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既然供佛后生生世世财富具足,如何理解人身难得呢

达真堪布:既然供佛后生生世世财富具足,如何理解人身难得呢

达真堪布:既然供佛后生生世世财富具足,如何理解人身难得呢?

在许多公案中,讲到供养佛陀之后生生世世财富具足。那么如何理解人身难得呢?
答:要得到生生世世财富具足的果报,这个供养也要有一定的发心,有一定的善根。如果做一般的供养,不会有这么大的功德和利益。而且具足财富也不一定是投生为人,三恶道里也有财富圆满的。比如龙宫里的龙王,财富特别圆满,但是它们是畜生道;很多空游饿鬼也拥有很多财富,但是他们是饿鬼道。
得到人身,要有世间戒律的基础

,就是一般的断恶行善——断十种恶行十种善,这是得人天果报的一个因。如果没有这个因,布施供养再多,也不一定能获得人身。在断恶行善的基础上有上供下施,积累一些福德善根,将来得人身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福报。
人身难得是什么意思?就是解脱的机会难得。我们拿人身来要做什么?就是要做解脱的事,它唯一的价值就是这个,不是别的。吃喝玩乐,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这都不是人身真正的价值,其他道的众生也能做到。
按世间的福报来说,比如说寿命、财富,我们人即使再有福报也根本比不上天人。天人的寿命长,财富非常圆满,生活条件非常的优越。那么为什么说人身比天人还有福报?人身、尤其是具足暇满的人身,是解脱的唯一机会和条件。其他道里没有这样的机缘和条件,不能学佛,不能成就。
比如说,戒定慧,戒是基础,别解脱戒是戒的基础。别解脱戒的法器是什么?就是人身,没有人身就得不到别解脱戒,没有别解脱戒就没有菩萨戒,没有菩萨戒就没有密乘戒。这样的话,戒没有了,定就没有了,然后智慧也就生不起来。获得戒定慧这些功德,人身是唯一的条件。我们有了这个暇满的人身,才能够获得解脱,才能够成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凡事不必太较真儿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凡事不必太较真儿

凡事不必太较真儿有的人凡事都喜欢较真儿,有什么事总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搞得清清楚尝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非要分出个一二三来。其实,比起玩世不恭、游戏人生来,态度认真是好的,但是凡事过于较真儿、做事太死板...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珠宝商的故事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珠宝商的故事

珠宝商的故事生活中突发的事件,我们只有将觉性提高后,才有能力以智慧与慈悲来面对。没有觉性,我们就会被贪、瞋的习性拉着跑,做出错误的行为。佛陀时期,舍卫城有一位珠宝商,能打造精美的首饰,家中养了一只白...

请珍爱身边鲜活的生命,因为你丢弃的是往昔的亲人

请珍爱身边鲜活的生命,因为你丢弃的是往昔的亲人

骄阳似火,烈日当空,气温连续几天在 40 摄氏度左右徘徊。人走在路上,感觉大地似蒸笼,热得喘不过气来,仿佛窒息一般。偶尔吹来一阵风儿,也是热浪扑面,路上少有行人,人们几乎躲在空调房里不敢出门。可有人...

禅者之意不在茶

禅者之意不在茶

茶和禅的关系从来都是十分密切的。茶最早的时候就是作为一种能帮助人修心静思的饮品出现,以茶助禅,进而有了禅茶一味的说法。身为绿茶,径山茶的名气可能远远比不上龙井或者碧螺春,但要细说起茶叶背后的历史文化...

你不奉我戒,闻法何益?

你不奉我戒,闻法何益?

大人物被小沙尼比的丑陋至极最近,我在香港“亚洲周刊”读到一篇专访文章,专访的对象是当今佛教界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专访中,这位大人物對記者說:“我要強調的是,我們是佛教徒,不能大量傷害生命”。又說:...

如何很简单地判断一位善知识?

如何很简单地判断一位善知识?

佛陀关于舍贪的清净教诫【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教我们怎么样判断一个善知识,佛陀对于这种比丘,即将面临住持正法,统理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