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感应

有些初入佛门的人对佛理的追求远不及对感应的追求。那到底什么是感应呢?简而言之,此处有感,彼处有应。对于修行人而言,此处有感是指恭敬心、诚敬心到了,发自内心的,是真真的有感而发,彼处因真感而真应,应就是答应、回应、响应。

以前跟随师父的时候,我常问这样的问题,佛菩萨既然慈悲,为了让众生起信,他们为啥不在空中示现,这样大家就都信佛了。师父回答:佛菩萨恒顺众生,你真心不到,佛菩萨不会强求的。叶公好龙,结果龙真的现身的时候,叶公却跑了。龙虽然是天上的,可智慧毕竟差了点,不知道叶公不是真心的。

想想也是这个道理,真心到不到,佛菩萨自然清楚,就算真心到了,也要看机缘到不到。记得我一次在云居山打禅七的时候,当时啥都不懂,功夫也不大会用,就是死扛,硬憋,所以就容易上火。等开静的时候,跑到寮房弄水喝,可惜太烫,看见旁边一大袋子南丰蜜桔。当时就我一个人,可是自己知道一些因果戒律的,特别是寺院的东西,不与取就是盗僧祇物,罪过很大的,忍了忍,没有拿。喝一口开水,看看蜜桔,看看蜜桔,喝一口开水,我估计此事当时也只有护法神知道吧。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二天下山的时候,师父顺手把我昨天看的那一大袋子蜜桔全给我了。像这样的事,自己就不知不觉认为是感应。其实无论是巧合还是感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云居山得到了佛法,这件事只不过是中间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

要让人信服感应的真实存在,可以提起佛教没有传到中国的时候,得孔子心法的曾子的一次感人的感应。这是二十四孝的故事,曾子为了照顾眼盲的母亲,所以不去做官,就在家中靠卖柴侍奉母亲。一次他上山砍柴的时候,他的几个朋友来看他。曾子的母亲想让儿子赶快回来,当然了,那时没有手机,情急之下,她咬了自己手指一下,希望儿子能感应到。这时在山上的曾子突然感到心中一阵痛,于是心中放不下,想到母亲眼睛失明,怕母亲出事,所以背着柴赶紧地回家看看,等他回家自然也就知道心痛的原因了。还有就是情人之间的感应,热恋中,彼此都心专注一境,每每有感应也都是心的妙用,不足为怪。

母子感应,情人感应都是这样的真实不虚,更何况我们与佛菩萨了,关键在于我们的至诚心够不够,恭敬心够不够,孔子讲:祭神如神在。我常常这样检讨自己,我念佛,有佛在吗?心中真的有佛菩萨吗?念念有没有系念西方?一检查就很惭愧了,不敢说自己多有修行了,古人讲:历境验心,我这里还没有遇到什么境呢,自己就乱了。印祖讲: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至今,我跟师父有八年的缘分了,第一次见面的场景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他的一个简单举动让我很震撼,到现在都如同在眼前:他拿法宝给我的时候,先是放在自己头上顶礼一下,再给我。师父是有恭敬心的人,所以他的修持很好。

或许有人要挑刺了,修行的恭敬心有那么重要吗?见佛见自性,就要对三宝恭敬吗?离了三宝我就不能觉悟吗?这样的让我对你恭敬,你是不是有啥企图啊?其实,有这些疑问的都是我慢心的体现,现在流行这样的话:要想有钱,首先要认识有钱的人,跟有钱的人交朋友,然后你自己就会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去赚钱,最后你也会成为有钱人。我觉得这个道理和要有至诚心,恭敬心是一样的,佛是觉者,功德圆满,其功德里就有恭敬心,至诚心,我们要成就自己的功德,成就自己的道业,成就自己往生之路,就必须要发起具有功德的心,自然就容易和佛菩萨感应道交了。

所以,我以为不必问感应,只要问自己念佛有没有至诚心,对三宝有没有恭敬心。现在佛教圈子里,动不动谈感应,实在是令人堪忧,本来感应也是让人起信的一种方式,可是现在,大家不在自己心地上下功夫,老是向外求,实在是不吉祥的。

一位师兄放生,第二天做成了一笔大生意,他很激动地说,放生真好,放生我生意就成功了。我就劝他,此果(生意成)未必是彼因(放生),或可能是前因,并且,放生或者做其他的功德,都是让我们去培养自己的善根,培养自己的菩提心,增加自己的道粮,佛具足一切功德,我们这样做功德也算是常随佛学,所以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必须做的,而且是应该做的。同时,作为世间人,希望一些福报也是正常的,我们可以祈求“现世之内,五福重增,他报之中,二严克备”,但是千万不要妄谈感应,错认因果,像这些因果感应也只有佛菩萨清楚,我们凡夫不清楚,动辄乱认因果(仿佛因果这家店面是自家开的,因果都是自己说的算),则容易犯下大妄语戒(未证言证,就是你的证量没到,说出话却是超出你的证量的话,同时让别人认为这就是你的证量,以此诓骗众生,炫耀自己,那么地狱就有份了)。不光是藏地佛教是这样要求的,近代汉地高僧印祖也教导我们,不要向人炫耀感应,要说只能对一个人说,那就是你的善知识,跟他印证你的境界或感应。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外在鬼神的干扰越来越大,因为我们欲望越来越高

达真堪布:外在鬼神的干扰越来越大,因为我们欲望越来越高

达真堪布:外在鬼神的干扰越来越大,因为我们欲望越来越高 …… 我们修行上有什么障碍,即刻可以修火施仪轨。刚才说的修舍心,不贪这些财物,不贪世间八法。末法时期的违缘和障碍非常非常多,为什么?因为外在...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8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85」“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药师法门是一帖消灾的法药,药师法门的修行方法,就是念诵药师佛的名号持药师咒、造幢幡、点灯、施食、加守...

忏悔邪YIN改过行善的福报实例

忏悔邪YIN改过行善的福报实例

◎ 明朝时人洪焘,有一天暴毙,恍惚间被一绿衣人引到阴府。洪问一生的食禄如何,绿衣人从衣袖中抽出一个大纸袋给洪看,洪看到纸后注写著原本可做到参政事的大官,但因在某年月日奸淫了一处女,将为任转运副使的小...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雪霁便行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雪霁便行

雪霁便行宋朝德普禅师性情天赋豪纵,幼年随富乐山静禅师出家,十八岁受具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两川缁素无人敢于辩难,又因其为人急公好义,时人誉称他为义虎。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们说:诸...

马有三相经

马有三相经

马有三相经 马有三相经(出杂阿含别译)后汉沙门支曜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诸比丘。善马有三相用入官可给御。中王意得名为官马。何等为三相。一者有善马意自能走。二者有力。三者端正好色...

佛法是实证科学,不是空头理论

佛法是实证科学,不是空头理论

却吉降养清真法王 开示密空 白话译讲佛法传世已两千五百多年,其间成就解脱、神通变化者无法胜数,但时至今日,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却仍存有许多疑问,比如:佛菩萨可以不生不灭,永存于宇宙,三界纵横自如,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