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宽心:如何做功德

星云大师宽心:如何做功德

一个午后,我正要从东山去佛学院上课,远远见到宝桥那边有一位矮小、驼背、小脚的老太太吃力地走着。我赶紧上前和她说:请到朝山会馆休息!

她自顾自地往前走,眼看她急着想从不二门前的石阶下山,我只好上前和她比手画脚地说:欧巴桑,这边的石阶有100多层,对您可能不太方便。那边有一条斜坡路比较好走,我带您去,好吗?我带着她走了一段路,才放心回去。

数年后,我到马来西亚弘法,她来电邀我见面,捧出一个牛皮纸袋,对我说:这些给您办教育。打开纸袋一看,竟然是80万元的教育基金。

后来,我每回到马来西亚她都拿出二三百万给我。听说其他佛教界人士向她化缘,她却不肯捐出一毛钱。有人问她为什么对我特别,她说:我这样穷酸模样的老人到佛光山,他毫不嫌弃,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法师。因此,就是要我把一切都捐给他,我都心甘情愿。

她,就是黎姑。

做功德、做善事要把握机会。社会上有一些人对于及时行善非常疏忽,对于及时行乐倒是非常认真。有的人想要做善事,但是一拖再拖,等到真正要发心的时候已经没有钱了。特别是做官的人要懂得及时行善,所谓公门好修行,否则等到官位一去,哪里还有权势做好事呢?至于商业巨贾,也不要等到别人求助于你才去施舍,自己有余就应及时行善。钱财如流水,流水一去不容易再回来,为什么不及时行善呢?

与王永庆同为台湾石化产业的先驱者赵廷箴曾经说过:我们会赚钱,但是我们不会做善事,我们需要宗教界来帮我们做功德。可见社会上有很多人还是乐善好施的,只是不得其门罢了。其实,功德的范围很广泛,并不仅限于金钱,所以人人都有能力做功德。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做功德呢?

其一,以物质金钱来做功德。过去佛教设有磨坊、当铺,乃至施茶、修桥等,以利益众生;近年来,佛教徒也会以物质金钱做功德,支持各地道场发挥弘法利生的功能,如举办文教活动、慈善救济等。另外,现代人工作忙碌,不能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有人也会把平时的储蓄拿出一部分作为善款布施,或以物质资助生活上有困难的人。小小布施,对布施者而言不算什么大事,但如贫女点灯一般,一钱布施同样获福无量。

其二,以服务奉献来做功德。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今天社会上有一种善良风气是很可贵的,即不少人会到各个机关团体去任义工:到医院里做义工,到寺院里做义工,到学校里担任爱心妈妈,到沙滩、山林、公园、大街小巷去扫地清理垃圾等等,都是以服务奉献来做功德。

其三,以语言赞美来做功德。有钱,用得不当会造罪;出力,你出力他出力,也没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因此,比出钱、出力更高一层的功德就是语言赞美。说好话不怕多,一家说好话,家庭和乐;人民说好话,国家安定;全世界的人都说好话,世界则能祥和欢喜。

其四,以心意祝福来做功德。或许你说我没有钱,不会做事,也不会说话,没关系,别人做好事时我心里欢喜,就是最大的功德。所有功德中以心的祝福功德最大,因为物质的布施功德是有形、有相、有量、有边的,而心的祝福却是无形、无相、无量、无边的。比方在三宝加被下,希望你健康快乐、诚心希望你福慧双增等,别人做功德我们心存欢喜赞叹,这也跟对方具有同等的功德。

但是,乐善好施也要有原则,不能随便地施舍,否则会生反效果,或是增加别人的困扰,或是引起他人的反感。《增一阿含经》里即说,不可以对无法生起信仰的人布施佛法,因为会引起他的嗔恨之心。犹如一个人患有痈疮,还没有痊愈,又拿刀子去刺伤,会使他更痛不可忍。

所以,布施是有层次的:

一、施舍真理是上等布施。佛教认为上等的布施是给予心灵启发的法施,这是许多人最为欠缺的。一个人即使有再多的钱财、再高的地位,不能明理,不能安心自在,也是贫穷。真理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假如能把真理布施给人,把知识技术传授给人,则不仅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还能开发人们的智慧,以此利益更多的人。这就是上等的布施。

二、急公好义是中等布施。当我们看到社会上诸多的不公平,应该勇敢地伸张正义。看到国家的公益团体、弱势团体生存困难,也应该给予赞助,助其发展,以发挥社会急公好义的精神。这是中等的布施。

三、济贫救穷是下等布施。有一句话说:救急不救穷。对于一时的急难救济,犹如雪中送炭,让急难困苦的人获得转圜的生机,是莫大的慈善因缘。但是,对于恒常的穷困,有时候是救济不了的,因为这种治标的慈善工作并不究竟。

四、施不甘愿是劣等布施。有的人出钱赞助公益,但是布施之后心里很苦恼懊悔,或是在别人强迫之下捐款,心不甘情不愿,犹如剥去身上的血肉骨髓那样痛苦。这种不是发自内心欢喜的布施是为劣等的布施。

佛光菜根谭

无求的布施,端严高贵,令人感念;

无悔的布施,身心光明,令人赞美。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佛法所说的贪心,实际上就是一种进取心,为什么要断除呢?

索达吉堪布:佛法所说的贪心,实际上就是一种进取心,为什么要断除呢?

索达吉堪布:佛法所说的贪心,实际上就是一种进取心,为什么要断除呢? 问:佛法所说的贪心,实际上就是一种“进取心”,这种心态能给自己和社会带来进步,为什么要断除呢? 索达吉堪布:在一般人看来,贪欲就...

佛教故事:法音集:喜恶

佛教故事:法音集:喜恶

喜恶守成法师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之舍利弗,一日入城乞食,途中见一天人,散华于死尸之上,并且极其恭敬。舍利弗问之。天人曰:此死尸是我前身,因在世时,孝养父母,恭敬三宝,广行众善。因此,令我今日享受天福,...

并不是一念地藏菩萨就什么灾难都消失了

有些人说,受了三皈能免难。也不一定了,那业障发现——我在美国纽约的时候,他受了三皈,没有三个星期,就让汽车撞死了。所以说受三皈能免难?不一定。因为你受三皈的这个功德没成熟,你过去的业障成熟了,而且遇...

达真堪布:被放生的动物却遇到危害,怎么办?

达真堪布:被放生的动物却遇到危害,怎么办?

达真堪布:被放生的动物却遇到危害,怎么办?问:放生以后,被放生的动物却遇到危害,怎么办?达真堪布答:现在很多时候避免不了这种现象,但是尽量避免吧。放生的时候也要考虑周围环境和一些客观条件。觉得环境安...

星云大师宽心:心的主人

星云大师宽心:心的主人

星云大师宽心:心的主人从前一个大富翁有四位夫人,他最宠爱年轻娇美的四夫人。后来,富翁患了不治之症,临终前他对四夫人说:我平常对你最好,你陪我一同死好吗?四夫人惊叫道:不!生时同在一起当然好,但死后在...

中国名人故事:上官婉儿的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上官婉儿的故事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