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祖十大弟子:第一节 舍利弗尊者

第一节 舍利弗尊者

(一)八岁走上论师宝座

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所生,故名。又译鹙子,母眼明净,如鹙鹭眼。生于摩竭陀国王舍城郊区迦罗臂拿迦村。父名婆陀罗,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舍利弗八岁时,即能通晓一切书籍。时摩竭陀国有吉利、阿伽罗兄弟二人宴请王太子、大臣论师,谈古论今。八岁的舍利弗走上论师的宝座,与诸论师及其子弟辩论。舍利弗言词清晰,义理周详,语惊四座,折服了所有的人,受到人们的赞叹。国王对他很欣赏,当即赐给他一个村庄。二十岁时拜六师删惹夷为师,与同学目犍连为知友,经过一个时期学习,对删惹夷的学问不满,想另投高师。恰巧一天遇到马胜比丘为说:佛所教导的修行法语,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使其顿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和目犍连一起带领二百弟子到竹林精舍皈依了佛陀。

(二)著名的建筑师

舍利弗不仅精通四吠陀、奥义书和佛学,还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乔萨罗国舍卫城的须达多长者,用金砖布地买下只陀太子的花园,给佛陀建造一所说法的精舍。要求派一位设计和管理施工的人,佛陀即派舍利弗去担负此项重任。在舍利弗的设计下,造有十六所殿堂专供集会之用,六十所小堂,分寝室,休养室、盥洗室、浴室、储藏室,厕所等设施,是当时舍卫城著名的建筑群。在施工过程中许多外道一致反对须达多建造精舍,供养佛陀,要求与舍利弗辩论。如果外道胜了,舍利弗离开舍卫城,工程停止。辩论结果,舍利弗战胜所有的外道,纷纷要求舍利弗介绍,皈依佛陀,弃邪归正,使佛陀在舍卫城的教化,奠定群众基础。

(三)不退菩萨行

传说舍利弗于六十小劫前,行菩萨道,不但愿意把所有的房屋,田园,财产等资财布施与人,甚至连身体、生命也愿布施与人。一天,一位青年对他说:母亲患有不治之症,医生说要一位修道者的眼球作药引,才能治好母亲的病。舍利弗毫不犹豫地将左眼取下,交给青年。青年手接眼球说:医生说是要右眼。舍利弗接著又挖出右眼球交给青年。青年接著眼球放在鼻下嗅了一嗅说:你是一个什么修道的人?眼球臭得难闻!扔在地下,用脚一踩,拂袖而去。舍利弗听到青年的话和踩眼球的声音,叹了一口气说:众生难度,菩提心难发,菩萨行难行,我还是当一个自了汉算了。立即有人对舍利弗说:刚才那位青年是你的大善知识,是考验你的菩萨行是否坚定。你不应退失菩提心,应更勇猛精进,上求佛道。舍利弗听后,更加坚定菩萨的行愿,所以一些大乘佛经,几乎都有舍利弗为当机众。如《阿弥陀经》说西方极乐国土依正庄严。《般若经》里佛为舍利弗说深般若法门。《法华经譬喻品》佛为舍利弗授记未来成佛,号曰华光如来,国名离垢。其土平整清净严饰,玻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其国有无量无边菩萨,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华光如来,寿十二小劫,其国人民,寿八小劫。华光如来涅槃后,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

(四)提婆达多最怕他

舍利弗智慧第一,常代佛说法。当佛的侍者有二十年之久,佛称赞他是众生的生母。僧团碰到些棘手的问题,都由舍利弗来解决。如提婆达多叛佛后,用种种威胁和引诱的办法来勾引佛弟子跟他跑。有不少信仰不坚定的人,贪图阿阇世王给提婆达多丰富的供养,跟著也变节了。舍利弗到提婆达多处,质问这些人说:你们出家是为了修道?还是为了接受供养?现在被区区小利所动摇,放弃正道的信仰,你们不觉可耻吗?经过舍利弗的教育,变节的人和婆提达多原来的弟子当下认识错误,跪下求忏悔,舍利弗又把他们带回到僧团。舍利弗对维护僧团的统一做出重大贡献,受到佛陀的表扬和僧众们的尊敬。提婆达多最畏惧的人就是舍利弗。

(五)先佛入灭度

佛陀在毗离城附近的森林中说法后,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三个月后就要入涅槃。舍利弗听到这一消息,和大家一样十分悲哀。在禅定中思维:过去的诸佛,上首弟子,都在佛陀以前入涅槃。我是佛陀的上首弟子,应先佛陀而进入涅槃。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佛陀同意后,就回到故乡迦罗臂拿迦村,拜见了百岁的老母亲后,就在诞生的房中进入涅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女人在面对破碎的婚姻想挽回感情  这样的方法你

女人在面对破碎的婚姻想挽回感情 这样的方法你

很多女人在结婚之后才发现,原来经营夫妻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件很多容易的事情。两个人没有了新婚时期的甜蜜之后,应该怎么样相处,对于彼此的不满也是越来越多,最关键的是当自己的婚姻遇到危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31-235)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31-235)

231、从前有一位老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身边总带一小罐油。如果他走过一扇门,门上发出辗轧的响声,他就倒一点油在铰链上。如果他遇到一扇难开的门,他就涂一点油在门键上。他一生就是这工装做加油的工作,使...

陈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师】第六集读书为什么(下)

陈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师】第六集读书为什么(下)

陈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师】第六集读书为什么(下) 【教孩子的学问】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六集下读书为什么陈老师:这期节目的名字【读书为什么】,在戒定慧。他有了慧,他就能成圣成贤。怎么读书?有具体的方法。...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小而勿弱,迎者胜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小而勿弱,迎者胜

盲鳗洋中有一种鳗鱼,叫做盲鳗。为什么叫盲鳗呢?因为这种鳗鱼一对细小的眼睛暗淡无光,看起来如同瞎了。在弱肉强食的大海中,体小、盲眼的盲鳗境况按说该朝不保夕、岌岌可危了。其实不然,对某些生物而言,盲鳗的...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狗有无佛性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狗有无佛性

一天,弟子问赵州禅师道:狗有无佛性?赵州禅师答道:无。弟子又问:上自诸佛,下至蝼蚁小虫,均有佛性,怎么狗子却没有佛性呢?赵州禅师答道:因为他有语言、行动和意识。又有弟子问道:狗有无佛性?赵州禅师答道...

人生有七件事,千万;不要去做

人生有七件事,千万;不要去做

要想尽量摆脱痛苦和烦恼,让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开心自在、了无遗憾,也并不是非常难,只要你相信因果,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总有数不清的不如意伴随在你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