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善耕

过去,佛陀在拘萨罗国度化众生。一日,佛陀威仪庠序,着衣持钵,前往一那罗聚落乞食,心想:今天时间尚早,可以先到耕田的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煮食的地方。

这时正在努力耕田的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远远地就看到世尊的身影走来,立即说道:佛陀,我今为了饮食生计而耕田下种,沙门应该也要耕田下种,以供自己的饮食生计啊!

佛陀向婆罗门表示:我也有耕田下种,以供饮食。

婆罗门说:我都没见过您耕田,也没看过您拿着绳子或木条套住马或鞭策它们去犁田,更不见您拿着工具刨土掘草,但您却说:我亦耕田下种,以供饮食。

佛陀以偈回答:

信心为种子,苦行为时雨,

智慧为时轭,惭愧心为辕,

正念自守护,是则善御者,

包藏身口业,知食处内藏,

真实为真乘,乐住为懈息,

精进为废荒,安隐而速进。

直住不转还,得到无忧处,

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

如是耕田者,不还受诸有。

婆罗门听完了偈子,内心满是欢喜,说道: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这才是善耕田哪!

旋即以满钵香美可口的饮食供养佛陀,却被佛陀拒绝。佛陀告诉婆罗门:我并不是为了乞食而说法。

婆罗门即问:那么,现在这些食物该如何处理呢?

佛陀表示:我没见过诸天、魔、梵志、沙门、婆罗门、天神或是世人,因为吃了这些食物而得以安身的。你现在将这些食物倒在无虫水中,以及稀疏的草地上。

婆罗门照着佛陀的话,将食物倒入无虫水中,霎时间,水即烟起涌沸,就像是将滚烫的热铁丸丢入水中一般,啾啾作声。

看到这番奇景,婆罗门心想:真是太神奇了!一定是佛的大威德、大神力,才将食物变成这样!

于是生大信心,请示佛陀:我能不能在正法中出家,受具足戒呢?

佛即告诉婆罗门:你当然可以在正法中出家、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婆罗门出家后,独自在闲静处思惟:我今剃除须发,身着袈裟,应远离世间种种欲乐,精勤修道。如此思惟、修行,不久后便证得阿罗汉果,心得解脱。

《佛遗教经》云: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亩田,如何才能不让这头牛糟蹋了我们的心田?就如佛陀告诉耕田的婆罗门,当以信心、善心为种子,以智慧心认清让我们流转生死之根本,不让这头牛随着五欲的诱引而横冲直撞;并时时反省检讨,以惭愧忏悔之心改过迁善。如此方能长养菩提心苗,才是真正的善耕者!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为什么奶奶念佛多年,孙子还经常生病?

为什么奶奶念佛多年,孙子还经常生病?

济南千佛山的登山路总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在上山的人流中有纯登山锻炼的,也有上山拜佛的。这一天我也挤这人流中。九月的济南,虽天气已有凉意,但要登上千佛山还是会让人流一身汗的。走在我身旁的是一位高个子...

谢祥岩谋杀正妻遭当打死

谢祥岩谋杀正妻遭当打死

谢祥岩谋杀正妻遭当打死七都乡,谢祥岩,在上海作外国人的厨司,一家五口。妻蒋氏,性情朴实,孝顺婆婆,常织布贴家用;祥岩要娶妍妇作正妻,与蒋氏离婚,母亲不许。祥岩暗同婶母商议,要毒死蒋氏。戊辰年五月十二...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弥多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弥多

弥多从前有这么一个人叫:弥多,弥多喜欢说别人的闲话,大家都讨厌他,只要看见他来了,总是会避开他,或者直接赶他走,没有人爱和他在一起。弥多觉得很难过。佛陀对大众说:说人家闲话,是不好的行为,既使人受害...

黄念祖居士:《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居士:《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居士:《金刚经》一滴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华盛顿一起研究释迦牟尼佛的...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人的差异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人的差异

一个城郊的居民区住着三户人家,他们的平房紧紧相邻着,三个男人都从农村招工进了一家炼铁厂。厂里工作辛苦,工资又不高。下了班,三个人都有自己的活。一个到城里去蹬三轮车,一个在街边摆了一个修车摊,还有一个...

陈大惠:人贵惜福,你得积攒自己的福报

陈大惠:人贵惜福,你得积攒自己的福报

 我有一个俗话供养给各位,我们老祖宗教给我们,人贵自知之明。西方人不讲这套,他讲什么?无限制刺激你的能力和欲望,让你得到无限多。所以我们现在企业家的理念是什么?利益最大化,他要最大化,他没有一个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