,还要深刻体悟“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深意,理解什么叫行住坐卧都是修行?什么叫世间法就是佛法?

个人浅见理解,修行修的是点点滴滴。包含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思维升起,一个知见的产生,是不是都依《极圣解脱大手印》和《什么叫修行》去做了。要想把自己修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符合净土的标准,只有在红尘里摸爬滚打,对境修习来审查,否则怎么知道自己心境和行为的进与退呢?

修行不是靠读诵万遍经文或者静坐观想出来的,是靠学懂法义之后,依教奉行,实际行持做出来的。所以,在我们明白无常,恐惧无常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放下世俗的牵绊,一心用在学佛上,专注在修好行上,让修行路上的琐事变成锻炼我们的魔,感恩这些魔,来成就我。在与魔过招的过程中,我已不断提升了自己。告诉自己,我绝不会被魔所染,被他戏弄迷惑、被他拖着走浪费时间,或生出各种我执;相反,我会生出与魔过招,战胜魔,其乐无穷的法喜觉照,如此不断熏习,我们才有可能打败无常,跳出无常的轨道。

红尘俗世,奔赴在无常路上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场终将消逝的烟云。正如《桃花扇》里的名言“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所以红尘俗世里没有什么是我们能紧紧抓住的,除了珍惜有限的时光,珍惜难得的法缘好好修学,我们别无选择。

时光不会倒流,无常中的我们,余生禁不起等待,为了在今生最终的那天,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同修们,升起正念,抓紧时间努力精进吧。

撰文:聚沙成塔
编辑:向阳花、篱菊半开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严守五戒,行持十善,常念礼拜南无观世音菩萨!!!,恭敬念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六字大明咒》、《大悲咒》,增益福慧,健康长寿,平安吉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高振农教授:梁启超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梁启超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梁启超的佛学思想高振农梁启超(公元1873—192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有名人物,在政治上和学术上都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政治上,他从1895年“公车上书”初露头角起,于戊戌变法时期,作为...

真实佛法在人间 眉间金刚毛大曝光

真实佛法在人间 眉间金刚毛大曝光

文.图∕丁舜怡古人尝言:“临邛道上红都客,能以精神治魂魄。”此虽千古流传之言,但真正能其所见的寥若晨星,而记者却有幸身为其一,亲证佛法修实成果。四月间的临邛,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在友人观修和尚的陪同...

心地的垦植

心地的垦植

心地的垦植秋天,来稻成熟,野外一片金黄,农人聚集,庆祝丰收,大地洋溢着一片欢乐。佛陀来到农庄,许多人都恭敬地赡养他。只有一个生性固执的农人,十分生气,他盛怒道:我们日常平凡勤力耕种,才有今天的收成,...

造地藏菩萨像礼拜将永远不下地狱

造地藏菩萨像礼拜将永远不下地狱

造地藏菩萨像礼拜将永远不下地狱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地藏经...

童子命都是几月出生的

童子命都是几月出生的

童子命,有两种说法:1、童子命是道教典籍记载为妖邪附体的一种形式,即童年附体,意思是人从童年时期开始,就被妖邪潜伏进身体。 民间传说童子命是前世某种形态生命转世投胎而来;其中,民间传说童子的来历(五...

口业如山,谨语慎言

口业如山,谨语慎言

口业如山,谨语慎言不探人隐私,隐恶扬善方君子沧州有一姓蔡的瞎子,每次半夜经过南山楼的楼下,就有一老先生邀请他弹唱对饮。渐渐熟识后,也偶而到蔡家共饮。他自称姓蒲,江西人,因为卖瓷器到沧州来。 后来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