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宽心:寿命

星云大师宽心:寿命

我12岁出家,今年已70岁,这期间不曾放过假,也不知放假是何滋味。再过10年,我就80岁了,从20岁担任白塔国小校长算起,这期间我就工作了60年。这60年的工作生涯中,我每天的工作量可以抵得过5个人,这样算起来,我的寿命就有300岁了。

中国人一向追求五福临门,五福中又以长寿为第一。寿命长,到底好不好呢?一个人如果活到120岁,想必100岁的儿子已经先他而去,甚至80岁的孙子也差不多快要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长寿好吗?另一方面,从身体的机能来看,120岁的老人,牙齿应该掉光了,吃东西必定很困难,耳朵的听觉想必也不灵敏,乃至眼睛的视力也已模糊看不清楚,这样耳不聪,目不明的生活有意义吗?生命应该随顺自然,活到一个适当的岁数也就够了。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肉体活得长久,而在于活得能对世人有贡献。儒家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事业,吾人应该在身体的长寿以外追求另外的寿命:

其一,语言的寿命。世间有的人说话,即说即逝,没有人记忆;有的人说话,成为学说、格言,能够留传、教化人间,这就是语言的寿命。例如我们现在经常引用佛说、孔子说、孟子说,就表示这许多圣人语言历经千年仍然有生命。

其二,事业的寿命。有的人缔造伟大的事业,让千万人受益。像大禹治水,至今南京还留有大禹治水碑记;再如螺祖教人养蚕,至今身穿丝绸衣料的人都应该怀念螺祖。这就说明,事业的寿命可以长存。

其三,道德的寿命。典范在宿昔,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杀身成仁、合生取义、宁死以全节的道德馨香遗留千古,让后世缅怀,这就是道德的寿命。

其四,信仰的寿命。每一个时代都有人为了传承信仰的寿命而发心奉献。例如有人兴建寺庙,千年长存,有人印刷经书,万世流传。另外,也有人从宗教信仰里断除烦恼,解脱自在,把生死当游戏。例如,船子禅师水面吹笛而亡,庞蕴一家生死来去自如,慧远大师念佛发愿,亲见弥陀接引。这些人在宗教上建立解脱的生命,不也是非常可贵吗?其四,智慧的寿命。古今很多科学家的发明至今依然造福着人类,不就是他们的智慧长存人间吗?很多哲学家的智慧哲言,不时为世人引用。例如佛陀,他的般若智慧至今仍在世界放光;例如司马迁,虽然身体受刑被摧残,但他的智慧化为史书,流传千古。所以,智慧的寿命是不死的。

其五,共生的寿命。中国人讲究传宗接代,把生命当成接力赛,一棒接一棒。更重要的,中国人重视生命的意义,有人为宗族争光,有人为国家牺牲,有人怀抱全人类,开创同体共生的寿命。如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能为国家的寿命、社会的寿命、世界的寿命、人类共同的寿命而奉献,小我的生命才有价值,所以小我不及大寿也。

佛光菜根谭

世间以百年长寿为久,达人以无量寿命为安;

世间以迷信执我为真,达人以慈悲无我为实。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年关如何修福?

净土法门法语:年关如何修福?

1我们在社会上,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要想事业发达,一定要修福;你不修福,你那个事业要发达,很难!2修福,就是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你能够跟大家结善缘,才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拥护,才能立于不败不衰之地。古...

海涛法师:我是一个医生,请问如何将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给他们?又如何保护自己-

海涛法师:我是一个医生,请问如何将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给他们?又如何保护自己-

海涛法师:我是一个医生,请问如何将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给他们?又如何保护自己? 问:我是一个医生,每天面对很多病患,请问如何将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给他们?又如何保护自己? 答:做医生要保护自己,因为病...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74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4)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74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4)

说完这些,伐阇罗就走了,玄奘也开始着手准备各项回国事宜。由于玄奘学问大、品行好、声望高,而且为那烂陀寺立下大功,所以当他要回国的消息传开后,那烂陀寺的僧人们纷纷前来劝阻,在被玄奘婉言谢绝后,就前去恳...

八字看疾病很多人觉得不科学 实际上有些疾病是可以看出来的

八字看疾病很多人觉得不科学 实际上有些疾病是可以看出来的

俗话说,身体是***的本钱,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一个人来说是格外的重要的,如果你的智慧不是那么的高,你的财富也不是那么的多,你的身世更不是那么的显赫,那么你至少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不被疾病所困...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舍”可医治“贪”之大病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舍”可医治“贪”之大病

舍可医治贪之大病佛家说:人生本来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很多时候,欲望过多、过强就成了贪病。钱多了还想再多,官做大还想更大,房子宽了还想更宽,出了名还想更出名贪病犹如喝盐水,越喝越咸,越咸越要...

道家的健康养生智慧

道家的健康养生智慧

“道以医显”,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阴阳、五行、中庸等观念在医道中无不尽显;另一方面,“从医入道”又是掌握传统文化精髓的快捷方式。《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非常独特,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