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二十一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二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晚上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四十二面,最后一行第二句看起: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我们上一次讲到「必成正觉第七」这一品,前面十首偈颂讲完了,最后这一首,这是法藏比丘要求感应,要证明他所发的愿是一定能够兑现的。这里说的『斯愿若克果』,这个愿就是上一品经文里面讲到的四十八愿。「克果」就是能够有结果了,能够圆满了。『大千应感动』,大千世界就会有感动。我们问怎么感动法?大千世界怎么会感动?具体的感动的法子,那就是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尊不赞叹弥陀本愿,没有一尊不去宣扬阿弥陀佛的无量功德和净土法门。确实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都在极力的宣扬这个法门,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他讲《无量寿经》是多次宣讲。这《无量寿经》就是赞扬弥陀本愿功德的。我们自己要是也来念《无量寿经》,也来学习《无量寿经》,当然十方诸佛菩萨也会加持我们。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的学习,了解弥陀的这个本愿功德,把自己的疑惑都断除掉,断疑生信。这个法门最重要的是信心,如果没有信心,无论你修得多好,也不能够成就,关键是信。信里头不能夹杂着怀疑,所以必须要把净土的教理弄明白,通达明了,我们才能够入得进去。

『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这是法藏比丘在求诸天梵众,这些天神给他以感应。实际上这些诸天听到阿弥陀佛发这样伟大的誓愿,当然他们会感动,他们会欢喜,他们肯定也来护持。「当雨珍妙华」,这是他希求有这么一个瑞相发生,天上下的不是雨,下的是花,天人他用花来做供养。所以前面我们看到诸佛菩萨他感动,他来弘法,宣讲这个法门;诸天大众也感动了,他来护法。所以这个法门是诸佛护念、龙天护佑,咱们学修这个法门,真的是最保险的,高枕无忧,为什么?他们都来护持,我们是平平安安,除非我们不是真干,我们是来假的,他们就不一定护持。只要你是真干,真发愿求生净土,哪能说这些诸佛菩萨龙天不护持你?所以这个弥陀法门是佛度众生的根本法门,要令众生当生成就,出三界成佛道,唯有靠这一个法门,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又最直截、最方便。

阿弥陀佛跟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自他不二,所以令众生能够悟入佛之知见,能够我们讲明心见性,见自己的法身,唯有念佛是最直截的。你念佛的时候你就是跟弥陀不二,融为一体,这句阿弥陀佛正是显出法界全体,你法身的全体。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正是念念成佛的时候,所以这个法门太殊胜稀有!因此当法藏比丘发了这个愿之后,他立刻就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底下长行的经文就说了: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你看看,法藏比丘偈子刚说完,立刻就有感应,瑞相就现前了。『佛告阿难』,是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尊者,就是继续讲法藏比丘的故事。说『法藏比丘』他刚刚把这个颂说完之后,『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应时」是感应迅速,这个感应实际上我们每一个念佛同修都会有,只是感应多少有区别。这个感应的多少不是在弥陀那一边,弥陀时时刻刻都在加持我们,都在护念我们,但是我们自己的心没那么清净,对于这种感应就感受得没那么明显。实际上,你看,《弥陀经》里面也都说得很清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这个是经就是《弥陀经》和《无量寿经》,这两部是同本、同部,「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必得诸佛护念,所以你只要真正修这个法门,真的就有感应。只是我们自己心不清净,没感受出来,随着我们不断的修持,心愈来愈清净,感应会愈来愈明显。你会觉得身心健康快乐,业障消除,家庭和谐,做事顺利了,福报现前了,修学的环境愈来愈有利于你的提升,你对于经教的理解会愈来愈深刻,就愈来愈有悟性,这些都是感应。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应,这些话不是在这里吹嘘,确实会有,而且这个感应不用说修很长时间,你只要用功个半年,就能够感受到。如果你是勇猛精进的,你比这个更明显,你可能现前就见到阿弥陀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真有感应。

我就跟您说我爷爷的例子,我爷爷现在九十二岁高龄,在念佛,我去年一年护持他,帮助他走上修行的轨道。原来他不念佛,不过他是很老实的一个人,我就把极乐世界、把阿弥陀佛的本愿、接引往生的这些道理,跟他简要说明了,也不知道他懂还是没懂,反正他也就念佛了。念着念着,有一次就病了,病了之后一看好像很危险,九十多岁,随时有可能都会往生的,我们一看,那个时候他是整个人好像没有精神一样,气也提不起来,吃不下饭,结果我们几位同修就给他开始念佛,我们当时就发心要送他往生。他自己也说,有病他不上医院,知道上医院是折磨人,给你一插上管子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他说我都九十多岁了,够了,不再需要治疗了。

所以我们就给他念阿弥陀佛,不断的鼓励他,不断的给他开示,就等于给他助念,二十四小时轮班助念,一直念,这一边又有人给他念《地藏经》,这一边就给他二十四小时助念。念了整整两个礼拜,他的气很长,两个礼拜,二十四小时轮班助念,也很辛苦,就劝他,我说你得求阿弥陀佛来,大家给你助念也都挺辛苦的,你要不然就走,要不然你就赶快求佛力加持让你恢复。他说我要走。好,我们就一直给他念,他也在那求。两个礼拜没吃饭,就喝一点水,水也喝得不多,我们看他是不是把身体都排空了,要走了,两个礼拜都不吃饭,好人也得走,更何况九十多岁的病人。念着念着就念到,后来我就说,我说「你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你就得狠下心来,下定决心求往生,感动阿弥陀佛,你得感,阿弥陀佛才会有应」。怎么感?按照《弥陀经》。《弥陀经》,他全部的《弥陀经》念不下来,他说念了前面忘了后面,念了后面忘了前面。

我说干脆这样,《弥陀经》还嫌长,我就把《弥陀经》也做了一个节要,按照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的那种科判做了个节要给他,就把那些他看不懂的,然后经里面稍微次要一点的部分,把它省略掉,不改动原文,只是删除一些不必要的文字,让他每天就念。这八百字,原来是一千八百字的本子,改成八百字,让他每天就是念这一张纸,念十遍。所以他对这个经里头的内容还是比较能够有印象。我说《弥陀经》里教我们,你真正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你可以说是善男子,「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你看很清楚,你就得真干,若一日,先一日来,一日念得一心不乱,我说「你能不能够一日不睡觉,跟着我们一起念?」他说「好」,于是我们就干了。

真的,他这老人家也不简单,我都很佩服,你看,一个多礼拜没吃饭,还跟我们干一日一夜,不睡觉,我说你就是再困你也要提起精神来。他也是很难得,困的时候就拿着手拍自己的脑袋让自己清醒,然后我们甚至扶他起来走两步,因为他也是很虚弱,这么多天没吃饭,很虚弱,走两步就坐下来,清醒一下,或者拿个冷毛巾擦擦脸,就这样念。后来实在撑不住了,一直念了不到一日一夜,他就实在撑不住了。我说「你撑不住了,你就睡吧」。他一睡就睡了将近一天一夜,后来就好过来了。原来有病,咳嗽咳得很厉害,结果就好过来了,没吃药也没看医生,就好过来,好过来我一看,他大概还有寿命,就得赶快准备进食,慢慢他就恢复过来。

之后他就跟我们讲,他说那天念佛的时候他看到阿弥陀佛了,我说在哪?他说阿弥陀佛就在那个,两次,看到两次,一次就在门外那个空中,一次是到他屋里来了。我说「你见到阿弥陀佛,怎么没请他带你走?」他说「我忘了」。我说「你看看,你念是使劲念,把阿弥陀佛都念来了,结果你的愿力不强,结果你就没走成」。我说「也好,阿弥陀佛加持你,你病好了,你继续念」。所以他现在还在念着。所以这是给我们证明,你真正努力的精进勇猛的去念佛,真的能把阿弥陀佛念来。但是走不走,就看您老人家自己了,你要不肯走,念来也没用,是不是?平时自己愿力要坚,坚强,随时放下。我爷爷就是教理还是听得少,因为他听不懂国语,我们师父讲经听不懂,我就给他讲一些粤语的,讲得太复杂他也听不懂,只能是慢慢的去让他的净业成熟,不断的去劝他。

所以我想到他都能够感动得阿弥陀佛来,我相信你们诸位每一个人肯定比我爷爷好,这是肯定的。你看,你们能听《无量寿经》,你们对教理的理解肯定比他强,所以你们如果真正像他那样念,也决定可以往生。我爷爷才念了一年多时间,你只要真干,没有说去不了的。我爷爷,你看他就是教理不明白,他还问我这些问题,他说「自己到底什么时候能往生?」自己又很愿意去。我说「你每天读的经文不是写着,『其人临命终时』,你要到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才会来接你」。他也挺着急,他说「我什么时候才临命终?」这一问可把我问住了,我说「我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临命终」。不过我说「我知道你肯定有临命终那天」,对吧?你每个人都有临命终那天,「你就老实念下去,你管它什么时候临命终,你到临命终阿弥陀佛准来」。他平时挺着急,结果真见阿弥陀佛他就忘了。所以这个还是教理没懂。所以这个净土法门,真的你那个信心很重要,就是把教理弄得很清楚很明了,这叫闻我名号,你这闻名功德。我爷爷还不能算真正闻,他没明白。真正明白了,一点怀疑都没有,信愿非常的恳切,那决定往生。

法藏比丘在这里『说此颂已』,马上「普地六种震动」,这感应就现前。这个六种震动,是大地它有震动,这个震动实际上不是说地震,不是那意思,地震都挺可怕的,不是海啸,不是地震,是真正一切众生、诸天善神非常的欢喜,他们的感动。大地有东南西北中边,这是六个方向,六种震动。这个震动我们想一定是很柔和,令人欢喜的那种,不是像二00四年底印度尼西亚海啸那种,那不是的。因为所有的众生因为法藏比丘发了这个愿,而从此有了得度的因缘,可以很顺利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大家都生大欢喜。

『天雨妙华』,天上都落下天花,这都是诸天的供养。『以散其上』,散落在所有的当时听经大众的会上。花代表因,有因必定有果,这个果是什么?后面讲的『决定必成无上正觉』。所以法藏比丘在此地发了愿,这是修这个因,必成正觉这就是果。『自然音乐』,这是诸天响起音乐,也都是为法藏做证明,证明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虚,这个「音乐」也代表说法教化一切众生。『空中赞言』,这都是诸天的回应。「赞」什么?「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你看这辞句非常的肯定,一点怀疑都没有,真叫斩钉截铁。我们这一生真幸运,遇到了净土法门,而且遇到了《无量寿经》,而且遇到的是《无量寿经》最善本。这两千年来,《无量寿经》都没有善本,一直到民国年间夏莲居老居士发愿会集这个善本,离我们时间不长,居然我们算是得到的第一手材料,读到了这一种《无量寿经》最善本。又有黄念祖老居士精彩绝伦的批注,更有我们师父辩才无碍,把净土的道理、《无量寿经》的义理讲得那么透彻,全给我们遇上了,这个因缘无比的殊胜,真正如彭际清大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你仔细思惟一下,这真是稀有难逢!我们只要认真的依教奉行,绝对,这里讲的,「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你往生极乐世界就必成正觉,你决定往生。这一章就讲到此地。

下面我们再看底下一品,「积功累德第八」。我们先看看品题。前面两章,第六品、第七品是介绍弥陀度生的大愿,发了愿之后就一定要修行。如果没有行,那个愿会落空的,所以愿必有行,这个行也必定依照那个愿,不断的修积功德,这叫「积功累德」。修因证果,因圆果满,这就是真正大成就。我们来看法藏比丘发完这个愿之后,他是怎么来修行的,这一品对我们学佛念佛的人来讲很重要,看看阿弥陀佛是怎么修行,我们也要学习。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好,先看到这。这一段是承前启后,这里佛叫着『阿难』,底下就介绍『法藏比丘』他的修行。「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他在因地上叫法藏比丘。他发这个愿『于世间自在王如来前』,这是他的老师,他发愿是在他的老师面前发的愿,请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给他做证明。他的愿只有真正佛能够给他做证明,因为这个愿,这是太不简单了!不仅是发愿成佛,他发愿是超胜一切诸佛。同时他也在『诸天人大众之中』,就是世间自在王佛当时的学生,这些天人众等也都给他做证明,他等于是向这些大众把自己的愿详细的做了一个汇报。『发斯弘誓愿已』,这个「弘誓」就是四十八愿,他发了这个愿之后,由愿起行。底下的经文就是讲法藏比丘无量无边殊胜的妙行,他所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是整个法界里头的样板,最殊胜的这么一个区域,诸佛都比不上他。法界里面需要建立这样的样板,我们虽然没有阿弥陀佛那么伟大,但是也要有这种心。譬如说在我们这地球上我们都需要建立好的样板,好的小区,就学法藏比丘,他发愿,他的极乐世界是整个宇宙里面最好的,其它的诸佛,他们都派遣这些学生到极乐世界里来留学,来学习,来成就。成就之后,这些学生还得回到他们各自的国土,回到他们的家乡,去度化众生,去复制这样的一个样板,在法界当中也建立各自的极乐国土。

所以我们现在想到要推广传统文化,师父老人家也常常这么说,最重要的你要建立一个模范区。过去老人家在他的家乡庐江汤池做了三年的试点,做得很成功,就用《弟子规》,用传统文化里面的儒家这个根,竟然就能够把这四万八千人口的汤池小镇能够建设成和谐社会的这样的一个亮点。所以整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很多的大使要来这里参观,世界都为之感动。像这样的小区,如果由国家来推动,有心人士一起来支持,把它做成功,而且能够持续的做下去,我们相信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并不遥远,只要真干。

所以阿弥陀佛在这里他就给我们做出榜样,他发了愿要做,最重要的底下就得修行。如果不修行,愿就落空,我们关键是看他怎么修行,我们自己也得朝着这个方向来努力。你看,他这里讲的,「发斯弘誓愿已」之后,『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个就是阿弥陀佛殊胜妙行的依据。他「住真实慧」,这个慧是智慧,智慧哪来的?我们看师父老人家这么有智慧,他的智能从清净心中得来。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觉就是智慧,智慧是从你的清净心、平等心里面得来的,如果我们心里不清净,很多胡思乱想,很烦恼,这就没有智慧。或者不平等,待人不能用平等心,有高下的心,有爱憎的心,这些都不是平等,就没有智慧。所以智慧,怎么样住真实慧?你要住清净心,住平等心。咱们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很喜欢看别人的过错,这个人又不是,那个人又不是。你看,当看到别人不是,实际上是自己最大的不是,为什么?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都给破坏了,自己破坏了清净平等,那叫业障,这个是造业的根源,所以我们学佛就从这里开始学。

六祖惠能大师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道的人不看世间人有什么过失。不看,不是说看不见,别人有过失,都懵懵懂懂什么都不知道,那没有智慧,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你看到了,不把它放在心上,见如未见,这叫不见。心里清清楚楚,他是在犯过失,但是你不会想,「这个人真坏,造这些罪业」,不想这些念头,只是第一念看到了,很清楚,不起第二念的这些分别执着。凡夫确实很难做到,起了第一念肯定起第二念。譬如说今天我还跟一位同修聊,他说他想起心动念做一件好事,为了社会大众,这个好事他要去做。第二念他会想到,我做这些好事有什么好处,会给我带来什么坏处,他第二念叫妄想分别执着,第一念是真心,你为人,你没有自己。咱们凡夫就是保持不住这第一念。如果你第一念保持下来,那你就是菩萨,你就是为别人不为自己,偏偏我们马上就会落下第二念,自私自利就来了,好像对自己有利的才去做,对自己有害的,哪怕是对众生有利也不做,这是第二念就不能要。

所以我们看人也是,第一念看到人有过失,这是很清楚的观照,可是不要起第二念去判断,这个事他做的真可恶,这个人是个坏人,我很讨厌他。这些念头跟着连续的出来,那就是妄念,就不是真心。我们不起第二念很难,凡夫老爱动念头,老爱打妄想。古圣先贤教我们一个好方法,就是看到别人有过错,立刻第二念你马上想回自己有没有这个过错。见人善,我们思齐;见人不善,即内省,马上反省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个过错,就不去看他,反观自己。这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反归到自性上,这种方法好,我们要去练习。念佛人有个更妙的方法,看到什么东西就是马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上来,什么念头都给它打下去了,所以也不会有什么人我是非,没有那些妄想分别执着,那就叫真修行。

住真实慧,底下是「勇猛精进」,进是进步,精是精纯不杂,这叫精进。精进很重要,我们能不能得到清净平等,关键看我们能不能精进。有的人说我挺精进的,我一天到晚,你看又念《华严》、又念《法华》、又念《楞严》,又参禅、又念咒,一天到晚都忙得很,够精进的,怎么我的清净平等觉都得不到?那是你没精,你就不叫精进,叫杂进,叫乱进。真正精进是一门深入,就干一门,专。我们现阶段就是用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这叫专,再多都算夹杂。再多一点,你可以专修净土,可以涉猎净土的其它典籍,但是可不能再多,再来一个什么禅净双修、密净双修,甚至禅净密三修,那行了,肯定清净平等觉很难达到。我们说老实话,我们这个根性真的是这样,你学多了,心力都分散,你这分散了,妄想就多,不能精进。所以我们师父提倡一门深入,你可能还不用那么累,不用那么忙,但是你的效果会更好。

真正精进的人是什么?连经都不看,就是一句佛号,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到底,那个叫真精进,什么都不夹杂。但是我们现阶段还不行,为什么?我们念阿弥陀佛还会夹杂,你不信你念念看,念一个小时,你看看打多少妄想?阿弥陀佛佛号你看里头夹杂多少妄念?可能不用一小时,就给你十分钟,你这十分钟下来,你算算你有多少妄念?大家可能比我好一些,我就很差,十分钟里面念佛都妄念简直都没算过数,很多,夹杂。夹杂怎么办?那就得依靠经典,因为对这个法门还是有怀疑。你不要以为说我真信了,我信得很真了,其实还是有怀疑。如果没有怀疑,你肯定不夹杂,你的功夫肯定就成片。你没成片,就说明你还是有疑,还是有夹杂。所以我们在教理上要把它弄得很通,愈深入愈好,《无量寿经》就一遍一遍的学,这叫精进。我自己就立定决心,用十年专干这部经,其它都要放下。我相信用个十年功夫,大概这个佛号能够成起片。即使我们根性再差,你用这个方法用对了,都能成就。我就给大家做示现,希望大家看到我就有信心了,为什么?我这种根性的人还能成功,那你们个个都能成功。

我真的是下根人,为什么?妄念特别多,别看到你在世间拿了博士,当了教授,那才叫下根,为什么?那种人妄念最多,怀疑最多,所知障最重,受的污染最多的就是我这种人,不老实,真的不老实。我给大家介绍过,我听师父经教听了十八年,听到现在还是,你看就这种德行,还是不老实,还不肯一门深入。我跟大家讲过,就是大前天我还去问师父,师父说年轻人就得学文言,一百篇古文得背好,将来你能做帝王师。我心又动了,是不是我也得去背古文?还去问师父,师父不回答我,让我自己回去悟,我明白了,你还问什么?还是不老实,凡是来问问题的就是不老实,把道理都给你讲得那么清楚,你还问。师父讲这个,你看是对谁说的?对那些年轻人,二十多岁,真正有发心将来弘法利生,能够绍继圣贤法脉,想在这个世间有一番作为的人,做帝王师。我想想我没时间了,我得先拿到念佛三昧再说,其它的都是假的。还传闻什么二0一二,屈指一算没几天了,要做帝王师,等我去了极乐世界回来再做,回来我准能做,为什么?我是菩萨,圆证三不退的菩萨,回来你肯定就是帝王师。你不仅是帝王师,你是天人师,这个帐你算算,就得干那个真的,其它的那些能发心的人,我们鼓励他,确实这个世间需要有人去绍隆佛种,需要有人传承法脉,我们自己真的先把自己生死了了再说。换句话说,生死没了,也不能传承法脉,对不对?所以「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你得知道先后顺序,哪个先哪个后。

所以勇猛精进就是一切放下,就一条心,求生净土。法藏比丘就在这里给我们做非常好的榜样,你看,他是「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他什么都放下了。所以他教我们净土法门,他先自己做,你要自己不做到,那你教别人是很难的,谁听你的?你自己没证得这个境界,说老实话,没有资格教别人。像我现在讲《无量寿经》,只能是复讲,对吧?师父怎么讲我们就怎么讲,那不是自己的境界,自己没资格讲,拿着这个经本,跟着师父的理念照着这么讲,那个感动力不深。你自己真正做到,譬如说你是念佛三昧了,甚至你已经去了再回来,那个感动力就绝不是如此。所以阿弥陀佛在这就给我们先做榜样,他自己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就是他一心一意去庄严净土。净土怎么庄严?用清净心庄严,心净则佛土净。我们怎么修清净心?我们念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来修清净心,这就是庄严妙土。所以心地真正到达了清净平等觉,你的心所现的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在外面,就在你心里。只是我们现在心里头充满着分别执着,充满着妄念,所以现在现的不是极乐世界,是这个娑婆世界。真正清净平等觉现前,眼前的境界一下就变成极乐世界。

底下讲修的因证什么果,讲果报。『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这个「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真的建起来不容易,阿弥陀佛,你看他自己原来是国王,把国王舍掉,王位舍去,出家修道,做法藏比丘,然后修得很精进,在世间自在王如来会下是最优秀的学生。他发的愿也非常的殊胜,请他的老师给他讲解,讲解了千亿岁,他看到了老师所示现的这些十方诸佛国土,从中摄受庄严的部分,又用五劫的修行成就这样的大愿,然后把它分享给我们。最后还要用无量劫的修行来保任,积功累德就是他在保他的愿,保任。所以这个极乐国土真正是不简单修成。

「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这个开廓广大,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广大是我们没办法想象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也是不可能算得出来,经里面后面就讲到,咱们这个世界智慧,就是跟着佛的弟子里头智慧第一的、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一昼夜就能够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的数目,让他这样的人,多少?很多很多,十方世界众生都变成像目犍连这样的人,用这些人的智力共同推算极乐世界有多少人数,「千万分中不及一分」。这极乐世界人数多少?真叫不可思议!人数这么多,当然那个地方,那个区域,那个面积,那是开廓广大、不可思议。

『超胜独妙』,「超胜」是超越一切诸佛国土,「独」就是唯独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独一无二。「独妙」,妙是殊胜,太美妙的国土。这里讲的超胜,在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里面就讲到七桩事情,就是从七个方面讲如何超胜,第一个超胜是讲法、报、应化三身为一体,这个很超胜。你看,在像咱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他的法身我们见不到,你见了法身你就成佛了,你没见到。他的报身你也没见到,他报身是无比广大庄严,我们没见到。我们只见到他的应化身,那就是悉达多太子十九岁出家,出家之后学道十二年,最后成佛,成佛之后,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三十岁悟道,到七十九岁入灭,这一个过程都是他的应化身,这个我们能看得到。所以我们只见他三个身里头一个身,其它两个身见不到。但是在极乐世界是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一体,你见了一个身就是三个身同时见到,这个是很微妙。其它的世界,诸佛国土里面也没有见到。

第二个超胜独妙是指什么?就是佛的光明寿量超过一切诸佛,所以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光佛,也叫无量寿佛,他的光寿真的是无量的。光是指空间,寿是指时间。阿弥陀佛他所教化的区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是光明彻照,那是绝胜诸佛。阿弥陀佛的寿量也是不可计数,也是胜过诸佛。

第三个超妙是指阿弥陀佛度众生方法的巧妙,也是一切诸佛不能比的。他用什么方法来度众生?他度众生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其它的法门都比较的复杂,你要学也都费一番功夫,不容易。像学禅、学密、学教,一个需要有相当的根性,禅宗接引的是上上根人,六祖大师讲,你要是中根,或者甚至上根,都没指望,你要上上根。我们这些人当中有几个是上上根的?至少我不是,不知道你们是不是?我是下根。你们比我再好,也恐怕只是中根或者上根,上上根我估计找不到。教也是要很长的时间,你要学教,你要真正十年、二十年钻研经典,还得一门深入,还未必能得大开圆解。可是这句弥陀名号这是最容易,第一个它很容易念,阿弥陀佛就四个字,谁不会念?谁不能念?不管你有文化没文化,你都能念。甚至你是个哑巴,你念不出来,你心里也能念,你听着阿弥陀佛也能念。你要是听都听不到,你看着阿弥陀佛四个字你也能念,它就是这样的简单。但是它的成就是不可思议,一个很快速,《弥陀经》里讲的「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哪个法门比这个更快?快的一日就能成功,慢的七日也能成功。当然我们也话说回来,有的同修说我可能念了七年了,别说七日,七年都念下来了,好像都没成功,为什么?是什么原因?原因不是在这个法门的问题,是在什么?自己的问题,自己没真念,你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放不下,放不下你就不能怪阿弥陀佛不来接你,你自己不肯去。你要真肯去,真放下了,哪能说不能去?所以这么多法门里面,这个法门真正是超胜独妙。

第四个超胜独妙的意思,是五乘同入报土,五乘是讲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实际上也包括三恶道的众生。九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够依这个法门平等入阿弥陀佛的报土,也就是都能够圆证三不退。报土谁能入?实报庄严土只有法身大士才能入,证了三不退的菩萨才能入。像我们这些一品烦恼都没断的凡夫居然念几声佛,也能够入阿弥陀佛的报土,享受法身大士的地位,还不止法身大士,初住就算是法身大士,我们去了极乐世界相当于七地以上的菩萨,那就高得太多!十住、十行、十回向,才到十地,初地到七地,一下就超越这么高,这个在其它法门里听都没听过。所以很多菩萨都不敢相信,能有这么便宜的事吗?这个法门真叫做难信之法,难信但是很容易修,你只要真相信了,你修就成功,所以这个独妙。你到了极乐世界,经上讲是有三辈九品,有四土,那个是什么?佛对我们方便说法,让我们还能够容易理解一点,要不然一下告诉你,去了极乐世界真的就是平等,你现在一下就变成圆教里头的七地以上的菩萨,真的说老实话,你自己不敢相信。所以佛讲四土三辈九品给你听,你想,极乐世界还有这些不同的阶级,我们这种人可能是到下品,像到凡圣同居土,这个你就容易理解。实际上你到了极乐世界你还有没有这个念头?你不会有这些念头,这些念头都叫妄想分别执着。你还想我现在是在凡圣同居土,那些大菩萨是在实报庄严土,你还有这些念头,不可能,到极乐世界全都是念佛念法念僧,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心是绝对清净绝对平等,连什么四土三辈九品这些意念都没有。这等于真的是平等,你下下品往生,跟上上品都是平等,在受用上是平等,在你的意念上也是没有任何的分别。所以那个世界真叫平等世界,佛法界。这个法门,平等成佛的法门,一点都没错。

第五个超胜独妙,是讲一切众生能够顿超证入一乘法门,这一乘就是一佛乘,刚才提到的平等成佛,《法华经》里讲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了一乘法之外,没有其它的二乘、三乘,二乘、三乘都是方便说,真实说就是一乘法。《法华经》告诉我们一乘法,道理我们能明白,但是你要证入就不容易了,告诉你,你现在「叭」就能成佛,立地就能成佛,你能成吗?像龙女那样八岁就成佛,说时迟那时快,牠摇身一变就是佛,你能吗?你不行,理上虽通达,事上没办法证入。但是到极乐世界,理通了,事也能成就,这个法门才真正是一乘法,不光是在道理讲是一乘,真正事上你也是能够修成,凡夫也能够当生成佛,这是超胜独妙。

底下第六个超胜独妙意思是讲,往生的正因是易修易证,就是修因是很容易。要往生净土,本经有提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这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三辈往生都是这个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难不难?不难。什么叫发菩提心?就是你真信了,真发愿要求生净土了,这就叫发菩提心。这个问问自己就知道有没有发,你到底真愿不愿意去往生?你真愿意去,你就发菩提心。还有一向专念,一向专念就是老念着阿弥陀佛,不要让佛号中断。现在功夫很差,不要紧,功夫差一些慢慢再练,但是你真愿意往生,哪怕是功夫差一些你也能去。蕅益大师讲得很具体、很明了,「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全由信愿之有无,就是不看别的,就看你有没有信愿,甚至不看你念佛功夫的高下。念佛功夫高下决定你往生之后品位的高下,念佛功夫深浅,决定品位高下,不决定你要不要往生,能不能往生。所以有的同修说,我妄想很多,念佛的时候妄念很多,恐怕也不能去了。他自己没信心,他这么说,你只好点头,是啊你不能去了。全由信愿之有无,你自己都不信,你肯定就往生不了,对不对?你说,我即使现在念佛功夫差,我也一定相信我能去,我相信阿弥陀佛一定能来,我就豁出去了!反正念佛我就尽量念,念到最后临终,你真正发了这个决定心,功夫差点也能往生,这个道理要明白,你就不要打退堂鼓了。

第七个方面超胜独妙,是讲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那个果报太高太快,难以让人置信。我们现在是业重凡夫,烦恼具足,业障深重,可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了,你竟然就跟像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种大菩萨在一起为伍,平起平坐,现在我们天天拜他们,将来你跟他平起平坐,你看,这是不是这个果报太高了,我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真正超胜独妙。所以这七个方面讲超胜独妙,都是给你讲个大概,详细的说那说不完的,你要到极乐世界才知道怎么个超胜独妙法。

底下经文讲『建立常然』,「常」是永恒不变。在极乐世界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人是无量寿,绝对不会有生老病死,极乐世界就跟我们这世间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世间,小孩生下来,从小长大它有个过程,长大了慢慢就衰老,最后死亡。极乐世界它不是说,去到那就像我们这小孩慢慢长大,没那个事,一去到极乐世界化生,莲花化生,你的身相就跟阿弥陀佛平等,跟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平等,你的神通、道力、智慧、说法度生也跟这些菩萨们平等。它没有变化,「建立常然」,也不会衰老,更不会死,无量寿。我们这世界是生老病死,那是很可悲,但是又无可奈何,一切万物都有成住坏空,哪怕星球它也有毁灭的一天,地球它也有成住坏空,现在的地球大概是四十六亿年的寿命,已经是到中年了,以后肯定会爆炸,会消失,这都是我们这世界的景象。极乐世界它就殊胜在此地。

从理上来讲,我们这个世界的物质为什么会有成住坏空?我们这个世界的物质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真心,它就能现,但是我们这世界又有识,识就把所现的这些景象就变了。所以从唯识的角度来讲,所谓是见相同源,就是见分和相分都是同一个根源,这个根源是什么?自证分,自证分是我们的自性,可是自证分里头它经过见分它就会产生变化,就变出相分。所以那个见分和相分,完全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的产物,那叫唯识所变。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无常,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因为我们的妄想心是无常,这个根源本来就无常,所以无常的心当然就变出无常的境界。

但是极乐世界就不一样,极乐世界它是唯心所现,就没有唯识所变,它没有妄想心,极乐世界的人哪怕是下下品往生的,全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号不间断,念佛不断,他的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他只是真心在作用,所以自证分它所现的相就是不生不灭,建立常然的相。所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学着去修行,修我们的常心,我们希望净业常然,就要把我们这个心永远安住在佛号上,什么时候忘了,什么时候就得收回来,又回到佛号上,慢慢去练,练到最后不让它中断,你就能够见到常然的世界。

『无衰无变』也是讲极乐世界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它没有衰变,那都是什么?因为清净心所感召的这么一个境界。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先看到这。这里讲到『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你看法藏比丘发了愿以后,还用「无量劫」来修行,来保任,所以修行真的发长远心,我们现在讲的要有恒心要有耐心,就是你修这个法门是最快速成就的,最容易最简单的,可是你也得要耐心,你念这阿弥陀佛,你想念成功,那都是要有一个三年五载。如果不能够有那个恒心、耐心,怎么能成就?法藏比丘在这给我们示现,他是修无量劫。「积植德行」,积是累积,植是培植,德和行要不断的累积、不断的培植。

积植德行具体怎么讲?底下几句经文讲到,『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这两句可以说是修积德行的根本。《金刚经》里面讲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这两句经文,「不起贪瞋痴欲诸想」就是如如不动,内不动心;「不着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外不着相,这叫真禅定。六祖惠能大师他教我们修禅,不是教我们光在那盘腿面壁,更重要的是你在一切境界里头修你的不动心、不着相。所以真修行,就是当我们的六根接触到六尘境界的时候,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能够不去攀外面的境界,你不着那个相,而你能够反观,反回来,把六根收回来,这个就是真修行。即使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种六尘境界很污染,但是它是污染,你可以不着相,你可以不被它污染,你把六根收回来。这个不着是讲心上不着,不是说事上不着,事上可以去跟它接触,接触的时候能够保住不动心,不起贪瞋痴欲这些念头,那就是修行。

所以有同修他们也很难得,听到净土法门,就很想找一个很清净的地方,去专修专念佛,想法是很好,可是找了一处觉得不满意,又找一处还是不满意,结果换地方换了好几个,还是没能安心念佛,这是什么道理?这是他外着相、内动心,老在外面去找,实际上你的六根都在攀缘外面的境界,对不对?你想说我找个清净的环境,那你这六根还攀缘那个清净的尘。你说我眼不要见到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到山林里面就看到花草树木;耳不听那些嘈杂的声音,只听到鸟叫,你这个是不是也在攀缘六尘境界?眼攀缘那个清净的树木花草,耳攀缘那些,你不攀缘那个车的喇叭声了,攀缘山间的那种寂静声,那个鸟叫声,还是攀缘六尘境界,还不是修行。修到最后,即使你觉得心很清净了,未必是成功,在大都市里再转两圈,又堕落了。

这个问题我原来都没搞通,我跟师父还曾经请示过,而且不止请示过一次,说很想赶快成就念佛三昧,找一个深山老林里面去静修,静修之后,等我念佛三昧了,我再出来广度众生。师父是希望我能够弘法利生,鼓励我。我说我现在还不是弘法的时候,先得成就念佛三昧。所以就真的想找,找那深山老林。师父就批评我,说等你找到那个地方修,你修成了,恐怕这世界就毁灭了!我就能听出师父老人家很慈悲,希望多一些人来弘法,能够劝化众生回头,不要等到这世界毁灭了你再出来弘法,那给谁弘法?但是我当时还不明白,我说不是佛讲过吗?不先自度而后度人者,无有是处。现在我们都知道自他不二,我们自己把自己度了,也就是度人。我当时就是这样想的,所以我就跟师父问。师父就跟我讲,既然自他不二,你度他也是自度,对不对?你还是有二,你以为自己没二吗?你有二,你那也不叫自度。

这个富有玄机的问答后来让我真的觉悟了,其实真的,真修行,不是离开你现在的境界,别求什么好环境来修行,不是。要诀就在于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你就能够觉悟,你就能够不受六尘境界的染污,不生贪瞋痴欲诸想,这叫真修行。所以师父炼我,香港这是花花世界,他就把我提溜到这,看你还想不想深山老林,让你每天都见这个花花世界,你能够在这花花世界里头修你的清净心,你这才叫修成,那个功夫才是真实。你到深山老林里面修成了,未必是真实,说不定还会修出很多烦恼,这个我们要懂,所以这个境界随缘就好。现在我们就是这个缘,跟香港有缘,就来香港,好好的待在这,自己没有自己要想求哪里,想求就求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你换什么地方都是浊苦,五浊恶世,只是哪个地方更浊一点,哪个地方少一点而已,境界上咱们就不去攀缘,就在你自己的本位上,就在你现在现实生活的环境里头去修行,修你的清净心。牢牢记住这两句,「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里面,都要学着不起心动念。在顺境不起贪心,在逆境不起瞋恚,你这是修真功夫。

所以这个贪,贪是根本,你没学佛之前,贪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现在学佛了,又贪一个好环境,贪深山老林的清净世界,统统都叫贪,心外求法。所以不贪不瞋都是在境界里面去磨炼,把它磨掉,在逆境里面断你的瞋恚心,你不在逆境里面考验自己,你怎么知道你自己瞋恚心断了没有?一定是有人来骂你,原来你也会骂他,现在不骂了,不骂心里还会很生气,那还没有断,什么时候心里都不生气了,若无其事了,这个瞋恚心就断了。不是说没人骂你的时候你不生气,那怎么能说你断瞋恚心?只是没人骂你这个缘。所以一定要在境界上去自己接受考验,你才真叫断烦恼。包括欲望也是,欲望是境界在面前,你能够不动念头,不动欲念,那这叫真断。当然欲望这些境界我们平常尽量的远离,因为确实不容易断,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咱们不要故意拿这些境界去考验自己,这个不保险。譬如说,年轻人考验自己到底色欲断了没有,故意去找女孩子,那你根本没断,见到这些境界尽量的远离,但是远离的同时我们实在不能离开,我们也不去攀缘,不去心外求法,安住于现前,守住自己的心。

底下经文讲,『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先看这一句。这个「但」字讲的就是很专一,真叫一念单提,阿弥陀佛在这给我们示现,专念诸佛,念佛。「但乐忆念」,乐就是很欢喜、很爱好。他爱好什么?他爱好念佛,跟一般人的爱好就完全不一样,所以你看自己修行的功夫到哪,就看你自己爱好什么。过去没学佛,爱好世间五欲六尘,学了佛,五欲六尘可以淡一些了,但是那种种爱好还是很多,譬如说还爱好,这么说,爱好弘法利生。我原来也是有这个心,我都是讲我自己,爱好做慈善事业,爱好修种种的法门,读很多大经大论,你学了佛还有这些爱好。比起人家法藏比丘来讲,都是差一等,人家爱好的是「忆念过去诸佛」,念佛,所以所有的善里头什么是最大的善?最大的善无过于念佛,你念佛方能成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见了佛你肯定成佛。所以阿弥陀佛在这里给我们示现爱好念佛。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最好一天到晚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令间断。这里念,前面有个忆,忆念,忆念是他有心,心在那里念着佛,想着佛,心里头真有佛,这个很重要。念,念字上面一个今字,下面一个心字,现在的心里头真有佛,那就叫念佛。

我们如果是口里有佛,心里想着其它的东西。譬如说我们师父以前遇到一位同修,年纪挺大了,她跟师父讲,说我现在什么都放下了,就是孙子没放下。天天口里还老念着佛,但是心里念的是孙子,口里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是孙子、孙子、孙子,所以她爱好忆念的是孙子,不是阿弥陀佛,这就不能往生。所以什么时候把她的心里那个孙子变成阿弥陀佛,那就能往生。所以心里真有,她口里可以没有,她口里没有老念孙子、孙子、孙子,心里真有。我们就在这方面去体会什么叫念。再看下面经文:

【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这里讲到修真功夫了,『行寂静行』,「行」是行为,一切行为里头以寂静最可贵,「寂」就是清净,「静」是没有妄想,如果我们心里有妄想、有烦恼,心就不寂静。就好像湖水,如果是寂静的话,它能够影现万物,照得很清楚;假如有风来了,波浪起来,就不寂静了,就照不清楚。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来行寂静行,如何来修?是不是一定要离开现前的境界才能修?不行,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你修佛就得在你现前的这个境界上,世间事你该做的还得做。你该敦伦尽分的,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做父亲的就得把父亲做好,做母亲的就得把母亲做好,扮演好你的角色,这都是世间事,你不能够放下,该做的一定要去做,尽你的义务。《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讲的,「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就是你世间事你可以照做,但是不要有世间意就好,你不要执着在里头,你不要在里面生烦恼、生贪瞋痴慢,这个心就能寂静。做,很努力的去做,心是清净不染,一心只向往着到极乐世界去。

『远离虚妄』,什么叫「虚妄」?可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讲,眼前的万物全是虚妄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虚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时时刻刻提起警觉心,知道眼前的境界是虚妄,不要去执着。该做的事情当然要做,但是你明知它是虚妄的,你是为了敦伦尽分,在这世间做一个好样子。譬如说你是做生意的,做生意的要不要赚钱?当然你要去赚钱,因为你要养活家里人,你要交税,你要履行你的社会责任,员工也要你养活。但是你知道,这些都是虚妄,不管挣多少钱,你一分钱都带不走,别说钱,你身体都带不走,全是虚妄的。所以你在做生意的时候,你就不能够造恶业,造恶业,恶业能带得走,「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就不能造那个恶业了。什么叫恶业?你做生意当中有杀生的,那是恶业;有偷盗的,譬如说偷税漏税,这就是恶业;有关邪淫的;有妄语的,做生意的妄语可能特别多,坑蒙拐骗,这些东西都不能做。做了,你知道,什么都带不走,只带走一身恶业,何苦来!所以你知道这个虚妄,你就应该远离,远离恶业,要修善业。你做生意为什么?不是为自己利益,是为了能够造福一部分的人群。你能够在商界里头做一个守法的商人,做一个能够奉献于社会,我赚的钱都拿去布施,帮助穷苦的人民,甚至能够扶持正法,你就是商人里面的模范,商人里面的菩萨,就很有意义,那你就有功德。你看,在虚妄当中你能修出功德来,这多好!所以真明白这个道理,就不难做到放下那个争利的念头。

我刚刚去了上海参加一个企业家论坛,在论坛上也不少的企业家提到,「经商我们不能够不讲利,我们是需要利」,好像如果不求利,就不能够经商。我在这个论坛上还问,这些企业家们来的人也不少,大概也有三百人左右,我问,你们做生意的,如果是为了义不为利,请举手。一看,没几个人举手。为什么大家不敢举手,不敢真正为了义去做事?就是道理没明白,不知道这是虚妄。你真正知道它是虚妄的,你才敢放下,因为你得也得不到,虚妄的,得失只是你的妄念,你根本不可能是真得到什么。要说得就得到你的恶业,除了这个外,什么都没得到,就像做一场恶梦一样。你要是为了义,你修的是福,修的是善,你得到的这个善业能让你下辈子提升,而且你为了义,那个利会更多。

譬如说你布施,财布施就有财富,你做好事就有好报,那就是利。你为了那个利,说老实话,你能不能真得到?那还看你命里有没有。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强求不得,你所得到的那个利,用种种的坑蒙拐骗,偷税漏税这种不法手段得到的利,还是你命里该有的,而且因为你用这种手段把你命中的福给折损了,你不仅得不到利,你反而损了利。就好比你这一生可能有一亿元的福报,结果你用这种手段你得到五千万,还很美,说我都有五千万了,不晓得你另外五千万都被你折损掉。所以真是「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他乐得做君子是什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就冤枉做了小人。真把这些道理参透了,下次我问你你就敢举手了。何必要做小人的商人?为什么不做个君子商人?真正做出有益的事情,反正都是虚妄的,你随缘行善,积功累德,做为你往生西方的助缘,不是很好吗?所以远离虚妄了,你才能『依真谛门』。

我举经商一个例子,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我们在这个世间真的要游戏人生,有什么可执着的?所以很多人对我还挺赞叹,说你真了不起,教授也不当了,说放下就放下了,年纪轻轻的,把前程都可以放下。其实你真明白了这些都是虚妄,你也就很轻而易举的放下,说放下也没什么东西放下,都是虚妄的,对不对?你真有个东西放下那还是真的了,虚妄的,放下了那个也是虚妄。但是你这一放下,你就得到真的了,「依真谛门」,真谛是什么?真理。你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你就有更深的认识,你放下一分你就能看破一分,看破就是更认识清楚了宇宙人生真相,知道你在这个世间到底要想干什么,知道你这一生的使命,你清楚了,原来是懵懵懂懂、胡里胡涂做人,现在一放下,不用放很多,就放下身外物,你马上就能够明白多一分。然后继续放下,看破一分,继续放下一分,放下一分又帮助你看破一分,就不断的看破放下、放下看破,最后到成佛,就是你全看破了,全放下了。所以真谛门,一定要我们把握住,真谛是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真谛,唯有一句阿弥陀佛是真的,这是真的,真谛。所以依真谛门,那就是靠在阿弥陀佛上,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是真正的真谛门。

『植众德本』,你能够远离虚妄,依真谛门,你就能够去修植「德本」,德就是善,善之本,善之根,就是善根。世间的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这是世间善根。出世间的善根是精进,这些就是德本,你能够一心念阿弥陀佛这个万德洪名,你就在修植德本。所以「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一直念下去,你这个德本就修好了。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计」是计较,我们在生活当中,修行当中,都会有苦,你生活衣食不足,或者是天灾人祸,这都会给我们带来苦难。尤其是现在这个世界,灾难特别多,气候又反常,夏天很热,冬天很冷,这都是苦,你得忍着,不忍你活不下去。还有修行上的苦,也要去忍受,这个苦,修行上你也得吃苦才行。譬如说每天你得拜佛,做功课,得念经,一开始觉得挺枯燥的,就很想偷个懒,休息休息,那你得咬着牙干,不能够懈怠,精进,这都是苦,要去忍受。过了这个关,你就提升了。你要念阿弥陀佛也是,你想真正求一心不乱,打一个佛七,真正的佛七可不是一般道场里讲的那个佛七,晚上还睡觉,念个两个钟点佛,下来休息休息,跟人聊聊天,杂心闲话,那很难成就。真正的佛七,那就是一句佛号不间断,甚至晚上都不睡觉。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至若七日,这是不包括睡眠时间,不能睡觉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就跟我刚才说的我爷爷那样,真干,他干一天,你试试看,你都是有苦受。我自己有一次在家里自己打佛七,跟几个同修一起,关起门来,我就自己晚上不睡觉,七天七夜,真的做到不倒单,当然妄想是很多,瞌睡还是有,瞌睡也不能睡,起来拜佛,起来绕佛,真干。这一七下来,功夫没成片,再来第二七,再来第三七,一直念到功夫成片为止,你有这样的忍力,你就能够成就。所以这个就是要不计众苦。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这一段经文还没讲完,等下一次再跟大家来一起汇报。明天我要代表师父去参加斯里兰卡有个世界的佛教大会,代表师父去做一个发言,去大概四天时间,十八号再回来继续跟大家汇报。今天讲到这里,谢谢大家!有讲得不妥之处,请诸位法师、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放生文库:众生的平等 才是真正平等

放生文库:众生的平等 才是真正平等

众生以各自的业力而显现不同的生命形态,佛经上说,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等。形态各异,而同样是有情,所谓有情,就是有能力感受苦乐的一条条性命。轮回六道中的每一个众生,上至天界,下到地狱,以及这之间...

金融街女民工奋斗史:潜规则中忍辱前行

金融街女民工奋斗史:潜规则中忍辱前行

金融街女民工奋斗史:潜规则中忍辱前行时间很坏,会不小心把心中曾经很尊重的人改变了模样。也许。我们没有变得更好和更坏,只是更像我们自己。 文章来源:阿季;作者:阿季;公众号ID:aji0592 隔着树...

娶个爱茶的姑娘 嫁个爱茶的男子

娶个爱茶的姑娘 嫁个爱茶的男子

娶个爱茶的姑娘 嫁个爱茶的男子来源 | 向阳居前言:爱一个人,没有什么要求和理由,如果有的话,只要ta爱茶,就足够。娶个爱茶的姑娘【爱茶的姑娘有生活情趣】她会插一朵花,做一些细微的小东西,把茶席布置...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塔蜜卡优婆塞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塔蜜卡优婆塞的故事

塔蜜卡优婆塞的故事现世此处乐,死后他处乐,作诸善业者,两处俱受乐,见自善业已,他处他极乐。」【双品YAMAKA-VAGGO(第 16 偈)】这一偈颂是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塔蜜卡优婆塞而说的:...

山药凉拌黑木耳

山药凉拌黑木耳

山药营养相当丰富,它既可作为主食,又可作为蔬菜,同时还是常用的药材。原料: 山药100克、黑木耳20克、配料: 红尖椒1个、盐1小勺、素味精、白胡椒粉适量、白醋1勺、麻油10克01、山药洗净02、...

索达吉堪布:如何减轻自己的压力

索达吉堪布:如何减轻自己的压力

索达吉堪布:如何减轻自己的压力 问:如何减轻自己的压力,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 索达吉堪布答:要想减少压力,不管是哪种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禅修。 例如生气的时候,你要向内观察这种愤怒意念,看它的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