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自己受菩萨戒跟在上师面前受有什么不同?

达真堪布:自己受菩萨戒跟在上师面前受有什么不同?

问:自己受菩萨戒跟在上师面前受有什么不同?比如弟子在上师面前受了一条菩萨戒,那后面自己念仪轨受菩萨戒到底受了几条呢?

答:按龙树菩萨的传承,菩萨戒可以在佛菩萨像前受,实在没有条件,观想意念,以这种方式也可以受。但是在上师、善知识面前,在佛菩萨像前,或者自己观想佛菩萨,在不同的所依面前受,是有区别的。虽然都能得到戒体,但是在上师、善知识面前受,自己能更加重视一些,自己也能提醒自己。

在佛菩萨像前受,或自己观想佛菩萨面前受,这样在重视方面有区别。在上师、善知识面前,上师善知识会讲一些戒条,对自己有提醒的作用。如果没有上师善知识,自己可以在佛菩萨像前受。如果没有佛菩萨像,自己观想佛菩萨前受戒也可以,这都是允许的,但是还是有一些区别。

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我们天天要如此,这样可以增长功德。如果相续有一些不清净,或者毁坏戒律,这样也能恢复清净,可以增加功德,增加决心。所以要天天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多发菩提心,多受菩萨戒,每天很多遍也是可以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想大扫除 搬家 四月黄道吉日哪几天合适

想大扫除 搬家 四月黄道吉日哪几天合适

提起黄道吉日,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黄道吉日是指可以做一些重大事情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每个月都有,但又不同。究竟不同于何处呢?今天我们来聊聊四月黄道吉日哪几天,四月想要搬家、装修、扫地的朋友要注意看了。1...

若我们的内心在修法过程中掺杂诸毒烦恼,修法就没有丝毫之利益。因此欲令自己的善根在修行过程中不被一切恶缘摧毁,三殊胜之清净正行尤为重要。修学禅定也同样如此。

  

我们在讲修学禅定时讲解过善巧运用,因此对修行者而言,禅修时认识妄念并且知道该如何调伏妄念非常重要。因为禅修时初次出现妄念,从某种角度而言非常正常,这一点必须要了解。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在禅修时太过散乱的缘故,可能造下了很大的罪业,因此自己的见解直到现在都没有丝毫之进展。要记住,从某种角度来说,凡夫有起心动念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对于希求解脱的修行者而言,懂得如何将妄念转为道用更为重要。仅仅依靠压制妄念,虽然可以得到暂时的平静,但对于究竟断除妄念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例如自己现在所处的地方四周都是毒草,无论往哪一方向行走,只要踩到毒草上,就会引起中毒。此时仅仅依靠拔出毒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如何将毒草转变成良药。一旦懂得如何转变,即便踩在毒草上,也不会中毒,甚至还能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如同这个比喻般,当妄念起现时,懂得如何将妄念转为道用,比单纯压制妄念更重要。

 

我们天天都在说,贪嗔痴烦恼是漂泊轮回之根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能把妄念转为道用,妄念则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辅助。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懂得善巧运用,以及在修行中善巧运用做得有多圆满。若懂得其中的道理,平常修法无论是散乱还是平静,时时都在调伏之中。如果当自己内心平静的时候就认为自己的修行很好,散乱的时候就认为自己的修行很差,仅仅以妄念多少来衡量见解高低或修行好坏,则完全失去了真正修法的特色,也没有真正掌握佛法的窍门。因此欲令修学过程中清净正行不被外缘所摧毁,善巧运用非常重要。

 

要记住,如果禅修仅仅依靠压制妄念,恐怕有时候能成功,有时候未必会成功。一旦不成功的时候,内心就会产生极大的烦恼,总觉得自己今生成办解脱的希望不大,因此时时都在痛苦之中。若是会善巧运用,无论座上座下有多少起心动念,由于懂得将其转为道用的缘故,内心时时都在喜悦之中。

 

还要知道的是,仅凭压制妄念安住于止息妄念的无分别状态之中,无论是否成功,与解脱都没有丝毫之关系。因为成办解脱唯一的条件不在于能否静下心,而在于能否赤裸心的本性。心的本性和静心两者之间,看似相同,实际上有诸多不同之处。因为心的本性具有一切功德,也就是我们通常讲解的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相反,无论心是平静还是散乱,若内心离开了三殊胜法,所行任何善法均无法成办解脱。即便你能压制自己的内心烦恼,安住长达色界禅定一禅的六千个大劫或者无色界禅定的八千个大劫,最终也不能成办解脱。因为仅凭压制妄念,在不具备一切功德的前提之下,修法永久不会成为解脱之因。

 

前两天我也遇到一些修行者说,他认为自己平常的禅定还是挺不错的,因为时时可以在空性以及很平静的状态中安住。当时我问他:“是否由于生活中烦恼太重太多的缘故,为了止息这些烦恼才开始修禅定?若是,你暂时成功了;若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是为了解脱,这样的修行恐怕对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记住。

修行不在于能否静下心,而在于能否赤裸心的本性!

若我们的内心在修法过程中掺杂诸毒烦恼,修法就没有丝毫之利益。因此欲令自己的善根在修行过程中不被一切恶缘摧毁,三殊胜之清净正行尤为重要。修学禅定也同样如此。  我们在讲修学禅定时讲...

为什么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

为什么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

为什么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你确定自己是个善良的人吗,本文告诉你答案) 一位信众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

人生三道茶:一甜二苦三回味

人生三道茶:一甜二苦三回味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作家三毛说。清清灵灵一撮茶泡在水中,焕如积雪,烨若春敷,顿时沁人心脾的清香味弥漫了整间小屋。端杯看那水面上起伏旋转的嫩嫩的...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传记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传记

李炳南居士著述周杨慧卿居士传钟张冰如居士纪念录书后台中莲社碑记印光大师圆寂十周年纪念回忆录访雪公老师谈学佛因缘周杨慧卿居士传予廾角读书佛寺,尝闻内典而欣。中岁屯蹇仕进,检而研之。跃然曰:嗟!从有获于...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9.想成佛的喜见菩萨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9.想成佛的喜见菩萨

9.想成佛的喜见菩萨从前有个喜见菩萨,他一心想成佛,为成佛而努力地修行着。他修行了两万年,经历无数的劫苦,终于得到神通。有一天,喜见菩萨看见恒河沙世界的河流干枯,大地干裂,毫无生机,便运用神通下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