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生童子七岁成佛的故事

善生童子七岁成佛的故事

从前,印度有一个大国叉尸罗国,国王叫提婆王。提婆王膝下有十个王子,各自统领一个小国。善住王子统领的国家最小,但国力稳固,百姓生活富裕。邻国有一个恶王叫做罗目侯,十分眼谗善住国的富庶,于是派兵侵略。善住国王虽然尽力抵抗,怎奈寡不敌众,丢失了国土。他只好向父王的得叉尸罗国逃去。

当时,善住王膝下有一个男孩名叫善生,年仅七岁,十分可爱。善住王夫妇抱着儿子,在兵荒马乱之中逃到国境外。从本国到父王的国境,要费七天的时间,中间隔着荒无人烟的荒野。他们携带,七天的干粮,踏上逃亡路。不料,中途迷了路,七天后仍未抵达父王的国境。粮食吃完了,这样下去,一家三口非饿死不可。

不能让三个人都丧命在路上,总得牺牲个人,让其他两个人活下去。善住王心里暗自寻思,看见夫人拉着儿子的手走在前面,善住王抽刀就要从背后砍她。就在这时,善生急忙阻止父王说:千万不能杀死母亲,世上怎有孩子吃母亲的肉来维持生命的呢?请父王杀我吧!应该把我的肉作为你们的粮食才对。善生说完,紧紧搂住母亲不放。

善住王收了刀,泪落如雨。善生又对父王说:请割下我的肉当粮食吧!但是如果我死了,肉就会腐烂。所以不要杀死我,只需一块一块地削下肉来吃,保住性命就行。 可作父母的怎么也不忍心下手。善生看见如此情形,就自己拔刀割下身上的肉,跪著呈献给父母。善住王夫妇惊惶失措,悲叹许久,最后只好成全爱子的心愿,吃下他的肉。连续几天,善住王夫妇一直在悲伤与饥饿的旅途上苦

撑。善生童子的身上,也只有骨骼之间仅存的几片肉了。父母最后取下这几片肉,充作粮食,然后含泪把爱子的尸骨留在荒野上,匆匆离去。

当父母离去后,善生王子心里祈盼:父母亲啊!但愿你们能够平安回国,也希望以我这份自我牺牲的功德,将来能开悟成佛,济度切众生。

他一念至此,三千世界,六种震动,天上诸神赞叹之余,泪如雨下。这时,帝释天王为了试探善生童子的心,化成一只狼来吃他。善生毫不畏惧地说:虽然我仅存一副骨头,也愿意施给饿狼充饥。帝释天立刻消失狼形,现出本来面目,赞叹道:割下自身的肉来维持父母的生命,真是罕见的义举。你如有什么愿望,不妨对我实说。

善生说:我没有其他愿望,只希望开悟成佛。

帝释天又问你的身体,已经无肉仅存骨头,到了这种地步,你恨自己的父母吗?

善生说:我没有一点儿憎恨之心。倘若我能悟道成佛,就可以还我本来面目。

善生童子话音刚落,忽然皮肉渐生,很快便恢复了原来的可爱身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离婚后怎么才能挽回一段婚姻?

离婚后怎么才能挽回一段婚姻?

其实不管人们在婚姻中如何努力,婚姻还是会有裂痕出现的,我们如果想要挽回婚姻,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处理婚姻中的矛盾,很多人在挽回婚姻的时候不知所措,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讲解一下怎么才能挽回一段婚姻?学会倾...

冷水茶

冷水茶

茶叶10克,用200毫升冷开水浸泡,每次服50~150毫升,每日3次。茶叶含促进胰岛素合成的物质,能去除血液中过多的糖分,故冷水茶可治糖尿病。 .no-mobile{display: none;}...

索达吉堪布:如何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变成修行?

索达吉堪布:如何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变成修行?

索达吉堪布:如何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变成修行? 问:如何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变成修行?索达吉堪布答:平时的起心动念若与闻思的理论相结合,所作所为就会全变成修行。因此,闻思是很重要的,表面上的实修、打...

索达吉堪布: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有情的来源究竟何在?

索达吉堪布: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有情的来源究竟何在?

索达吉堪布: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有情的来源究竟何在? 问: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有情的来源究竟何在? 索达吉堪布:一切事物显现生起的原因就是因缘聚合具足,如果进一步去追溯根源,就会像《圆觉经》中所说那样...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名号,但事实上,观自在也不一定是观世音菩萨,而是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就是观自在。

你观察自己自在吗?

你能自在,就能像观世音菩萨;你观照不自在,虽说每个人都能做观世音,但总是不自在。如何才能做个名副其实的“观自在”呢?

1、观事自在

好事、坏事,都能自在;大事、小事,都能自在;难事、易事,都能自在。

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尤其人事,无理的、冤屈的、难堪的,当遭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你都能自在吗?

假如你对任何事情都能举重若轻,迎刃而解,不逃避现实,凡事都能勇敢面对,处理时更能得心应手,那你就会自在了。

2、观人自在

好人、坏人,君子、小人,能人、愚人,善人、恶人,和一切人相遇,甚至相处的时候,你能自在吗?

所谓自在,也不是要你天天跟坏人打交道,和恶人混在一起;重要的是你能认识善恶,知道好坏。

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性不同,千奇百怪,你在芸芸众生中,都能与人为善,不受伤害,不就可以自在了吗?

3、观处自在

吾人住的地方有大小,华屋、斗室,大厦、陋巷。另外,有的地方是正人君子聚会之所,有一些是鸡鸣狗盗之辈杂处之地。你处身其中,都能自在吗?

“孟母三迁”,因为她怕儿子生活在文化不具备的地方,她觉得不自在。

平时我们看别人住观光饭店、湖滨小舍,你羡慕人家可以悠游自在,但是当你住上一两个月还自在吗?

佛 殿、神 庙、教 堂,你身处其中都能自在吗?饭馆、面摊、快餐店,你都能以同样的心情用餐吗?

假如你都能随遇而安,不计何处,都能不露厌恶之情,虽然你可以有另外的选择,但是一时的处境,你都能忍耐不计较,你就能自在了。

4、观声自在

这是个有音声的世界,大自然里充满虫鸣鸟叫,社会上到处人声鼎沸。

泼妇骂街,高人论道,你遇到这许多境界,听到这许多声音,都能自在吗?

隔壁邻居是机械工厂,对面住户不时传来收音机的高分贝,甚至有人在身边窃窃私语,你都能处之泰然吗?

如果能够在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谈笑谩骂,乃至一些诋毁讽刺、奉承赞美的声音中,都能不失去自在的心情,那你不就是观自在了吗?

5、观理自在

世间的道理,所谓天理、地理、人理、物理、事理、心理,每一个人都执著自我之理,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甚至有一些人,明明无理,他要强辩其理。

有钱有势的人,他们都认为自己有理;不管有理无理,你都能心平气和吗?

有理不在声大,道理也不在他人口边,道理在自己的心中。如果你处在纷乱嘈杂的说理当中,一样能安然自在,你就最有理了。

6、观心自在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心最喜欢管闲事了。

你荣华富贵,我心生羡慕,但又不能拥有,就感到很不自在;你聪明伶俐,总是受人赞美,而我不能,所以心生嫉妒,也非常不自在。

我们的心每天跟随世间不断地翻滚,起心动念;我们在得失、有无、是非、贫富之中,时而懊丧,时而快意,都非常地不自在。不能中奖,固然内心不自在;就是中了头奖,你能自在吗?

所以,光是一个“观自在”,就够我们一生学习的了。

本文摘自《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人生六种观自在,看看你做到了几种?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名号,但事实上,观自在也不一定是观世音菩萨,而是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就是观自在。你观察自己自在吗?你能自在,就能像观世音菩萨;你观照不自在,虽说每个人都能做观世音,但总...

消除烦恼的方法:差别平等

消除烦恼的方法:差别平等

差别平等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法华经卷三药草喻品》佛陀说法,视一切众生平等无差别,就像下雨,一味平等遍布大地,但随着众生根性有别,所感受到的法益也各不同。佛陀说法,都是为要我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