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五十五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五十五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同修,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第一百四十八页,第二行中间开始看起:

【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

这段经文是在第四十品,「边地疑城第四十」。前面经文讲到有两种人,因为有疑惑,虽然念佛很精进、很努力,而且也发愿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因为疑没有断,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只能到边地疑城。

这两种人,第一种是怀疑佛智,对佛的智慧有怀疑,不相信,不能够了解、不能够接受;第二类的人对佛智没有疑惑了,可是对自己的善根却是有疑惑,觉得自己业障很重,要精进也好像精进不起来,虽然心心念念想往生,但是信心不踏实,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理。这两种人就是这里讲的『是诸人等』,他们的疑不是很大的疑,稍微有一点都不行。如果疑很大,完全不相信的,那就往生不了。这种是什么?他的疑惑还留存着一些,那么这种人他只能够生到边地。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对于自己、对于佛都不应该有丝毫的疑惑,这样才能成功。

学佛我们第一心地要清净,如果夹杂着疑虑,这心就不清净了。我们平常处事、待人、接物,要学会随缘,随缘就是绝对不自己自作主张,凡事都好,随缘里面断恶修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善?这基本的标准我们要清楚,凡是对自己有利的,统统是恶;凡是对佛法、对众生有利的,这就是善。佛法自始至终教我们破我执、破法执,如果我们自己待人、处事、接物有自己的意见,那么这个执着就没放下,这就不是随缘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练习,练习什么?不管什么样的境界,我们都乐意接受,我们都欢欢喜喜的接受。

一定要觉悟!人生在世,古人讲,过客而已。这个地方、这个地球,我们只是来客居的,它不是我们的家乡,何必要这么多计较?何必要这么认真?你想想,过几天我就要走了,你在这个世间样样都能放得下了。现在我们的受用,可以接受的,我们很愉快的接受,但是千万不能有一个据为己有的观念。如果有这是我所有的东西,这个观念就大错特错了,你走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什么都得不到。所以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了,我们才懂得随缘。

随缘就是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们都很欢喜的相处;善缘也好,恶缘也好,我们都很欢喜跟他相处。没有我不能相处的人,没有我不能接受的境界。别人他有执着,我没有执着;别人有分别,我没有分别。有,那才会跟人起对立、起摩擦;没有,那怎么可能会有对立、会有摩擦?所以修行就要在这个方面下功夫。不需要再去选择什么样的如意的境界,眼前的境界就是最好的修行境界,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分别、执着,就成功了。

所以经上这里讲到的「是诸人等」,那是什么?有疑惑心。所以因为这样的因缘,虽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够立刻见佛,他没有能够到无量寿佛面前,他只能到『佛国界边』,这里所说的『七宝城』,这个是比喻,比喻生活受用还是非常殊胜的。说实在话,他们不是真正胎生,他们也是莲花化生。

极乐世界绝对不是说有一个什么样的边界,极乐世界是没有边的,你看《中峰三时系念》里面不是讲到,「遍十方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遍法界虚空界,哪有边界?那这里为什么讲边地?这是比喻,这些众生即使在极乐世界,他也见不到佛,不见佛的地方就叫边界。不管是什么地方,哪怕是阿弥陀佛讲经堂外面,或者是七宝池里头,他没有见到阿弥陀佛,见不到诸大菩萨,这就叫边地。所以边地是这个讲法,不是依文解意说极乐世界还有一个范围,外面还有一个边地,不是这样讲。

这些人为什么会到边地?就是因为疑没有断,自己的障碍。『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世尊把这个真相告诉我们,他们生到边地不是阿弥陀佛的意思,阿弥陀佛绝对不会说故意不跟他们见面的,是他自己有障碍。佛心平等,佛性清净,佛心慈悲,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只要我们众生这一边没有障碍了,立刻就见到佛。所以这里讲到是「身行所作」,自己做的。心里有一个结、有一个疑团没有完全能够解开,甚至这个结可能很微细,连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很多迷惑我们自己都不晓得。为什么不晓得?第一个原因是愚痴,没有智慧;第二个原因,心太粗了,粗心大意,心不细腻,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症结在哪里。

我自己常常反省,也是这个疑的根很严重,以为对佛菩萨还是具足信心了,实际上没有。过去根本对自己这些问题看不出来,现在慢慢慢慢通过经教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念佛、修持,这个心稍微细腻一点点,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个疑的烦恼也很重。傲慢、贪欲、怀疑这些烦恼都很重,要慢慢把这些都洗刷干净。所以为什么学佛这么多年,这功夫还没得力,自己找到原因了,所以从今以后,努力用功。所幸我们能够常常在师父老人家身边,师父老人家身行言教,对我们循循善诱,让我们不断的觉悟。否则自己在这里闭门造车这样的学法,真的连自己的问题都发现不了。闭门造车、盲修瞎练都不知道,还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很有修行。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亦有宝池莲华。自然受身。饮食快乐。如忉利天。于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于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

这里是讲在边地疑城里面的状况。你看『亦有宝池莲华,自然受身』,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即使是在边地受生的人,他也是莲花化生。他们的快乐、他们的生活就如同在忉利天,前面弥勒菩萨也看到了这个边地,他说是像夜摩天。忉利天也好、夜摩天也好,都是讲的他们的生活状况是十分快乐,享受的天福。那么这个天福当然是阿弥陀佛加持他的。可是他们在这样的快乐的环境里面还是有苦,苦在哪?『于其城中,不能得出』,这就是他们的苦处,不能像九品往生的人。九品往生的人,他们在莲花里面可以自在出入,可以遍游虚空法界。他们居住的宫殿也能随意大小,他们可以在空中飞行,这宫殿还能随身,随心所欲。但是这边地里面的人就不行,他有障碍,他在这个边地疑城里头,就好像坐在牢狱里面一样,不能得出,非常苦闷。所居住的宫殿只能在地上,不能在空中,他们想飞也飞不起来。他们所居住的这些宫殿也不能够随意高大,不能变化,所以他们还不够自在。

『于五百岁,常不见佛』,这是他们真正的苦。他们见不到佛,也不能够闻到经法,所以得不到法喜,也见不到菩萨、声闻圣众,这些同修、善知识。当然他们这个苦不是无限期的,就好像坐牢似的,他是有期徒刑,不是无期徒刑,他们的期限是多长?五百岁,这是最长的时间,五百年。古大德批注里面提出来,这个五百年是用我们人间的年数来算,不是说极乐世界有五百年。在人间五百年这并不算长,为什么?因为忉利天一天就相当于人间一百年,那这些边地疑城里面的人,他们感受像忉利天一样,那五百年对他们的感受就大概是五天,这五天也很容易过。如果说是在夜摩天呢?夜摩天一天相当于人间两百年,五百年也就是两天半,这也不长。在这个五百年当中,他们肯定能够觉悟。他觉悟了,一定忏悔业障,知道自己错了,过去对佛的智慧有怀疑,这错了。或者是对自己的善根不相信,没有自信,这也错了。认错就是忏除业障。所以我们要懂得忏悔第一步就是认错,我们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认错误,绝不能够掩饰自己,隐瞒错误,更不能够把这个错误还推给别人,那这个业障就重了。所以有罪障很正常,我们无始劫来在六道里面肯定染上了很多烦恼习气,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这个罪障,我们要把它忏除出去。

昨天何美慧老师带着忏悔班的几十位同修写的忏悔文,四册一大沓,来到精舍交给师父老人家,也让我来看看。我稍微翻了一下,非常的敬佩,这些同修都是这段时间何美慧老师带着大家做忏悔,发露忏悔,忏悔业障,忏悔得很深刻,非常难得。自己过去造作的罪业不要害怕讲出来,讲出来了,被人家知道了,人家看不起我们,这罪业就报掉了,这就不留下来了,不会留到下一辈子。我们造的功德、修的功德,我们不要去表,不要去宣扬,这个功德就能够留下来。所以这些同修给我们做好的表率。师父老人家鼓励美慧老师把这些忏悔的文章都送上网,给全世界净宗同学做学习参考。

我们现在唯一的目标就希望求生净土,所以一切有可能障碍我们往生净土的,我们都要去除掉。千万不能留一点,留一点那就是障碍。哪怕是对佛菩萨、对自己的疑惑也留一点,这到了极乐世界都不能见佛。所以我们现在修行就要时时刻刻检点自己,尤其是用《弟子规》和《太上感应篇》,这是要天天对照反省的。这样把我们的罪业忏除干净,我们就真正有把握往生。我过去对《弟子规》、《感应篇》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受具足戒之后,回过头来才省悟到这两样东西是一切戒律的根,师父老人家讲的一点没错,所以我现在继续天天做《弟子规》功过格、《感应篇》功过格。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经文:

【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于彼谓之胎生。】

疑惑,它的根就是愚痴,没有智慧,『智慧不明』。『知经复少』,他学的经教太少了,听经太少了,所以『心不开解』,不开智慧。如果智慧开了,信心就坚定,行就专了。所以我反省我过去还是因为智慧不明,愚痴,再加上知识分子那种自以为是的习气,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还是学了很多。所以你看从辞了职务,跟着师父老人家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佛法,这五年来,也学了很多的经典,讲了很多的经典,讲了累计小时数超过两千小时,到现在才真正意识到修行功夫要想快速得力,还是要专修。所以现在就死心塌地一门深入《无量寿经》,不再搞别的。《无量寿经》我们讲完一遍,重新再来讲,一遍一遍的不断的讲,希望能够真正开智慧。那么跟我们一起学习的同修,相信这样一遍一遍的熏习,他也能开智慧。

大家要注意,这个「知经复少」,不是说你读的经典种类太少,不是,是你自己熏习太少了。熏习重要的是一门深入,这才能开智慧。那么对于佛所说的真实义不能领悟,也就不能够完全相信了,所以『意不欢乐』,心里面就有烦恼、有障碍,法喜生不出来。真正有所领悟了,你这个法喜就能出来了,那真叫做乐此不疲、欲罢不能。我现在对《无量寿经》的学习,还真有这么一点了,学得有点法喜了,这样的信心就更足了。『是故于彼谓之胎生』,这是讲到这种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叫胎生,所以不是说真正父母胞胎所生,就是讲他智慧不开,不见佛、不闻法。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经文: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断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皆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若有众生』,这是讲到正常念佛往生的人,他们具足了信愿行三个条件。这种人有的是专修净土的,譬如在二十四品里面讲到「三辈往生」,上、中、下三辈,他们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专修净土。另外一类人不是专修的,是修行其它大乘法门,临终的时候是回向求生净土,这些人也能往生。慈舟大师判这个是一心三辈。那么那些人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就看他们的修行功夫,也分为上中下三等。如果是用净宗的分法,上等的,理一心不乱;中等的是事一心不乱;下等的是功夫成片。这个跟禅宗里面所分的三等也相同,上等的叫照见,就是《心经》里面讲的「照见五蕴皆空」;中等的功夫是照住;下等的功夫是观照,这是禅宗的功夫,都是相同的。

当然不管你修什么样的法门,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专精,哪怕是你修其它法门,你也需要专精,不能够掺杂,这才能够得三昧。你在求解方面可以涉猎不同的经典、不同的法门,但是在行门里面,最重要的是专一。我们看到自古至今修行大乘,回向往生的人很多。譬如说清末杨仁山居士,他是「教宗华严,行在弥陀」,他是学华严的,但是他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江味农老居士,他是「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他是专门学《金刚经》的,都是念佛求生净土,他是回向往生。他们的示现都是告诉我们要专,一部经、一句佛号,这是成功的秘诀。

净宗这是非常广大的法门,阿弥陀佛并不会限定你,你非得要只修《无量寿经》,只修净土法门才能够往生,他没这个限定。只要你修任何的大乘法门,回向求生净土,他都来接引你。因此我们对于修学其它法门的人,不能够扰乱他,不必劝他改修净土法门,我们应该对他赞叹,鼓励他专修他自己的法门,只是将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这就好了。特别是他已经在这个法门上用了很多年功夫,就不要去改了。譬如说他是专门受持《地藏经》的,念地藏王菩萨的,我们就劝他好好的专入专精地藏法门,你只要回向求生净土就可以了。就像回向偈里讲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尽此一报生,同生极乐国」,回向。有的人他不念佛,他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好,你也回向求生净土,也能往生。所以我们不可以修这个宗,看不起别的宗,毁谤别的宗,这就大错特错。这些不同的宗派都是释迦摩尼佛所讲,每个人根性不同、因缘不同,不能够强求所有的人都来专修净土,但是我们鼓励他们回向求生净土,这样就好。

这一段是说明如果众生对佛的智慧能够相信,『明信佛智』,明是明了,信是相信,毫没有怀疑,『佛智,乃至胜智』,前面有提到,佛的不思议的、究竟圆满的智慧,你能够深信,『断除疑惑』,没有任何的怀疑了,这种人经上讲,「善根深厚」。如果善根不足,他就有怀疑。不仅对佛不能怀疑,对经典不能怀疑,对自己也不能怀疑。不能够怀疑自己业障重、根性差,不敢承当,这都是夹杂,心还是不清净。『作诸功德』,你对于佛、对于自己都有深厚的信心,这证明你的善根非常深厚,从现在起努力的修诸功德,『至心回向』,这个功德就是所谓正助双修。正修是信愿行,助修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所有功德统统回向求生净土,现前绝不要享受,我修的再大的功德、福报,我不居功,我不享受,把福报统统留在临终的时候享。

临终的时候能够心不颠倒、身无病苦,自在往生,这是最大的福报!这个福报是自己一生修行累积下来的,而且平常真正惜福,我们看到祖师大德都是没有一个不修福、不惜福的。弘一大师,我们看到出家之前,生活享受派,这个是他出身富贵家族,出家以后整个转变过来了,把过去那些坏毛病、坏习气统统都改掉,惜福。这一件衣服穿了几十年都不肯换,对于常住的这些饭菜绝不挑剔,非常欢喜接受,生活非常的俭朴,这都是好样子。所以在临终的时候清楚,心不颠倒,这是还得靠福报来护持。如果我们这一生把福都享掉了,临终的时候就没有福报了,没有办法抗拒病魔,没有办法抵得住业障,甚至迷惑颠倒,这往生就很困难了。

我们可能有人又问了,师父老人家现在讲《大经解》、《大经科注》,采用的是黄念祖老居士的著作,黄念祖老居士是九十年代初往生的,他往生的时候没有站着走,没有坐着走,而且还有病走,大家就有去问师父老人家,为什么这样的大德临终的时候走得还不如那个锅漏匠那么自在?你看谛闲老法师那个锅漏匠的徒弟,他念佛念了三年,站着往生的,那是真的是自在。难道黄念祖老居士这个修持、智慧还不如锅漏匠吗?那不是这样的。这是什么?两个人的道路、因缘不一样。黄念祖老居士,他的这个专修的功德确实没有锅漏匠那么殊胜,锅漏匠什么都不干,他什么都不会,专念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三年,预知时至往生了,自在。黄念老他不是专修,你看他在年轻的时候学禅、学教、学密,到晚年归心净土,还要批注《无量寿经》,注得很辛苦,特别是文革期间遭受到身心的摧残,晚年是忍着病苦,奋力注经。七十岁以后才开始作这个批注。他老人家悲心很重,批注好《大经解》以后,还用白话还要给《无量寿经》作一个批注,但是没注完,注到一半,身体就不行了,就往生了。他也预知时至,在往生之前两个月一切放下,精进念佛,一天十四万声佛号,所以他是决定往生。

所以论弘法利生的功德,黄念老远远超过了锅漏匠;但是论专修,确实锅漏匠更殊胜。这两个人的因缘不同,各偏在一面。那么这是不由自己决定的,是因缘。像黄念老,他是舍己为人,为了批注经典,为了给末法九千年众生留下这一部著作,他牺牲自己,就是把自在往生牺牲掉了。但是他的牺牲有底限的,底限是一定保证能往生,即使受一点病苦也无所谓。如果说连往生都受到影响了,那就不行了,这就绝对不可以的。所以我们要懂得底限,我们自己现在连往生把握都没有,那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把精力集中在专修净土上,等到拿到往生把握了,那有因缘才应该把重心放在弘法利生上面。所以这一段讲到这些众生,他的信心很纯。

『作诸功德,至心回向,皆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在七宝莲华里面化生,化生是『跏趺而坐』,这是坐着在莲花中化生。化生的品位有三辈九品,这三辈九品决定在他们自己念佛修行的功夫上面。大家注意这是念佛的功夫,不是讲念佛的多少,这功夫是什么?清净心,清净心的纯度愈高,品位就愈高。所以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讲,能不能够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的信心和愿心是不是纯正,这是往生的条件。那么往生品位高低,决定在你持名功夫的浅深,就是你念佛功夫那个浅深。功夫高的,理一心不乱,这是功夫最深,相当于禅家「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境界。事一心不乱就要低一等,事一心不乱也断了见思烦恼,相当于小乘阿罗汉这个功夫,圆教七信位菩萨的功夫。最浅的一个功夫就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虽然见思烦恼没断,但是伏住,那也了不起了,那也叫念佛三昧,这个功夫我们每一个人这一生都能够努力达得到。

事一心、理一心,这个我们很难说,不一定达得到,但是功夫成片,人人可以做到。如果做不到,那还是有业障,所以忏除业障就非常重要!在我们现在末法时期,忏除业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门,业障不忏除掉,这个就会障碍我们的清净心。所以每天反省检点,这个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千万不能够忽略。有功夫成片,功夫成片里头也有上中下三品,实在讲,如果你能够有上品的功夫成片,你的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把握,就自在。我们讲生死自在,也就是说你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这你自己可以把握的。你想留在世间多几年,也不碍事。这样的功夫我们要努力都能达到,为什么不努力?没有别的,就是我们佛号的功夫能够将烦恼伏住了,伏住虽然没有断,但是它不起现行。如果我们每天还会有烦恼起现行的时候,那这个不行,那要努力忏除这个业障,这些烦恼要忏除掉,这是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我昨天晚上跟师父老人家散步的时候,我就请教师父一个问题。我是学《无量寿经》忽然就想到,过去我也常常给人助念,助念有的走得也还算是比较殊胜,他念佛,头脑也很清醒,平常也学佛,见到我们来了,我们劝他要一切放下,什么牵挂都不要有了,就牵挂阿弥陀佛,就求生极乐世界,你一定能往生的,我们给你念佛。就给他念佛,他也欢喜接受,跟着我们念佛,念念念,念到最后断气了,走了。那我就问师父,这种情况可不可以断定,他是往生极乐世界?师父说未必,不能断定他是能往生。我就问,那他念着佛走的?清清楚楚在我们佛号声中断气的,那怎么可能说不往生?

师父讲,虽然他嘴还在念,如果那个时候,临终的时候一剎那,忽然想到别的事情,忽然想到我这个人间这里面还有什么人没见,还有事没做,没放下,这一念挂碍就不能往生。当然这种人即使不能往生,决定是能保得住人天的。这《地藏经》里讲到的,在临终的时候,假如有善知识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乃至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他都能够解脱三恶道的罪报,得生人天。所以他走得也是很安详,全身柔软,甚至头顶还有温热,我们讲很殊胜,但是这个不能够完全判断他是一定往生极乐世界,你怎么知道他在临终那一剎那会不会起什么念头?除非他在临终时候告诉你了,「阿弥陀佛来了,他来接引我,我走了」,这个就能决定判断。阿弥陀佛一来,佛光注照,他就不会再起妄念了,他就肯定功夫提升到一心不乱,至少事一心。阿弥陀佛要是没来,不保险。

所以这个让我觉得震动很大,为什么?反观自己,现在虽然还没到临终,但是假如现在如果灾难来了,我们自己马上就面临着死亡,心里面会不会有挂碍?会不会有妄念?如果还有别的念头,有这些妄念,这念佛一中断,一断气了,那还得搞轮回,所以往生没有把握。所以师父老人家昨天给我这一开示,我就觉得寒毛直竖,这桩事情可不能够掉以轻心,千万不要大意,觉得我现在不是都学得挺好的吗?我在临终的时候应该没问题了吧?可能就是生生世世大意,没有真正生起十足的重视,把这个往生给耽误了。虽然现在又还得人身,这是什么?临终的时候可能有人帮我助念,我们又得到人身了,但是如果我们这一生不努力精进念佛得到三昧,那恐怕这一生又是空过。如果临终的时候没人给你助念,或者你头脑不清醒,你这个业障现前了,可能三恶道都有分。所以真的,何不于强健时努力念佛、断恶修善,保证这一生要往生,可不能把自己法身慧命当儿戏。所以我更坚定了专修净土的决心,不能再搞别的,再搞别的就怕来不及了。

《地藏经》里讲得很清楚,「无常大鬼,不期而至,冥冥游神,未知罪福」,谁知道自己哪一天要走?所以印祖教我们,要把「死」字挂在额头上。学道之人,念念不忘这一个死字,你的功夫才有可能得力,最怕的就是因循懈怠,耽误了一生。所以经上讲的,我们这些人这一生遇到净土能够深信,不是普通人。本经里就讲得特别明显,那是过去生中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修积深厚的善根,所以你能够相信佛的智慧德能,也相信自己,相信这个法门。有这样深厚的善根,只要这一生能够依教奉行,这里讲的「作诸功德,至心回向」,你光信还不行,还得要作诸功德,至心回向。这个功德是什么?要念佛、要断恶修善,把这些功德统统回向净土,那你就决定往生。如果你虽然有深厚善根,但是你不肯作诸功德,不肯至心回向,你对佛的经典里面的教诲还不能完全依教奉行,那你这一世就不能去了,只能跟极乐世界结个缘而已。

所以我们好好想一想,无量劫来多少生、多少世都是这样耽搁了。痛定思痛,这一生可再不能够轻易放过了。要认真,就是我们过去生不够认真,所以不能往生。对自己的毛病习气还是苟且、纵容,不能够毅然斩绝干净,甚至还明知故犯,那你说你往生的心就不够切了,是不是?至心回向,至心,至诚心,你才能够往生。你想一想这一生要是不往生,下一辈子你能去哪里?可千万不要做白日梦,我来生还能得人身,我来生还能学佛法,还能修净土,这是梦想而已。

我们平常自己想一想,日常生活当中,五戒十善修得怎么样?如果你五戒十善至少可以打八十分,你才能够不失人身,那我们能做到几成?自己给自己打个分,要客观的来评估一下自己。我自己想一想,我八十分打不到,五戒十善过去可以说条条都犯,都做不到,根本不及格,所以下一辈子还能得人身,这比往生极乐世界还难,这是真实话。往生极乐世界靠佛力接引,不算困难,你下一辈子要想去得人身,这个更困难。

那么我们想想,五戒里面讲的杀、盗、淫、妄、酒这五个戒律,不杀生,我们有没有犯过?有意无意都不知伤害了多少众生,有意是罪,无意是过,杀生害命将来还要偿命;不偷盗就是不予取,就是别人的东西,我们没征得别人同意就取用,偷盗是不予取。那我们今天想一想,起心动念还有没有占人便宜的念头?有,这就是有盗心,那一定会犯盗戒。譬如说做生意的,偷税漏税这就是偷盗国家的,这个罪过就大了,向全国人民结罪了,欠了全国人民的债。如果在三宝门中偷盗,那这个罪就更大了,那将来,《戒经》上讲这是堕无间地狱,所以这个盗戒非常的微细。还有邪淫,心里面还有这些男女的这些不净的念头,这就犯戒。妄语,也不容易能够持得好的,你看妄语里面包括妄言、两舌、恶口、绮语,两舌是说人的是非、挑拨是非,绮语是花言巧语,这些都很容易犯。还有饮酒,饮酒它是遮罪,不是性罪,用来防范我们造前面杀盗淫妄的四个根本性罪的。它本身没有罪过,所以它的开缘很多,譬如说你需要用药的时候,用酒来配药,这个都是可以。因为喝醉了酒就乱性,容易犯性罪,所以它叫遮戒。杀、盗、淫、妄、酒,我们冷静想一想,这五戒我们如果做不全,来生人身就得不到,这可就不得了!

所以作诸功德,这个功德里头断恶修善、持戒这都是基础。千万不要把这个意思会错了,一看到做功德,我在佛门里面的功德箱里放点钱就叫做功德了,这是错的。有的人在佛门里面求升官、求发财,烧香膜拜,佛菩萨保佑我赚钱,赚到了十万块钱,我供养你一万。这是什么心?贿赂的心,这个心就有罪!所以《地藏经》里讲,「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你把佛菩萨看成什么样的人?接受你的贿赂,佛菩萨可不是贪官污吏,你用这样的心对佛菩萨,你看你造的罪多重。这是什么?迷惑颠倒。所以不把这些迷惑去除,不能觉悟,功德你怎么能做得到?

我们即使在佛门里面修一点布施、修点福,但是自私自利一点没有放下,没有功德;起心动念只为自己想,为了自己的利益来修福,毫无功德。可是现在几个人不为自己想?佛门里的同修也不例外,不少人是懂得布施了,但是真正功德没去做,不能够断恶修善,不能够修信愿行求生净土,那来生还是该怎么轮回怎么轮回,甚至该入恶道还得入恶道。这恶道入容易,出来可真太难了。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心行观照不出来,不知道将来会到哪一道去,可以用一个方法来检验,《了凡四训》里面有提到,就是看你自己平常作梦,你梦到是人天的境界、善的境界、殊胜的境界多,还是梦到恐怖的、恶的境界多?这就可以反映出你的心行、善恶,你的业障深浅。《了凡四训》里面就提到,如果一个人能够断恶修善、忏悔业障,业障消除了,他就能够梦到自己种种殊胜的景象,像游步太空,或者梦到佛菩萨、圣贤,梦醒了之后心里会觉得很欢喜、很踏实;如果梦醒了之后一身冷汗、很恐怖、心有余悸,这个就得反省,自己还是很多业障,那就要努力修忏悔。刚才反复强调了,忏悔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弟子规》、用《感应篇》,用这个功过格。

去年七月,我们香港教育佛陀协会发起,在师父领导下发起修六和敬、学习六和敬,里面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功过格的修学。我们提供给大家《弟子规》和《感应篇》的功过格,还有《十善业》,三个根的功过格,把它印出来正反只是两页纸,正反面,天天对照一遍,认认真真的做。就像了凡先生当年改过一样,他就是用功过格,这样才是真正忏除业障、积功累德,作诸功德。以这个功德,加上你一心念佛,至心回向,那你就有把握往生。那么将来往生,经上讲的「皆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这是入品了,七宝池莲花中化生。一到极乐世界一化生,身相、智慧、光明,这里讲「跏趺而坐,须臾之顷」,剎那之间,这时间很短,你的『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就跟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如诸菩萨』一样,『具足成就』。

阿弥陀佛发了愿,在西方世界所有的菩萨身相都是一样,「身无差别愿」,阿弥陀佛也跟大家一样,所以你的相貌跟阿弥陀佛一个样。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你具足成就,你看一往生你就得到,非常快速。虽然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相去十万亿佛国度,这个距离很遥远,虽然遥远,但是你剎那之间就到了。就好像什么?你看电视,眼前你现在看的电视的屏幕,这个是假如说一号台,你有一个遥控器,按一个二号台,那么就剎那之间就换过来了,一号频道换成二号频道。譬如说一号频道是在美国,二号频道是演的是中国的这些新闻,你看从美国到中国不就剎那之间吗?虽然距离很遥远,一个是东,一个是西,但是一换就换过来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我们从这个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很遥远,也是像换频道一样,念头一转,这念头就好像你按遥控器,你念阿弥陀佛,你作诸功德,至心回向,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接引,你立刻就换了法界。你的身相立刻就转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德广大的这样的一种身相,你的光明、智慧、功德跟西方极乐世界诸大菩萨一模一样,这个原理很深。《华严经》上讲的,「一切法由心想生」,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全在你这一念当中。那一弹指就三十二亿百千个念头,念头多快,剎那之际就换过来了,一下就转成极乐世界了。

所以佛在这里劝导弥勒菩萨,『弥勒当知』,这其实是劝导我们,弥勒菩萨怎么会不知道?他是等觉菩萨,他常常都在极乐世界待着,这是等于叫着他的名字告诉我们,提醒我们注意。『彼化生者,智慧胜故』,化生的人是九品莲生,都是智慧超胜。所以智慧超胜就是不怀疑,凡是有怀疑的就是没有智慧,智慧浅、业障重,他才会怀疑。尤其是我们这些有点知识文化的人,所知障重,极容易产生怀疑,有时候自己还不知道,没意识出来,但是这障碍就肯定有了,所以要努力精进来忏除业障。到极乐世界往生的人,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也不怀疑,他对于佛的智慧、德能,对自己的善根都不怀疑,这叫「智慧胜故」。

反过来看『其胎生者』,胎生的人就是往生到边地疑城的人,他们『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佛、法、僧见不到。佛,阿弥陀佛,就在极乐世界,他见不到;法,他不能闻法;僧,他见不到菩萨圣贤僧,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菩萨大众,他居然见不到。所以他就『不知菩萨法式』,没有机缘闻法,所以对菩萨所修学的理论和方法就全然不知。『不得修习功德』,所以他在这个七宝城中,他只是享福,他的福报也很大,佛力加持他,前面讲的如夜摩天、忉利天一样,可是他就不能出去,他就觉得很苦闷,因为没有机会给他修福,没有机会给他闻法。所以我们遇到修福的机会、遇到闻法的机会,不能够错过,要好好的把握住,这种机会也很难得,失去了未必能够再得到。

我看到我自己爷爷就特别有感受,我爷爷也算是有善根,我劝他念佛,他也念,劝他求生净土,他也发愿。但是因为这一辈子都没有闻佛法,到晚年了,孙子才给他做介绍,他不懂得修福。平常就没有那个意念在佛门里面布施,加上一辈子也是穷过来的,生活很艰苦,所以也就对钱特别的紧张,不肯布施。当然他也没闻法,到了九十岁以后才认真学,修净土的,今年是九十三。我前两年把他接到云南大理,给他安排一个很清净的环境,有同修护持、照顾他,他在里面念佛。环境太清净了,他总是想着说,我要回家。他不习惯,他觉得很苦闷,就好像在监牢狱里面。实际上他的生活是很享福的,别人看他,这很享福,可是他自己确实得不到法喜。那我就想到,这个跟这里经中讲到的边地疑城里面的人,大概有点相像。

所以我们现在年轻力壮,有闻法、有修福的机会,要努力去做,千万不要到老了才想着学道,才想着修福,可能时间就晚了,而且你的晚年还未必会有一个孙子这样来帮助你,那真的是可怜。『无因奉事无量寿佛』,就是讲边地疑城里面的这些人见不到三宝,当然他也见不到阿弥陀佛,这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这是他的苦处。这个我们能够想象得出来,一个人生活环境再好,心里空虚,不踏实,他也苦。下面把这个原因给我们说出来了:

【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这种人,我们讲业障重,这个业障最主要就是疑惑。『宿世之时』,他在往生之前,包括生生世世,闻法比较少,所以智慧就小,没有智慧,因此就会有疑惑。这个疑,贪、瞋、痴、慢、疑这个疑属于根本烦恼。即使是他对于净宗有一定的信心,对净土有发愿,也念佛念得很精进,但是因为这个疑,使到他只能生边地,不能见佛。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多听经闻法提升我们的智慧,你有智慧了,烦恼自然就小了,疑惑自然就没有了,那就是真正能够把业障消除。我们再看下面一品经文,这是: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这一品是接着第四十品讲下来的。

【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而以金锁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不。】

佛在这里给我们讲了一个比喻,让我们就容易体会了。他说到,『譬如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是属于人道里面的,不属于天道,他是人,但是人道里面智慧、福报、德行都很超胜,像他这种人在我们地球上没有出现过。我们看到了我们人世间的历史,像这样大福报的人没有来过,即使是古代帝王,像清朝的乾隆皇帝,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福报最大的帝王,他当时疆土是最大的,北至西伯利亚,西至伊拉克、伊朗,南至南洋,这么大的幅员,他治理国家也是非常使到社会安定和谐,当时是康乾盛世。但是他所统治的地区不是全世界,也只是大中国地区,亚洲。

转轮圣王统治的不光是一个地球,转轮圣王有四种,金、银、铜、铁,这是用这四样东西来比喻他们的等级。金轮王,他是统辖四天下,就是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单位世界有多少?过去我们都以为只是个太阳系,现在看来不止,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后面的一个附文里面讲到,他说应该是个银河系,比太阳系就大多了。所以金轮王统辖这么大的一个地方,整个银河系;银轮王,他统辖四分之三个银河系;铜轮王统治四分之二,一半;铁轮王统治四分之一。一个银河系分成四份,叫四大洲,我们是属于南瞻部洲,还有北俱卢洲、西牛货洲、东胜神洲,这东南西北。

那么这些圣王福报很大,他以《十善业道》教化众生,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这个天下是整个银河系,使银河系都太平了,他用十善业来自己修行,也用十善业教化百姓,这是众生大福报感得这样的圣王出现。所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有圣明的领导,这是这个地区人民的福报,如果这个地区人民没有福报,不会出现这样的圣君。转轮圣王虽然是人道,但是他不是出现在我们地球上,那一定是在外层空间某一个星球上,我们讲是外星人,这是人道。说明地球上面的人福报就小,不如外星人。我们也可以想象,我们的科技也不如外星人发达。转轮王为什么称他叫轮王?这因为他有一个特殊的交通工具,就是轮,这个轮也是他的武器,可以用来征服天下。经上讲他乘的这个轮宝可以在一天之中,从早晨太阳出来到太阳下山,我们讲十二个小时之内,他就可以游历四天下,就是在银河系里遍游一圈,你就想想他这个科技有多发达,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巡视一周。

这个事情在近来,我们从报导上常常看到UFO不明飞行物,就是飞碟,飞碟它的样子真有点像那个轮,就很有可能就是佛在经里面讲的轮王。是不是这轮王,或者是他请他的这些大使、这些使节在我们地球上转一圈,来视察视察?因为我们地球也属于他统辖范围之内,这也有可能。尤其是这近几年,我们看到飞碟的这个目击的报导很多,今年以来特别多。在网上、在报纸上,从八月以来特别多。在网上有一个消息报导,八月,就是今年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号,在北京、上海、山西等地都有很多人发现空中出现不明飞行物,飞碟,而且还有清晰图片。就在同一天,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这个城市还有人看到这些飞碟的群体,像个舰队一样,一大群,还照下来了。这视频我都看到了,在空中,晚上九点钟左右,在空中有很多这些圆形的亮点。据统计今年八月以来,这个UFO目击事件在全球都有增加,有些国家比往年增加一倍多,达到了一个月就发生一千零一十三次。当然有的可能是幻觉,看错了,但是肯定也有的是真的。

大家就在猜疑,为什么外星人怎么现在来得这么频繁,是不是我们地球要出现什么事了?这些外星人就来得特别频繁?不得而知了。我们相信他们是人道,他们不属于天道,为什么?因为他们飞行还要借助这些飞行工具,天人不需要借助飞行工具,他们直接想飞就飞。这些人他们一定是比我们更有德行,所以更有福报,科技也比我们发达,我们不能够跟他有敌对,不能把他当做敌人。我看到报导上说,美国有一次还是好几次了,还特别派出空军去追逐这些飞碟,这个肯定是追不上别人的,这是敌对。人家应该是善意,可能是来帮助我们的,估计看我们这些人造业太多了,灾难就在眼前了,所以他要来帮助我们,我们不能够用敌对的心对待他们。佛告诉我们,对一切众生都不能用敌对,都应该用和善、用慈悲跟他们交往,修和敬,何况是这些人他们确实比我们科技要发达。

这里举到的比喻说,转轮圣王,一定是在外层空间的一个星球,他们居住环境是宫殿,他们也有个监牢狱,『七宝狱』,这个监狱是七宝造的,富丽堂皇,像宫殿一样。『王子得罪,禁闭其中』,转轮圣王的儿子如果犯罪了,就要依法处分,把他囚禁起来,把他关在这个七宝狱中。七宝狱里面一切物质设施都非常的好,生活、享受那是极高的,跟转轮王没有两样,所以这里讲到『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这是举一些例子来说,那真的是高级享受,统统像『饮食衣服,如转轮王』。只是这些王子有『金锁系其两足』,他们的两个脚上了脚铐,就是脚镣,这脚镣也是黄金做的。可是虽然是黄金做的,这带着脚镣就不舒服,它不是脚镯,是脚镣。脚镯那还算是装饰品,脚镣就是拷在这个脚上了,这就不自在了。所以『诸小王子,宁乐此不』,这个乐是喜欢,这些犯了罪的小王子喜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当然不喜欢。这是讲到比喻,比喻有疑惑心往生净土的人就有这个问题。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心不自在。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求诸近臣。终不从心。轮王欢喜。方得解脱。】

『慈氏』就是弥勒菩萨,在这里回答世尊的问话,世尊问他,这些犯了罪的小王子在这个七宝狱中会不会欢喜?

『不也世尊』,当然不欢喜,监牢狱里享受再好,心总是不自在,失去了自由。所以他总想着『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希望能够出狱恢复自由。『求诸近臣,终不从心』,近臣没有这些权利,没有权来开释他,所以找这些近臣也没有用,必须是『转王欢喜,方得解脱』,这是权在轮王那里。「近臣」是比喻外在的因素,你求外在的没有用,求佛菩萨都不行,必须得求自己。「轮王」就比喻自己的心,心真正忏悔,业障消除,才得到解脱。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先讲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德、同修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一位清华学子的生活——写给有梦想的人

一位清华学子的生活——写给有梦想的人

(一)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  我在高中时体育特别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从来都是不及格。到了清华之后,第一节体育课,老师告诉我们每年要测3000米长跑,跑不过不许毕业,取消推研资格。怎么办?于是...

抄经最后加上补缺真言(百千印陀罗尼),功德增百千倍?

抄经最后加上补缺真言(百千印陀罗尼),功德增百千倍?

《百千印陀罗尼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陀罗尼名百千印。汝等应当受持。所谓归命面貌广大顶出真金光明幢如来。归命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即说根本陀...

星云法师:如何解决人我的问题

星云法师:如何解决人我的问题

世间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我的问题。凡事有你、有我,问题就显得复杂。如何解决人我的问题呢?我提出十句修行的口诀:一、修人我不计较:一个不会与人斤斤计较的人,别人必然喜欢与他为伍;反之,凡事唯恐自己吃...

日常的佛心行禅:与泥对话

日常的佛心行禅:与泥对话

与泥对话*与泥对话之一有人问泥:你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切荣华富贵,而你却饱受冷嘲热讽,难道你不嫉妒、不为自己抱屈?泥说:从来没有做母亲的嫌弃女儿出众,也从来没有做父亲的嫉恨儿子...

佛教故事:神农采茶

佛教故事:神农采茶

神农采茶相传,有一天神农采奇花野草时,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休息。一阵风吹过,神农闻到了一股清鲜香气。清香从何而来?他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绿油油的叶...

海涛法师:我可以替我的孩子持准提神咒增加他的福报吗?

海涛法师:我可以替我的孩子持准提神咒增加他的福报吗?

海涛法师:我可以替我的孩子持准提神咒增加他的福报吗? 问:听师父说孩子如果要开公司,要持准提神咒增加他的福报,我替我的孩子持可以吗? 答:当然可以,每个母亲都希望孩子事业成功,我们替他做功德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