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宽心:回头的世界

星云大师宽心:回头的世界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唐布袋和尚

农夫插秧,低着头就看到水里的天,一面插秧一面后退,退到后来,一田的禾苗播种完成了。所以,回头、退步可以完成我们,忍辱、让步有更宽广的世界。

人长了两只眼睛,只看到前面的世界,而看不到后面的世界。前面的世界只是宇宙的一半,前面的世界在人生的路程上是一道窄门、一个狭路,而大家却都在这个窄门里拥挤,所以有种种的是非、人我、纷争。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有时候,回头的人生不是退步,反而可以成就自己,因为回头的世界比前面的世界更宽广。我们在人生的路程上已经走了几十年,仍然感到惭愧、遗憾,自己对于这个宇宙仍然有很多不知道的,仍然有很多无能为力。因此,必须要回头,看看回头世界里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法宝。我们也可以说,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回头。回头的人生,必然是在人生的过程上迈向更成熟、更有意义的另一个阶段。

什么是回头的世界呢?

一、忍让就是回头的世界。忍一口气,海阔天空;退一步想,风平浪静。在人间做人,不光是凭匹夫之勇、血气之刚才表示我有力量;忍让,不是消极,不是懦弱,而是最大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更广的容身空间。世间到处熙熙攘攘、你争我夺,如果在忍让回头的世界里,就没有人跟我们争了。

二、离欲就是回头的世界。我们前面的世界可以说是财、色、名、食、睡五欲的世界,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尘的世界。大家为了五欲忙得不休不息,被压迫得透不过气来,负荷很重。怎样才是追求回头的世界呢?我们既不争名,也不为利,把富贵荣华摆在一边,把财色名利也放在一旁,提起的是佛性真如、清净大道,这就是回头的世界。不。离欲,是生活在烦恼深渊里;不离欲,是生活在人我是非里;如果离欲,另一番的清净、洒脱的风光便在我们生活里面呈现出来。

三、回头就是回头的世界。人人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乡,请你暂时把它放下;人人都有可爱的亲人,也请你暂时把他们放下;还有很多关心的事、关心的人,暂时都请你把它放下。如果你不能放下包袱,就提不起更新的精神,更大地承担。

四、空无就是回头的世界。你们过去在有色、有相的世界里面讨生活,现在既是知道回头,这和你们一向所要求的、所希望的不同;现在所要的、所学的,是空,是无。佛教的空无,并不是叫你不要所有,只是要你认识。请放下你过去所执著的有色、有为、有相的一切。对那些,在你非常认真,但在真理的领域那都是一些虚幻的假名。回头空无世界,才是真正幸福、美满、充实的人生。要从空的里面去了解有,不空就没有。回头的世界,那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然后再来开展我们人生的前程,你不但拥有了前面,也拥有了后面,你不但拥有了现象上的有,也拥有了本体上的空。到得前后一致、空有一如的时候,可以说整个的宇宙人生才是属于你的。

佛光菜根谭

向前的世界虽然积极,背后的世界却更宽广;

唯有看清这两个世界,才真正拥有整个世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人吃素,等于救了1700条生命!

人吃素,等于救了1700条生命!

劝人吃素,功德不可思议!——劝一人吃素,等于救了1700条生命!一个人吃素,可以让多少动物免於屠宰?在2003年,美国人一年吃掉91.5亿只动物(不含水产),美国约有2亿7千万人,因此每人每年吃掉3...

放生指南:什么季节适宜放生鱼类

放生指南:什么季节适宜放生鱼类

放生是善行,值得提倡,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不能盲目的放生,否则可能会起到不好的效果。那么对于放生鱼类来说什么季节是最适宜的呢?下面就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放生是做善事,是很值得赞扬的行为,但是...

达真堪布:怎样证明自己有前生来世呢?

达真堪布:怎样证明自己有前生来世呢?

达真堪布:怎样证明自己有前生来世呢? 怎样证明自己有前世来世呢?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们通过习气可以证明有前世来世。比如牛犊出生几分钟就能站起来,然后不用教就知...

生根活佛:教育孩子,应从爱,还是孝而开始

生根活佛:教育孩子,应从爱,还是孝而开始

生根活佛:教育孩子,应从爱,还是孝而开始问:对于小孩的教育,应从孝的思想开始,还是从爱的思想开始?答:现实生活之中对小孩的教育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自古以来教育孩子是孝顺父母和尊敬师长的道德和品德而教...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因果故事五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因果故事五

因果故事五从前有一位出家人,修行并未证到果位,因此而虚受了净德父子的供养;这位出家人死了之后,就在净德家中的花园里,变成一种名叫草菌的植物,每天提供净德家中的蔬食之用。别人想要取来食用,却是怎么取都...

一切流摄守因经

一切流摄守因经

一切流摄守因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拘留国留国聚会法议思惟。是时佛告比丘。比丘应唯然。比丘便从佛受教。佛便说是。智者见者比丘为得流尽。不智者不见者流不得尽。何等比丘智者见者令流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