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少福报可以随意挥霍?

关于一个人福报大小,民间有 “命里八尺难求一丈”之说。其实,对于一个不修行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个定数,但对于虔诚修行学佛的人来说就没有这个定数束缚了,因为这是因果使然。修行人由于能够离避远恶,众善奉行,所以福报就会不断地增益,只是世人不明因果道理,不知道按因果律去改变这个定数而已,这也是佛法因果道理与宿命论的本质区别。

既然福报是因果,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对待自己的福报?可以随意挥霍浪费?

对于普通众生,有限的福报肯定经不起挥霍浪费;对于修行人来说更不可以自恃福报增长而随意挥霍,错谬因果。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极圣解脱大手印》中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人身和一切,皆因为父母所生,父母教养、哺育我们,娑婆世界群情奋力,各功所能,辛苦劳累,功德巍巍,相互造就生活之园,随处随地皆是众生功德所聚,我今方有安处,我今方有衣食,……”

由此可见,我们的福报离不开众生的造就和辛苦劳累,所以当我们随意挥霍浪费的时候,我们毁掉的是众生的付出,众生的功德所聚。离开了众生,我们自己有限的能力根本无法满足我们吃穿住行坐卧的一切享用,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无视众生的付出,辜负他们的辛劳,挥霍他们的功德?!所以只有珍惜福报,努力为众生服务才是彼此偿报,互结善缘。

佛陀、佛母的日常生活你无法想象,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佛陀、佛母和两位法王,都是国际顶尖的艺术家,他们任何人的任何一幅作品拿出来都是艺术界的天价,对于这样的家庭,他们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情形,相信多数人都会觉得应是相当优渥吧。

事实上对于家务佛母都是亲力亲为,做饭用过的剩水不是浇花就是冲厕所;饭菜当天吃不了就留着第二天吃,从来没有随意浪费任何一点资源;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祂们连个餐桌都没有,吃饭就在灶台上站着吃;佛陀办公的地方就在走廊尽头三四平方米的地方,佛母画画的地方也是非常狭小,除了桌子几乎没什么地方了,条件非常的简陋;佛陀的鞋子坏了也舍不得买一双,床上的毯子也是补了又补。

佛陀的司机讲:“佛陀吃饭用过的牙签,都不舍得扔,去卫生间放在台面上,弟子说放在台上都脏了,别要了,佛陀说没关系的,洗洗还能用;湿纸巾也是用过后,拿在手里洗洗,反复使用,也不轻易扔掉……”

这只是他们生活的点滴,还有太多我们不及细说,他们巨额的钱财都用来利益众生,救助贫困,捐助寺庙等等。

学习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什么叫修行》我们知道,佛弟子学佛修行,所依缘的对象是佛陀,以佛陀的完美觉位作为我们修持相应的楷模。事实也是如此,佛陀在方方面面都为众生做出了表率。

反观我们自己的福报,相形之下我们有几个不是可怜的小穷酸?可是我们都做了些什么?追求享乐,追求精致,追求时尚,不和口味就扔掉,衣服鞋袜不够时尚就扔掉……对于自己的东西可能还会有几分节制,但对于集体或他人的东西,又有多少人懂得爱惜?

“预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好好想想因果的道理吧,如是因如是果。如果我们继续任由自己抛洒浪费,再多的福报也会有耗尽的一天,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迟早会花完的,剩下的就是贫穷苦楚。

“不懂得珍惜就不配拥有”!让我们真正地以佛陀佛母为楷模,从心底里学会珍惜吧,知足少欲勤俭节约,把自己的精力和福报多用在利益众生上,用在自他的成就解脱上吧!

撰文:淡泊
编辑:蓝馨 篱菊半开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严守五戒,行持十善,常念礼拜南无观世音菩萨!!!,恭敬念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六字大明咒》、《大悲咒》,增益福慧,健康长寿,平安吉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素食交友34季】6位素友希望寻找那个TA,里面有没有你想要遇见的人~

【素食交友34季】6位素友希望寻找那个TA,里面有没有你想要遇见的人~

大家好,又到了星期六,咱们素食交友的时刻啦!今天有6位新素友介绍给大家认识,来看看有没有你要找的ta吧~如果你想要认识其他的素食者或者future vegetairian(未来的素食者), 与全球各...

饮食调理治健忘

饮食调理治健忘

核桃 核桃果仁内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可营养大脑,促进细胞的生长,延缓脑细胞的衰老进程,提高思维能力。每次1~2个核桃,每日2次,生吃,可增强记忆,消除疲劳,使大脑功能恢复正...

探秘生死轮回的启蒙书·前世今生:第六章 未知死,焉知生(1)

探秘生死轮回的启蒙书·前世今生:第六章 未知死,焉知生(1)

第六章 未知死,焉知生(1)我现在把凯瑟琳每周的会诊排在一天的最后,因为每次都长达几小时。过了一周她再来时,脸上仍有那种平静的表情。她和她父亲通了电话,没有特别说什么,但是,她以她的方式原谅了他。我...

兄弟的改变

兄弟的改变

兄弟的改变古印度的舍卫国中,有一位辛苦的父亲,独力抚养一对兄弟。兄弟俩感情很不好,从小打打闹闹,谁也不让谁,若是父亲告诫哥哥要慈爱幼弟,哥哥则会顶嘴说道:「你看你多偏心,专疼小儿子。」父亲只好转而教...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朋友集(一)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朋友集(一)

朋友集(一)森,文笔好,磊爱看;磊,琴声佳,森爱听;俩人惺惺相惜。后来,笔友出事,森受牵连;众友躲之不及,唯磊独信森无辜,更亲之;森果然清白。再后来,森发达,磊仍布衣;磊的上司找森办事,事成,欲重谢...

恭敬延寿的长者子

恭敬延寿的长者子

恭敬延寿的长者子恭敬顶礼获福无量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年纪大约五、六岁,有一命相师为他看相,发现他很有福德,只可惜寿命太短,长者便带著儿子到外道六师的住所,希望为儿子求长寿,结果外道六师纷纷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