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与道家养生学

庄周是战国时的文学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继承人,他以其代表作《在于》(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从这点上说,在子真是功不可没的。《庄子》一书思想博大精深,文字雄奇,既是重要的哲学名著,又堪称不可多得的文学范本。明代张良珂有一首《在周墓怀古》诗,高度评价了在子之为人及其重要的学术贡献:“读罢南华锦绣文,焚书肃拜在周坟。贤愚自古皆归土,谁似先生百世闻。”本文主要阐述在周在继承与发展道家养生(气功)学方面的一些重要成就。

一、与老子一样,在于提出了人的精神可以不依赖外物而获得充分的、“绝对”的、自由的主张。老于曾把这一思想在《道德经》中用“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八个字概括。在于则更进一步,他大力鼓吹精神“绝对自由”的境界,并提出获得这种自由的方法。这在其名篇《逍遥游》一文中看得最为分明。文中说像蝇鹏这样的大鸟,活动范围如此宽广,声威如此巨大,也只能局限于有限宇宙的狭小区域内,而且还要以“羊角”飓风作为凭藉,更何况绸、学鸠、斥鹤这类小虫小鸟了,它们的飞舞都称不上是“逍遥游”。文中还作出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著名结论,意思是说精神与万化冥合,心同于宇宙,这样宇宙有多大,我就有多大,宇宙有多小,我也会有多小,这才能够做到“逍遥游”。在《秋水》这篇文章中又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的话语来完善这一思想。每听人说气功修炼在于修炼境界,“境界大,世界小”,可见庄子为我们描绘出了多么洪阔无边的精神境界啊。如果境界不开阔,执着于一人、一事、一时、一地,荣辱得失耿耿于怀,纵使严加修持,也会不见起色,并且无助于养生。“超越于得失之外”,以及“有容乃大”。读《在子》,特别是读《逍遥游》,我们会更深切地体悟到这种人生哲理。

二、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在于更明确地提出道家“人世”的思想与法则。我们都熟悉中学课本中入选的庄子《庖丁解牛》这篇著名散文,其中出现的“游刃有余”一词已作为成语被长久地保留下来。一般说来,道家是主张避世的,即所谓“逃避现实矛盾”,其实从这篇文章看来并不是这样。由“游刃有余”的情景、我们不是可以想见道家所倡导的那种进退得体而又聪明灵活的处世方法吗?为什么庖丁手里的那把解牛刀能用上十几年不坏,而一般的厨师只不过用上一年半载或三年五载即损坏了呢?正如文中所说他是用这把刀,即指避开锋芒,寻隙而入。这在古代以及现代战争中形成的“避实击虚”的战略思想,谁能说不是得益于道家的这一智茸见解呢?可见道家并非只单一地强调“无为”,同时又提出了“无不为”,二者是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我们从庄子的这篇著名散文中不但可以明白养生(即所谓“长生久视”)之道,同时也能领悟出“人世”的窍门及办法。

三、在于提出的“齐物”观点既是对老于所描述的“道”的详细注解又是对这一哲学命题的阐扬与发挥。老子言“道”说它“以为天下母”,即阴阳化生,万千世象均是由其运动、演变发展而来的。庄子称“齐物”(见《庄子.齐物论》),说万物本无小大、轻重、高下、尊卑等区别,万物质同而形异,且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令我们不禁想起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名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精神与物质也可以是统一的。“道”,我们就可认为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这种宝贵的思想与观点在现代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统一场论”、系统科学及宇宙“大爆炸”等理论中都进一步得到了证实与阐释。因此可以这样说,老庄的某些哲学智慧在过去已经对人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现在与将来也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与行为方式发挥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样,我们就不能抹杀庄子在传播与发展道家哲学思想中所占的中心地位。

四、与老子相比,在于更加丰一地描绘了修道练功时的各种境界及指明了练功的目的。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要站在道家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的真相呢?这一点老子没有明说。而庄子则用通俗、形象而又洋洋洒洒、“不落言荃”。向人们不容置辨地作了说明,使人们对道家思想更便于接受,乐于接受。可以说,庄子的一篇篇优美散文无论在内容与形式上都直接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文学创作。在领悟了道家思想,或说“学道”之后对人能产生什么效果呢?这一点老子也没有说,事实上他也不可能说。因为他就是把那种独特的真切体验形诸文字的第一人,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在于却结合自己学习实际绘声绘色地告诉我们。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节奏、行文气韵以及他对整个世事、人生的特有看法。这在学术上决不能单纯用“虚无”二字涵括之。试看,《齐物论》中那关于小与大讨论的精美寓言,《祛箧》中对于“有用”及“无用”的精彩辩论,无不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它们能令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全面、更正确、更深刻,有时简直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令我们豁然顿悟宇宙人生的妙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我们每个练功者还从没有研读过《道德经》,那么你就不妨拿《庄子》这本书读一读,读过后你自然能够明白《道德经》的精神实质。如果你苦于才疏学浅而读不懂《道德经》,也不妨选择《庄于》这本书作为你练功的指导读本。该书必能以其通俗易懂的文笔,色彩绚丽的语句,把你带人全新的练功境界,从而提高你修炼道家诸种养生功法的效果,使你练功更上一层楼。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推销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推销

一个推销员来到一家超市推销他们公司的香皂。超市老板正忙着指挥职员们上货,于是便不耐烦地挥挥手说道:没看见我忙着吗?再说我这里货很多,以后再说吧!推销员仍然不死心,继续鼓动着如簧之舌,打算说服那个老板...

如何让佛法改变生活?一个胃癌患者诉说心路历程

如何让佛法改变生活?一个胃癌患者诉说心路历程

记得小时候我就对神秘的事物感兴趣,始终相信有佛菩萨存在,也梦幻自己能有一日掌握某种特殊力量。随着时光推移,我长大了,步入社会,尽管历经沧桑,但每每看到出家人,都会去仔细观察,甚至设法与之交谈,至于道...

金地藏与九华山

金地藏与九华山

佛陀住世时,有四大菩萨协助应化人间;他们分别是: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悲观音、大愿地藏。直到佛陀灭度后,他们还是本着那分悲智愿力,不断在人间显迹,救度众生。在中国有十分著名的四大名山,即五台山、峨嵋...

佛陀的十大弟子 -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

佛陀的十大弟子 -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

(一)五王子出家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少兔楼陀。汉译无贫、如意。以过去世,曾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是摩诃男的亲弟,佛陀的堂弟。佛成道六年后,回到他的故乡迦毗罗卫城...

山楂煎水喝活血化淤

山楂煎水喝活血化淤

山楂煎水喝活血化淤山楂有活血化淤行气的作用,是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取鲜山楂1000克,洗净后加清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红糖250克,再熬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膏状。经前3~5天开始服用...

大学校园流行“低碳生活” 多吃素

大学校园流行“低碳生活” 多吃素

每天少开一会儿电脑,少吃肉食多吃素,出行多乘公交车,脏衣服用手洗……这种“低碳生活”正在首都高校的校园里悄然流行起来。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以来,“低碳”成为大学生口中的流行词汇,他们也身体力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