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九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九卷

从这里向北行三百多里,至婆罗吸摩补罗国(今加瓦尔)。再向东南行四百多里,至醯掣呾罗国(今蓝纳加)。又向南行二百多里,渡过恒河,向西南行至毗罗那拏国(今亚格拉东方处)。又东行二百多里至劫比那国(今僧伽耶)。此国的城东二十多里处有一大寺,院内有三宝阶,南北列,面东西下。是佛陀昔日上升忉利天为母摩耶夫人说法后,回降地面时,所降落的地方。当时先从天上降下一条扶梯,中阶是黄金,左阶是水晶,右阶为白银。佛陀从善法堂起身,带着诸天众蹑黄金阶而下;大梵天王执着白拂,从白银阶而下;天帝释持着宝盖,从水晶阶而下。这时,百千天人及诸大菩萨陪随着佛陀,亦从天而降。

在奘师抵达此前数百年,还留有三宝阶,后来逐渐沦没。现在虽有三排阶级,这是后来有国王忆念世尊,仿照从前格式叠石重砌的,阶上饰以各色宝石,高有七十多尺。上面盖着一所精舍,正中供石佛像,左供帝释之像,右供梵王之像;三像后面,各有佛光,雕塑得极为生动。旁边有一根大石柱,高达七丈,是无忧王所建。石柱旁边有一石基,长五十多步,高有七尺左右,是释迦世尊从前经行的地方。

从这里起身,往西北行二百里,到了羯若鞠阇国(今卡瑙季)。这是中印度的一个大国,周围四千里。都城西面临着恒河,长二十多里,广五六里。寺院一百多所,僧徒一万多人,大小乘都学。这国国王是吠舍阶级人,字曷利沙伐弹那(喜增),父字波罗羯逻伐弹那(作增),兄字遏逻阇伐弹那(王增)。喜增在位时,仁慈爱民,国人称颂。

印度门

这时东印度有一个羯罗拿苏伐剌那国(今孟加拉国恒河西岸附近),国王叫做赏伽(同上王),忌妒喜增王英明果断,又怕他国势强盛,设下一计,诱请他到国内,把他杀害。消息传来,举国悲悼,大臣等互相商议,共立其弟尸罗阿迭多(戒日)继承王位。这时戒日王(《大唐西域记》中作尸罗阿迭多王)还很年轻,可是英明有为,他首先勉励国人,厉兵秣马,亲自操练,举兵东征,报了国仇家恨;接着躬亲国政,励精图治,把国内治理得井井有条,并统一了五印度。戒日王信奉佛法,通令境内,不许杀生,并且大兴土木,广建佛寺,每年三七日遍供众僧,每五年开一次无遮大会,广事布施,凡是府军所积财宝,都拿来施给众生。

城西北有座宝塔,高二百多尺。东南六七里,恒河南面也有座宝塔,高二百多尺。都是无忧王所建,是佛陀昔日说法的地方。奘师在金耳国的跋达毗诃罗寺住了三个月,跟随毗离耶犀那三藏,读完《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

从这里往东南行六百多里,渡过恒河,向南便到了阿逾陀国(中印度)。这里有寺百余所,僧徒数千人,大小乘兼学。在城内有一所古寺,是世亲菩萨在此制大小乘论以及为大众说法的地方。城西北四五里,在恒河岸,有一所大寺院,院中有座塔,高二百多尺,无忧王所建,昔日世尊曾在此说法三个月,在它旁边还有过去四佛经行的地方。城西南五六里,又有一所古寺,是无著菩萨说法的地方。无著菩萨在深夜上升兜率内院,向弥勒菩萨受学《瑜伽师地论》、《庄严大乘论》、《中边分别论》,到了白天,则又下凡为大众说法。

无著菩萨,是健陀逻国人。佛涅槃后一千年,出现于世,从弥沙塞部出家,后来转信大乘。弟弟世亲菩萨,于说一切有部出家,后来经过兄长度化也转信大乘。兄弟二人广造诸论、解释大乘,成为大乘佛法一代法匠。比如《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唯识论》、《俱舍论》等,都是他们所造。

奘师在阿逾陀国礼圣迹后,顺着恒河,与八十余人同船东下,欲向阿耶穆佉国(今阿拉哈巴德西北方的地方)去。这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两岸多是亚热带丛林,异常繁茂,尤其在这一段河的两岸,都是阿输迦林,郁郁葱葱,非常幽深。奘师坐的船顺流而下,行了大约一百多里,忽然一声锣响,两岸树林里面,各有十来条贼船,迎流鼓棹,飞驶而来。奘师所坐的船上,大家慌做一团,有几个客商胆小,急得投河。众贼把他们的坐船包围,强行拖至岸边,并逼全船客人上岸脱光衣服,交出财物。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风水大师教你选择搬家入宅吉日

风水大师教你选择搬家入宅吉日

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休息的栖息地,它是我们生活的起点和终点。古往今来,家对我们的意义都格外重大,因此它的拆迁建立落户入住等事宜都很讲究,必须要择吉。今天就和大家说一说如何选择搬家入宅吉日。一、...

达照法师:天台修证次第之二、通教的修证次第

达照法师:天台修证次第之二、通教的修证次第

二、通教的修证次第通教就是阐述从现实通往理想的人生,所以通教是通前藏教,通后别圆,即把我们从现实的局限当中解脱出来,迈向理想和超越的生命,这也是每一个生命都本来具备的,只是我们没有把它发明出来,甚至...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工作,就难免会犯错误,而知错能改才是最重要的;当别人犯了错误的时候,要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给他反省改过的机会。修行学佛之人主张发菩提之心,心...

仁清法师:因缘果报谁也代替不了谁

仁清法师:因缘果报谁也代替不了谁

我在《大悲咒功德与妙用》上讲过一个例子,一个居士,她爹死了,就到寺院给她爹做了个超度,过了几天,她遇到一个大德:大师,你给我看看,俺爹上哪去了?大师闭了一会儿眼说:刚才我到西方极乐世界查了查,那里面...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抛开名利,会有更广阔的天空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抛开名利,会有更广阔的天空

抛开名利,会有更广阔的天空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一直在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一天,他将两个得意弟子智坚和智远,用绳索吊放于寺院后的悬崖之下,对他俩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悬崖下...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糊涂病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糊涂病

糊涂病患上颠倒是非糊涂病,是儿子还是天下人?秦国逄氏有个儿子,少年时期非常聪明,可是长到成年之后却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症。别人高兴地唱歌,他以为是在悲哀地哭泣;看到白色的东西,他说全是黑的;闻到香味,他...